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洞信箱 | 宝宝抗拒去幼儿园怎么办?

顾莉萍 怡禾心理 2022-01-18

亲爱的怡禾医生,我家宝宝马上三岁了,孩子最近一周开始去幼儿园,起初两天还好,后面就越来越抗拒幼儿园,没有到幼儿园就开始大哭。我基本上是拖着进去的,然后拖进去以后,老师叫我立刻走,不然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下午去接的时候看着又其实还好,问宝宝也不说,希望您可以帮助到我呢。谢谢!


图源 | pixabay


 回复 


家长您好,展信佳,谢谢信任!


1

入园哭闹的原因


孩子入园哭闹是入学的时候常常出现的情况,每到新学期开学都能见到很多类似的孩子和为此心力交瘁的家长,这些对于孩子和家人来说都很不容易。孩子“没有到幼儿园就开始大哭”,去幼儿园开始和家人短暂的分开确实是个不愉快的体验,但是“下午去接的时候看着又其实还好”,这看起来是正常的表现。那么里面常常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离焦虑,二是孩子的独立适应能力。


图源 | pixabay


2

分离焦虑的应对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主要的照顾者分开引起的焦虑、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和程度都不同,几乎在孩子初上学时都会出现,除此之外,作为成年人的爸爸妈妈也会有这样的情绪。所以,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大多孩子都能学会处理和应对这个过程。下面这些方法不妨在家里试试,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分离焦虑:



| 借助绘本

通过绘本帮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与家人分开,去到幼儿园会做些什么,入园只是和家人短暂的分开,放学了又可以见面玩耍,在幼儿园会有不一样的游戏、认识不一样的伙伴、玩不一样的玩具等等。



| 入园的正式道别

即便是哭闹,也需要孩子知道和家人的分开是一件短暂的事情,事情结束了又会重新见面相聚。切忌为了不看到他哭而偷偷走开,无论是送入园时还是日常上班时都需要避免这样做。这样做会让他信任爸爸妈妈的承诺,并且用在学校的分离和重聚中。具体的做法是:每次离开时都能大方地和孩子来个分别和小约定:“宝贝,现在需要去老师这里上课了,妈妈会把你的手交到老师这里,你放学会来接你”,返回时再次重复约定:现在放学了,妈妈来接你了!在老师提示家人可以离开时,需要在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前完成这个仪式。


图源 | pixabay



| 面对入园时的情绪

分离焦虑的情绪不只是孩子有,也常常存在于家人当中。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既能够学习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又需要学习觉察和理清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和孩子开始道别小仪式的时候,用平和的表情、坚定的语气让他知道这是个自然的过程。亲人的态度更温和平静自然坚定,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安全舒适。例如,带着信任的眼光看着他,肯定地说:宝宝上学不习惯,和妈妈分开觉得很难过,妈妈知道(先同理表示接纳),妈妈也有点难过(觉察和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妈妈相信你会学会照顾自己,会发现幼儿园的乐趣。



| 多观察鼓励

“问宝宝也不说”,孩子在这个年龄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不建议一味地问幼儿园的情况或者总是希望孩子表达出来就没有事了。而反复地追问可能会让孩子更感觉到来自家人的焦虑和压力,或者得到错误的认识“去幼儿园真是很大的事情”,又或者会因为针对性的提问令到家人有了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更好的方法是留个心眼观察孩子的情绪的发展变化、提到幼儿园时候的表情,是不是负面情绪越来越少了、看起来更开心积极了、或者口头上在说不愿意但是行动上是慢慢有越来越多配合的行动了?留意观察他在幼儿园的积极体验,例如接他时看到他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及时具体地反馈给他:哇,你在这里玩了不一样的玩具!哇,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真开心!


图源 | pixabay


3

独立适应能力的策略



| 请求老师的理解合作

尽可能和老师保持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表达方式和传递需求的信号、在家里应对的策略和办法,尤其是孩子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的地方时,让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并且给予合适的帮助。



| 生活独立能力的培养

调整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让生活节奏与幼儿园节奏同步。节假日也需要尽量保持生活的规律。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括让他学习独立吃饭、如厕、穿衣、睡觉。如果他还未能独立完成,至少有让他能够尝试做自己能做的,并且清楚能做到的和需要帮忙的地方,以及知道怎样寻求帮助。



| 帮助建立同伴社交

不妨多和班里的家长们聊聊,也留意一下孩子更喜欢哪个伙伴,又或者同小区的入读同所幼儿园或同班的孩子多接触,和熟悉的同伴在班里玩起来更容易接纳新环境,而同伴的相处会让他“学习”到与人交往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便于他适应新环境。

 

祝开心顺利!


往期回顾


01

-

2019-07

 原创 | “我家宝宝好难养!” —— 你真的理解孩子的脾性吗?

03

-

2019-07

 “挫折教育”过时了!别让“试炼” 成为孩子的“毒药”


顾莉萍

中山冯华俊儿科诊所,从业13年,擅长常见心理育儿问题、儿童心理行为障碍、食物过敏等。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