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夫妻间还要玩多久?
哲学家尼采在他的《Human, All Too Human》一书中有过这么一段话:
“婚姻就是一次终其一生的对话。结婚前应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与眼前这位女性一直沟通到老?婚姻中最需要去投入的,就是沟通,其他皆是过眼云烟。”
浅显易懂的语言,落到了细碎凌乱的生活中,显得是那么虚弱。
“我们来沟通一下吧?”
“嗯,好啊……”
许许多多的夫妻话到嘴边,心里却已是百转千回。于是乎,沟通在婚姻中好似一件奢侈品,又好似一颗被岁月越埋越深的珍珠。
图源:pixabay
一个人一天要进行多少次思想(心理)活动呢?这个答案可能会令很多人惊讶:50000次。而据另一个研究表明,人们平均一天说的字(单词)只有大约在7000-15000的范围内。有人开玩笑说,丈夫和妻子之间,经常有着五万重的思维鸿沟!
玩笑归玩笑,那么有些夫妻间的心理鸿沟既然如此巨大,个中的思维活动究竟是怎么样的,又为何会引发种种矛盾呢?这里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恼人的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这个词可能对大家来说有点陌生。试想一下,如果你遭遇了伴侣的背叛,又或者是丧偶式育儿。首先产生的肯定是心情上的愤怒、无奈、焦躁等情感。一部分人会出现:“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想法。这些思维会促使当事人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并不断沉溺于对所当下的问题进行重复地思索,而不去尝试任何解决问题的行动。
来自英美澳五所大学的学者们曾经联合起来,对思维反刍以及其对人们的思维、感觉、刺激和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做了深入研究。思维反刍在研究中被分为了两类:“挑衅式思维反刍”和“自我式思维反刍”。也许举例更容易说明两者的区别:
挑衅式思维反刍:
顾名思义,当生活中遇到了突发事件,比如伴侣出轨、突然的暴怒、经济情况的变化等等任何来自外界的刺激,受到负面影响的一方必然就是承载痛苦的一方。这时的思维反刍是由外部刺激因素而导致的,当事人的情绪或行为会来得更加直接和激烈。
自我式思维反刍:
试想一下,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不一定是突发的。也许是长期以来的丧偶式育儿,也许是婆媳关系的崩塌,也许是夫妻关系的渐行渐远。这时当事人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等一系列想法,进而引发抑郁、愤怒、怨天尤人等思想或行为。
图源:pixabay
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探讨了两种思维反刍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挑衅式思维反刍会导致人们的攻击意识增强,引发愤怒情绪,以及血压的升高。而自我式思维反刍则会带来自我反省,自责,和愤怒愧疚等情绪,并且会一定程度上增加皮质醇(俗称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所以,所谓思维鸿沟,可以认为夫妻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思维反刍。拿伴侣出轨这个例子来说,被背叛的一方可能同时产生两种思维反刍,一个是来自于对方的出轨行为,另一个是来自于对自我和婚姻的怀疑。而出轨的一方,也许更多地产生自我式思维反刍,例如对婚姻的无奈或自我的愧疚等情绪。
心理游戏中的迷思
如果把话题再具体一点,再深入一点,人们可能会发现,婚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由某个(或某些)具体事件导致的。而是来源于夫妻双方认知上的偏差。这些认知的形成,可能跟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生活阅历、工作环境甚至朋友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不妨来看看三个例子:
01
夫妻间怎么可以有秘密呢?
“为什么你在微信里和女同事聊到凌晨两点?”
“为什么你要偷看我的微信?!”
丈夫能在婚姻中对其他异性有好感吗?各自能有私房钱吗?夫妻就不能有各自的秘密吗?简而言之,这就是“界限”和“隐私”之间的一种调和关系。原则上来说,每个独立的个体之间,都会存在着自然的隐私感——夫妻也不例外。婚姻咨询师John W. Jaob曾经说过: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结合,并同时维持自我的需要。”
所以,让关系稳固的,并不是刺探对方隐私,或强行让对方交代真相的这种强制行为,而是静水流深的信任和从婚姻第一天就开始的交流。
02
生个孩子婚姻就会更美满吧?
从来没有人会否定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喜悦和幸福。但说句通俗点的话:孩子是孩子,婚姻是婚姻。所谓幸福和喜悦,只是架设在良好的家庭关系之上的一种精神升华。孩子的到来,首先带来的是更多的责任。
很多夫妻并没有意识到,组建了家庭,就相当于组建了一个“王国”,婚姻就是你们的领土。如果这个王国内最核心的两个人物:丈夫和妻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又如何去分配“人口扩张”时的工作任务呢?
