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宝被欺负,我能出手相助吗?

周娱菁 怡禾心理 2022-01-18

宝宝被欺负,我能出手相助吗?


答案:可以,但是要讲究方法。


小区花园、早教中心、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同伴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在“小社会”中锻炼的主要平台。幼儿言语能力、认知能力正在发育,在与同伴的互动空间中,时刻上演着合作与竞争,冲突与和解。


图源 | pixabay


孩子在遇到以下情况时,最有可能和他们发生冲突:


  • 认为自己的物品和空间被“抢夺”,会出于本能的守护和争夺;

  • 无法用成熟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描述事情的经过,被“误解”、“和稀泥”,感到烦躁和生气,会升级到用“尖叫”、“扔东西”、“打人 ”、“咬人”来发泄不满;

  • 与同伴之间玩闹,但下手不知轻重,伤了感情,真的变成了“打架”。


遇到上述情况,我们的建议是:


1. 先观察,不要立即介入

孩子间的“争执”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上一秒还在痛哭流涕,下一秒又和好如初。给孩子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先去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社交技巧。


2. 如果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我们要出手相助


①接纳孩子,安抚情绪

  • 不要说:“你是个男孩怎么还被女孩气哭了!”、“你这么高还怕他?”、“真没用,太懦弱了!”

  • 要这么做:给孩子一个拥抱,接纳孩子受伤的心灵,安抚孩子的情绪。 在遇到被欺负或者反被欺负的情况,无论孩子的第一反应(反击、大叫、哭泣、默默承受、找妈妈)是什么,我们都要平静接受。


②积极了解发生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没有目睹事情的全过程,这时你要去和当时在场的人了解情况,比如自己的孩子、对方孩子、对方家长、目击者、老师。


如果孩子双方已经和好,家长就不必翻旧账。但是如果孩子出现情绪的变化,比如变得消极,社交退缩,屈服于“欺凌者”,受到频繁的欺负,总是带伤回家,我们就要积极的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


③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一方面通过成人的方式与老师、对方家长交涉,另一方面要教会孩子自己应对的方法。因为以后的大多数时光是孩子们独自和同伴相处。


事件举例

我们的孩子玩一个红色的火车头,把红色的火车头放到了靠近右手的地方,去玩一个绿色的积木。


这个时候另一个小朋友被红色的火车头吸引,走过来拿起来红色的火车头。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大的反应,因为我们的孩子觉得“这是我还没有玩完的红色火车头,是我的”,孩子感受到了“被侵犯”,可能做出的行为是“推开对方的孩子”。或者做出的行为是“眼睁睁的看着火车头被人拿走,默默的难过,来找妈妈”。


图源 | pixabay


我们要做的事情


  • 让孩子说出他的“故事版本”(我的红色火车头被抢走了)

  • 让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我很生气、委屈)

  • 帮助孩子解读对方孩子的行为(对方小朋友并不认为这个红色火车头已经有主人了,他并没有抢夺的初衷)

  • 如果对方是无意的,我们如何做去避免冲突。(言语:大声但是温和的说“这个红色火车是我在玩的,还没有玩完。如果你想玩,要向我借。现在请把这个火车头还给我。”行为:可以主动去拿对方手里的红色火车,同时可以拿起手边一个不玩的玩具给对方。告诉他“我把这个给你玩。”)如果对方是无意的,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和谅解

  • 如果对方是故意挑衅(对方的孩子可能恼羞成怒,可能会大叫,或者抢夺我们孩子其他的玩具,或者把孩子的玩具全部弄乱扔在地上),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要大声的说出来对方做的事情,“你生气了,你叫的声音很大,你把玩具都弄坏了,你要冷静,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或者找身边的人帮忙(赶紧找身边的大人、老师、家长重复发生的事情)。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让自己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境地里面,要大胆的反抗并且学会“发动群众”。


④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设置游戏,比如爸爸扮演“欺负者”,孩子扮演“被欺负者”,母亲扮演“大人”。在玩耍中,训练孩子大声的说出事情的经过,训练孩子灵活躲过爸爸的“攻击”。当爸爸抓住孩子时,教会孩子从爸爸的手中逃脱,迅速离开。刚开始可以降低难度,爸爸扮演“欺负者”,母亲扮演“被欺负者”,孩子扮演“大人”。让孩子观察父母是如何做的。

 

母亲在演示“据理力争”时,要用“孩子的言语”,“据理力争”的内容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感受,要求等要素。并且要一一给孩子对应讲解,让孩子有套路的去掌握和练习。门诊中很多家长说自己本身就是“包子”,在学校和工作中总是吃亏的那一方,所以有时候需要好好练习“据理力争”的首先是父母。


⑤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

有一个强大的体魄,灵敏的身体反应,本身就是一种震慑。避免以“弱小”的体态示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图源 | pixabay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很小,还不会说话,或者刚刚学会说话,与同伴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与言语能力已经发育很好的大孩子玩时,容易被误解,受到攻击。仍需要家长的保护和引导。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哥哥姐姐会生气,我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不应期待孩子能做到高于其认知发育的事情。


往期回顾


23

-

2019-05

 原创 | 宝宝抱着玩具不撒手,拿走就大哭

27

-

2019-05

 原创 | 跨过了二岁叛逆期,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周娱菁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从业5年。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疏导;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矫正;青春期成长问题咨询等。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