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一生病,我就如临大敌

周娱菁 怡禾心理 2022-01-18

“孩子的事情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生怕自己照顾孩子不周全。晚上终于把孩子哄睡,我也不敢放心的睡去,担心孩子半夜醒来自己没有发现,小的时候担心孩子吐奶窒息,大一点担心孩子翻身受伤摔坏了,自己还没有发现。每天很累,可是家里人却冷眼旁观,躲着我,觉得我脾气大,那么累是自找的。”

 

 “孩子生下了之后是月嫂带,我不敢抱她,她那么软,担心自己不会抱她把她身体压坏了。担心孩子睡不够会影响生长发育,每天都想看看他身高怎么样,体重怎么样。孩子今天少睡一个小时,我就会找很多文章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调整。”

 

“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学习很多,想了很多。晚上孩子睡了,我躺在床上还要为家里考虑,明天吃什么菜。想睡得时候,又睡不着。为了不影响老公睡眠,孩子出生之后就一直分床睡。和他们说孩子的事情,他们都不想听。只能自己操心。每每想到这里,觉得内心有滔天的委屈,只能默默的哭。”

 

生了孩子之后,生活中突然出现了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孩子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都牵动着妈妈的心。看见孩子身上有一点不寻常,就控制不住自己上网找资料,问医生,担心是不是什么大病的前兆,如果没有及时应对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除了担心孩子,新妈妈有时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也特别关注,特别怕自己得什么大病,孩子无依无靠不敢想象。自己产后身体恢复的不好,切口疼痛、痔疮疼痛、睡不着觉、堵奶、发烧、腱鞘炎,种种身体不适都让自己的情绪更加敏感脆弱,特别希望有个人对自己嘘寒问暖。可是家里人哄了几次之后,就见怪不怪,觉得是自己矫情。看到他们的反应,更是觉得委屈,绝望。

 

图源:pixabay


焦虑的表现形式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体验。


一般而言,引起焦虑障碍的应激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 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往往是多个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很长,虽然灾难性的强烈应激事件(亲人离世、天灾人祸)也可引起焦虑障碍,但更多的是那些使人牵肠挂肚的日常琐事。


  • 应激事件往往对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这些事情在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某些焦虑障碍的人来说可能特别敏感。即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是好是坏,有多么严重,而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事件,是否造成个体的内心冲突。


  • 焦虑者对应激事件造成的困扰也有理性认识,也知道应该怎么去适应以消除这些事件对心理的影响,但往往很难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无法将自己从困境和矛盾的冲突中解脱出来。


  • 焦虑者的精神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界、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中所求。因为焦虑者往往是理性的、道德的、传统的,常常忽略和压抑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但又对他人和自己的作为不满,总是生活在遗憾和内心冲突之中。


图源:pixabay


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不适


  1. 生理方面:对声音、光线敏感,警觉性增高,容易受到惊吓,可伴有睡眠障碍。心慌、容易出汗、口干舌燥、肌肉紧绷感明显、持物时手抖等。可有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及多系统的躯体症状,比如胃肠道不适,容易感到胃胀、恶心、反酸,吃东西不好消化。


  2. 心理方面: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有危险,危机意识很强,总是想要提前作计划防范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因此出现持续的精神紧张、不安、痛苦的情绪。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下降。


  3. 行为方面:无目的行为、动作增多(东忙忙西忙忙 ,但是回想一天好像也没有做什么)、行为效能下降、能难平静下来坐的住。很难真的为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些事情。缓解焦虑的行为,如回避、退缩(拖延)、寻求刺激(刷手机、玩游戏、打牌)、物质依赖(抽烟喝酒)。


焦虑的应对

 

首先要区别“焦虑情绪”和“焦虑症”。


前者是人们在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或危机事件时的自然情感反应,而后者则影响到了思维判断甚至自己或他人的日常生活的病态心理。


图源:pixabay


一般来说,如果当事人仅仅对生活事件有所焦虑,还不一定能诊断为焦虑症。只有当事人既明白这些思想与行为是不合理的,却又无法克制,症状严重到干扰生活作息、职业、社交、人际关系,明显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又找不到其他疾病可以解释这些症状时,才能下诊为“症”。


当然,最佳的方式是寻找心理医生,做一个完整严谨的焦虑情绪排查测试。

 