的确,生孩子可以让生活的焦点暂时转移。但不能简单地把生孩子看成是调和婚姻关系的手段。相反,只有婚姻关系具备了足够的动能,各自有着积极的意愿去面对未来的责任和挑战,才有资格去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03
男人难道不应该具备比女人更强的责任心吗?
“每个月你就给点生活费,房贷都是我在供!”
“各出各的力量,这不是很公平吗?”
这个社会中,其实有不少女性随着阅历的增长,凸显出了比男性更强的工作能力。相比之下,她们的伴侣也许更加安于现状。也许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方慢慢开始觉得丈夫不思进取。
图源:pixabay
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收敛到一个点上:女性的期望到底是什么?有时婚姻到了一定阶段,经济能力的差异并不是矛盾的主导因素,而是两人认知上的渐行渐远。女性有的时候发出“你不顾家”或者“你没有责任感”的呼声,甚至拿赚钱能力来说事,想表达的其实是:
“你不在乎我了!”
所以,简而言之,女性所期盼的男方的“责任感”其实并不仅仅是赚钱养家——也许这根本不是核心,而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呵护,家务上的帮扶,妻子悲伤失落时的安抚,乃至生活中偶尔的小惊喜。
“为什么”和“怎么办”
分析了心理游戏中的思维反刍,以及围绕思维反刍周围的种种心理迷思,还是要回到根本的问题:如何解决心理游戏中的纠葛,如何试着逾越那五万重的鸿沟呢?
不管这个数字是否精确,人们每天产生的“五万次”思维,肯定包括了对过去、现在、不远的将来和遥远的将来的种种思考。比利时和瑞士的学者们曾经对人们关于“不远的将来”和“遥远的将来”的思考做过分析。发现善于思考“不远的将来”的人,更加善于行动上的规划、目标的达成和情绪上的控制。如果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与其想得太远,不如看看下一步自己能做什么。”
图源:pixabay
所以,在婚姻的心理游戏中,思维反刍和迷思的沉溺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当然,人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进入了这些状态)。学者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思考“遥远的将来”所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为什么”;而思考“不远的将来”所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怎么办”。
心理学中,经常鼓励人们采取“接纳和承诺”面对当下的迷局。处于心理游戏中的夫妻,可以很简单地为自己的状况打个分——比如只有50分。那么请接纳这个数字,对,就是50分。请不要纠结于这个世界为什么只给了我50分的生活,而请稍微思考一下“不远的将来”,看看自己能否做些什么,让50分提高到55分、60分。如果稍微说得详细点,从接纳到认知改变再到行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接纳是相对于对抗和回避的另外一种选择
它不仅仅是忍耐或妥协,也不是毫无目的的顽强抵抗。它更像是一种观察,让自己进入一种“体验”的模式,告诉自己:我需要与这种感觉相处一段时间。
2. 认知脱离
不再强化自己的负面思维,不再用假设或猜测,让自己的心理增加更多的负担。其中一个技巧是,可以通过朗诵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清晰化,流露到体外,明确地展现在自己眼前。
3. 体验当下
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看看自己除了思维反刍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或者其他急需完成的任务,或可以寻找帮助的资源。让自己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这个世界是有包容性的。
4. 价值观的分析
价值观与一个人的行为不可分离。通过观察自己的价值观,判断自己产生这些思维、行为的根源。并分析,在同样的价值观下,自己能不能采取不同的行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要理解不同的人(即便是伴侣),也会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5. 承诺与行动
接纳,不代表不行动。相反,行动才是改变现状,走出思维泥潭的根本。接纳当下,焦虑与不安流出体外,理清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就要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出规划。即便是最微小的行动,也是一种改变,也是走向更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图源:pixabay
思维里的反刍和迷思,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人们对关系、婚姻和生活的思考。只不过这种思考不应该成为精神的枷锁,而应该被视为婚姻或生活之外的客体,就好像一条大河两边的青山。婚姻就像大河里的小舟,带着接纳的心态,修正着自己的航向,悠然驶过万重青山。
参考资料
1. D'Argembeau, A., Renaud, O., & Van der Linden, M. (2011).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future‐oriented thoughts in daily lif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5(1), 96-103.
2. Jacobs, J. W. (2009). All you need is love and other lies about marriage: How to save your marriage before it's too late. Zondervan.
3. Pedersen, W. C., Denson, T. F., Goss, R. J., Vasquez, E. A., & Miller, N. (2005). The impact of rumination on aggressive thoughts, feelings, behavior, and arousal.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往期回顾
11
-
2019-01
13
-
2019-03
黄贝尔
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从业12年。擅长治疗童年创伤及成年人格修复,尤其擅长针对女性的各类心理问题。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