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吼孩子,你还可以做这些(案例版)
周娱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型博士毕业,接诊病种包括儿童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等。
上一节我们谈到《除了吼孩子,我们还能做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消化。
举例
孩子进家门之后,脱掉鞋子把鞋子随便扔在地上,书包也扔在地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之前已经和孩子说过很多次,进门鞋子要放到鞋架子上,书包拿回房间,不能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要坐正,保持好的仪态。
一般情况下,妈妈看到孩子再一次没有守规则,可能会这样:
场景一
自己感到很生气,很无奈,想到自己忙了一天,也没有人关心一下,孩子回来连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自己说的话孩子总是不放在心中,心中怒火涌起,对着孩子喊:
你怎么又这样?和你说了多少次进门把鞋放好。你看看你的书包,应该放在哪里?一回来就躺在沙发上,像什么样子,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哪一点像个学生?…….”
场景二
自己感到很生气,很无奈,想到自己忙了一天,也没有人关心一下,孩子回来连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自己说的话孩子总是不放在心中,心中很生气,但是想想和督促孩子写作业比,自己现在的气愤真的不算什么,又想起育儿文上说,不能对孩子吼,于是决定好好和孩子说话,于是用尽量平静的方式说:
“进门要把鞋子放在鞋柜里,书包放在自己的房间,在沙发上要坐好,别东倒西歪的。”
说着,自己把孩子的鞋、书包都放在的该放的位置。又回到厨房给孩子洗水果。
图源 | pixabay
我们推荐的说法
孩子今天是周二,从上周三算起,这7天有1天你一进门就能主动地把鞋放进鞋柜(客观描述),妈妈那天非常为你高兴(表达情绪),觉得我的孩子长大了。有6天,你进门没有主动的把鞋放进鞋柜,但是经过提醒,其中有3次你能把鞋放在鞋柜里(客观描述),妈妈感到很欣慰(表达情绪),你做的很好。但是还是有3次,妈妈提醒你了,你还是不愿意把鞋放进鞋柜里(客观描述),妈妈感到很伤心、有点生气,也很遗憾(表达情绪)。
现在妈妈看到你进门没有把鞋放进鞋柜(客观描述),妈妈觉得很委屈、有些生气、也很无奈(表达情绪)。因为妈妈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被记得,妈妈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被尊重,妈妈注重家庭的整洁,妈妈希望能感受到你是尊重妈妈的、爱妈妈的,不会忽视妈妈的(诉说需求)。妈妈希望你现在能来把鞋放进鞋柜里,也希望你以后每天回家脱掉鞋都能想起妈妈的请求,把鞋放在鞋柜里(做出请求)。如果你能做到,妈妈会非常感谢你尊重妈妈,妈妈会很感动。
图源 | pixabay
场景分析
场景一
妈妈感到很生气,在她大喊孩子之前,其实内心在几秒中之内完成了很多心理过程,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觉察自己的这个情绪酝酿的过程。我们要有觉察,分辨出自己的情绪,以及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了这些情绪。
场景二
妈妈感到生气,同时又在克制自己,因为她努力做到温和的对待孩子。但是这位妈妈缺乏相应的方法,她是尽量用平静、温和的语气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孩子听着可能觉得:妈妈又在叨叨叨,好烦,把鞋放进鞋柜就那么重要吗?不放进去能死人吗?这个家什么都要听她的,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烦死了。
推荐说法:
在做要求时运用四元素,可以更加的打动人心,把事情说清楚,并避免很多误会。我们是在客观的描述事件(对事不对人)、真诚的表达情感(感情的流露)、说清楚这样做的重要性(为什么对你很重要,而不是对孩子很重要),做出请求。
图源 | pixabay
把握讲道理的时机
在与人沟通时,我们提倡“先讲情,后讲理”、“三分讲理,七分讲情”。
现在我们知道了科学讲道理的四要素,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讲道理的时机。当孩子情绪激动地时候,我们一定一定要先保持自身的情绪冷静(深吸一口气,默念是亲生的,默念生死之外无大事),去接住孩子的情绪反应,做好倾听和共情。
我们可以陪在孩子身边,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陪伴的方式。握着孩子的手,或者把孩子抱在怀里缓慢的走动,或者拍拍孩子的背。在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哭泣、扔东西、大喊说“我讨厌你”),用言语道出孩子的情感体验,比如“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生气/无奈/委屈…..”,并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孩子稍平静一些,我们向孩子抛出橄榄枝(转移注意力),比如喝口水,吃平时喜欢的水果,去不同的房间玩等等。等待孩子逐渐平静后,我们再给孩子讲道理。
有一些家长朋友在遇到孩子不听话、不讲道理的情况时会非常抓狂,控制不住自己的想去纠正孩子,想让孩子认错。于是可能会情绪激动、无法打断的和孩子滔滔不绝的讲道理。这样的沟通方式很消耗大人的能量,但是效果不太好,也让父母有挫折感。所以在现实育儿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避免这样的沟通方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