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教宗方济各同大学师生聊教育,收“每个人都是宇宙”,特别谈及纽曼枢机和利玛窦神父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10-19

(*标题有笔误,见下留言)今天,教宗方济各接见了的来自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University of Macerata)的师生们,和他们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作为曾经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宗方济各从个人经验和体会出发,强调说大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学生的大脑中灌输知识,而应该帮助他们向生命和世界的视野打开心灵。他这样比喻说:

可以说,如果我们认为每个人,也就是说每个跨过大学门槛并在大学里学习数年的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那么这个视野就扩大了一倍。因此,在大学里,两个宇宙相遇了:世界的、知识的和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这是不存在的,而是那个确切的人、那个年轻的男人或女人,有他或她的历史、个性、梦想、智力、道德和精神品质,以及限制。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只有天主完全了解,给予无与伦比的尊重。

引用圣纽曼枢机(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的思想,教宗还进一步强调说“这种大学的理念和启蒙运动留给我们的那种用东西填充脑袋的想法毫无关系。这需要整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他的情感和他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教宗讲话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相遇”的理念。在这方面,他特别例举了就是来自马切拉塔的利玛窦神父(Matteo Ricci,1552-1610)作为模范人物。教宗这样说:

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所做的和所写的,更在于他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他是一个相遇文化的人,一个超越外国人的人;他成为世界公民,因为他是“人的公民”。这就是相遇的文化。当然,大学是这种相遇的特别场所。马切拉塔是这位伟大先驱的出生地: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因为你们不仅保存了对他的记忆,促进了关于他的研究,而且还努力将他的文化间对话范例带到现实中。


几点个人感想:
一)是的,提到教育,也许稍有人生阅历的人都会同意说,教育应该是为了一个“全人”的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曰“身心灵”整合成长。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往往被当成了为将来提高竞争能力,好能获取更大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荣誉名利的工具和投资。于是,教育制度被扭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沦为某种利益交换的“伙伴”也就不足为奇了。
过去这些天来,随着高考和中考的临近,不少学生和家长又一次地陷入了焦虑不安的情绪漩涡中,只能再次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目的、方式和过程早就成了折磨人的恶性循环,而非造就人的平台——是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又有谁愿意和能够改变呢?又有谁是完全自由地活在当下呢?这个“原罪”的束缚何时才能被解除呢?
二)利玛窦的“相遇”态度和精神,除了源自他个人的“高瞻远瞩”外,也得益于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环境:一个对外来科学、文化、宗教怀着欣赏甚至好奇心的大环境!可惜的是后来的历史发展导致了“闭关锁国”,以及“洋枪洋炮”的攻打和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历史不堪回首……)。
即使在今天,放眼人类世界,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宗教、民族等相遇和相斥的态度并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和谐与冲突皆有的现实。正因如此,教宗将利玛窦比喻为“相遇文化的先驱”并号召马切拉塔大学的师生们学习发扬,就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而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苦恼与欢乐、忧愁和喜悦、挑战及机遇: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续向终点奔跑,而非沉浸在历史的纠结和对未来的妄想中——毕竟,每个历史时代的人生本身都是稍纵即逝的无偿礼物,其它充其量是在其上面添加的一些点缀和装饰而已!
——与朋友们共勉之!


推荐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