焦虑症的确诊是一个严肃的过程。心理医生会根据病患的身体情况和生活情况(如是否在哺乳期),判断是否需要药物介入。研究表明,对于严重的焦虑症,药物能够达到最好的控制疗效,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针对一般类型的焦虑症,心理治疗是被广泛推广的方法。当前,多种模式的心理治疗模式已经普遍用于焦虑症的治疗里,其中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CBT)

那些非常消极和带有挫败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通常会在经历焦虑的人身上出现。CBT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其制定促进健康思想建设,并制定积极行为的策略。 CBT一般由治疗师与患者配合进行,通常由好几周的疗程组成。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

ACT教会当事人用心留意,并以接纳、拥抱的态度应对事件或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能量事件。此外,ACT帮助个人发展出一种自我感。这样当事人总是在观察、体验的同时,能够与自己负面的想法、感觉、感官或记忆保持距离。同时,ACT旨在帮助当事人澄清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并采取行动,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与意义。

 

叙事疗法

有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有问题的时候,问题才真的存在。”例如,一个人把自己定义是个失败者,那即使他大多时间都做的很好,只有很偶尔犯错,那他也会聚焦于他的失败上。叙事治疗的方向之一是让当事人用全新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生命体验。通过转换叙述交代,慢慢展开当事人人生的新面貌。语言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通过积极的表达和叙述,让当事人产生新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图源:pixabay


针对于普通的焦虑情绪,这里再给出一些应对的技巧:

 

  • 新妈妈们应该尽量确保身边有足够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在宝宝出生后直到12个月内,产妇其实一直都会处于产后焦虑/抑郁症爆发的风险期内。足够的家庭帮助和家人支持,会在多方面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如体能上的分担、精神上的鼓励,症状的监督等等。


  • 对于睡眠问题导致的焦虑,应该采用“和宝宝一起休息”的策略。刚出生的宝宝,白天睡觉的频率比较高,睡眠时间也会分散在一天的各个时间点。妈妈可以采取当宝宝睡着后,立即让自己同时进入休息状态。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随时的修补和放松。


  • 突如其来的焦虑情绪,可以用腹式呼吸法调整:以舒适姿势坐着, 自然放松肩膀, 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气球, 用鼻子深吸一口气使腹部膨胀, 胸部不起伏, 气吸到最饱满时 , 再缓慢的用鼻子吐气, 肚脐同时向内缩, 使腹部凹下去, 如此反覆练习。睡前练习也有助眠的功效。


  •  绝觉得内心有情绪积压时,尽量找渠道倾诉情绪。在觉得内心无助时,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用写作,也可以用叙述(如对着电话自行录音)以及任何自己喜欢的额方式。可以表达悲伤、无助、甚至对生活的反感。通过这些,人们可以清晰地鉴别自己的情感,并及时寻找专业人士对情绪进行疏导。


  • 对于健康的焦虑(疑病思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拿个小本子(或手机备忘录)记录下自己或孩子的症状,自己的怀疑,以及就诊或者观察后的结论。


    打个比方:

    11月10日,咳嗽,怀疑肺炎,就诊结果为一般性感冒。

    11月22日,有淋巴结,怀疑淋巴癌,就诊结果一般性炎症。


  • 丰富的室外活动。由于日光与明亮的光线可以启动脑部的荷尔蒙,提升血清素的制造量。所以建议每天晒个20分钟的太阳,让自己有好心情。若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没有阳光时,则将家中的灯开亮,明亮的光照同样也会带给我们温暖及好心情。


图源:pixabay


产后的角色转变,小家庭与大家庭生活圈子的交织,甚至平时人际关系里的碰撞与摩擦,都能让妈妈们产生焦虑。“自我关爱”是心理学中一直强调的,通过主观行为来预防心理疾患的一种生活态度。妈妈们通过自我关爱,可以树立强大的自我意识,设定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界限,预留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逐渐学会当情绪来临时,不与情绪为敌,接纳焦虑,认可自己的情绪也认可自己的成就。相信一切的经历会让心智变得更强壮同时也更包容。

 

最后,还是想告诉大家,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我们面对人生中重要的时刻,焦虑给我们带来压迫感,促使我们调动全部资源去面对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所以,请不要为焦虑本身而担忧。


周娱菁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从业7年。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疏导;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矫正;青春期成长问题咨询。


往期回顾


 13

-

2018-08

 原创 | 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15

-

2018-08

 原创 | 当孩子说脏话,我需要解释这是什么意思吗?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