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了解什么是宝宝的物权意识吗?

周娱菁 怡禾心理 2022-01-18

图源 | pixabay


首先分享一首儿歌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心思。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分享精神是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一部分,是很多家长越来越看重的一个能力。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要尽可能独占物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感到尴尬、羞愧和焦虑。因此会无意识的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比如把东西给其他的孩子,或者当场批评孩子等等。可是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有很大差别,家长把注意力放在礼貌、品德、能力上,而孩子仅关注我对这个物品的所有权。



| 孩子的物权意识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呢?

  • 0-1岁,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孩子还没有物权意识。

  • 1-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能区分自己和他人,但是不明确“你的”和“我的”的界限。

  • 2-3岁,我的东西别人不能碰。物权意识开始萌芽,孩子进入物权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往往会持续6-12个月。

  • 3-4岁,我的可以分享给你。物权被充分肯定和保护后,孩子开始愿意交换和分享自己的物品。

  • 4-5岁,儿童乐园的东西都是我的。学习理解“我们的”、“大家的”这个概念。

  • 5-6岁,我愿意把我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形成初步成熟的物权意识。


图源 | pixabay



如何面对孩子物权意识敏感期?


1. 正确面对,不要拔高事情的严重性

这不是孩子的“臭毛病”,而是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我们要逐步为孩子灌输物权意识,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比如1-2岁的时候,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爸爸的,什么东西是妈妈的。拿爸爸东西之前要经过爸爸允许。2-3岁的时候,允许孩子表现出的“占有欲”,但是要防止避免和同龄人争执而事态升级。3-4岁的时候,不强迫孩子分享,但是会以身作则给孩子良好的示范。


2. 态度上不要较真

不要因此和孩子起正面激烈的冲突,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让我丢脸了”、“孩子被惯坏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得多自私”,会强迫孩子“纠正”自己的占有物品的行为。这对于处理物权敏感期的宝宝是不可取的。

 

如果强制物权敏感期的孩子分享物品,可能会让孩子感受到无助、恐惧。孩子可能会想:“东西是可以强制给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有可能强制给我的。”但是如果孩子在童年,总是被剥夺感,被侵犯感,长大后他可能会觉得我不配拥有好东西。这会影响孩子内心自我形象的建立,影响孩子追求成就和幸福的能力。从孩子物权感发育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敏感期保护好孩子的物权感,孩子才能更顺利的走向分享。家长要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否则欲速则不达,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伤害了孩子。


图源 | pixabay


3. 避免测试孩子,或“逗”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想看看孩子会不会与自己分享东西,或者确认一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会说“宝宝把你喜欢的书给妈妈看看吧”,反复说了几次,孩子终于下定决心把书拿给了妈妈,妈妈说“宝宝愿意把书分享给妈妈啊,宝宝真是个会分享的好孩子,妈妈不看,你拿回去吧。”这个妈妈做对了一半,我们说演戏要演足,妈妈如果后半段加上认真翻看书,觉得书本真好看,感谢孩子,最后再把书还给孩子的剧情,就更加完整。因为这样更符合真实的场景。避免给孩子,分享就是把东西拿给别人,但是别人会立即还回来,别人不会使用的误会。


往期回顾


13

-

2019-03

 原创 | 宝宝语言发育的坑你踩了几个?

17

-

2019-06

 原创 | 生气的孩子乱咬乱抓为哪般


周娱菁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从业5年。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疏导;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矫正;青春期成长问题咨询等。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