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情绪,我怎么一步一步引导他呢?

周娱菁 怡禾心理 2023-10-13

当孩子进入2岁之后,有一部分家长就发现孩子出现越来越多的哭闹。


“我家孩子最近动不动就发火,怎么哄都哄不住。”

“我家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一点点小事情就哭的天崩地裂,变脸比变天都快。”

“我现在不敢和孩子多接触,内心很怕他,不知道自己哪句话不对,什么事情做的不如他意,孩子就哭了,一哭就是半个小时,怎么解释都没用。”


孩子进入两岁之后,心智逐渐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意识到“我”和他人的不同。孩子喜欢不断体验自我意志、体验独立,尝试自己做选择,也希望身边的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


但是外界环境大部分时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孩子进入2岁之后,会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挫折时刻。孩子也会非常频繁的体会到挫败、沮丧、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


图 源 | pexels


1. 家长要科学认识孩子爆脾气


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幼儿往往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发泄不满,比如:尖叫、哭泣、打人、扔东西等等。


这些让家长倍感折磨的行为,其实是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因为幼儿的大脑仍在发育的初期,控制情绪负责理性的脑区并没有发育成熟,期待孩子能够冷静的对待负面感受是不切实际的。


2. 孩子对于情绪感受不熟悉


孩子进入2岁之后,对自己、对外界的想法会越来越多,体会到的情绪感受会更多种多样,有时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比如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同时感到无助、恐惧、伤心等等。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教孩子分辨不同的情绪感受。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自己和孩子一起经历的事情,用举例子的方法向孩子解释情绪。


比如,“我想吃的冰激凌卖光了,我觉得很伤心,很遗憾。”“今天妈妈回来晚了,你哭闹是不是因为想念妈妈?”“今天你帮妈妈开了门,妈妈很感激你,很感动,也很感谢你。”


3. 促进孩子言语表达能力


2岁的孩子言语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想法、需求却比掌握的言语能力更丰富。大多数时候,孩子会非常着急,这是因为脑子想的事情很多,但是能说出来,准确表达的很少。


孩子是否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方面依靠自己的表达,另一方面依靠抚养人的猜测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帮助孩子发展言语能力,也有助于孩子准确及时的表达需求,减少负面情绪出现的几率。


图 源 | pexels


4. 情绪表达的训练


我们可以制定符合孩子生活实际内容的情绪表达训练计划。在游戏中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常用的游戏方法有:

  • 和孩子一起做不同情绪的表情。最初的时候可以借助绘本上的表情图案,和孩子一起模仿。

  • 和孩子看动画片、读绘本时,自己加一些简单的旁白。比如,“他被坏人打倒了,好伤心。”“爆炸了!危险!好害怕!”

  • 在生活中和孩子讨论其他人的情绪感受。比如,“这个小朋友找不到他的玩具,他很着急。”“这只小狗刚刚出门散步,它很高兴。”“爸爸想买东西,发现没带钱,他很尴尬。”

  • 在生活中和孩子讨论孩子的情绪感受。比如,“今天学习新的歌曲,妈妈看到你很投入。”“你自己穿上的鞋,你感到自豪。”“你看到有个小孩哭,你感到有点难过。”

  • 反着来,由情绪问需求。比如“你看上去很难过,是因为?”“是因为你看到有个小孩哭了。”“你感到很生气,是因为?”“是因为你喝不到水。”

  • 教会孩子请求帮助。请孩子思考谁可以帮助我?请求帮助的话怎么说?如果找不到人帮忙怎么办?

  • 学会愤怒时表达的技巧。比如,和孩子一起练习深呼吸、数5个数,放低声音说话、放慢语速说话。

  • 请孩子用绘画、编故事的方式,描述一件事情。

  • 每天为孩子安排足够的体力运动,让孩子在奔跑中释放一天的负面情绪。


图 源 | pexels




注意事项




1. 在孩子不冷静的时候,家长要冷静


孩子在闹脾气的时候,家长请尽量保持冷静,做到深呼吸、耐心、倾听、陪伴,保持淡定又关切的表情。


因为如果家长不冷静,可能会火上浇油,延长孩子闹脾气的时间。


但是有的时候孩子的哭声对于家长是一种物理折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回避。把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平静的告诉孩子:“你的声音太大让我的头疼耳朵疼,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如果哭能够让你舒服一些,你就哭一会儿吧。我在隔壁房间陪着你。如果你希望我在你身边陪你,请哭的声音小一点。”


2. 及时觉察及回应孩子的需求以及情绪反应


在一些家庭中,大人忙于自己的事情,对于孩子的情感反应不是很敏锐。孩子的情绪爆发有可能是一整天接二连三的挫折积累到一起的爆发。


这种情况下和孩子掰扯当时的事情作用不大,因为孩子爆发的是积怨。更需要家长停下手中的事情,耐心的陪伴,猜测孩子可能遇到的烦恼,虽然总是猜错,但是努力猜测的过程有时就可以平缓孩子的怨气。


3. 放低期望,不做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


期望通过科学的情绪训练或者动情的讲道理就可以让幼儿克制自己的情绪,守好个人边界,不影响其他人心情的表达负面情绪是不现实的。绝大部分的幼儿大脑发育程度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学会克制、学会更好地表达自我是一辈子的修炼,拿成人的处理情绪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只能自找苦吃。希望孩子能够做到有效率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是自寻烦恼。


图 源 | pexels


通过科学引导,只能帮助孩在原来的基础上,更顺利的度过面对挫折的时刻,更有能力表达情绪和需求,但并不代表就可以让孩子不哭不闹,也不代表孩子每一次都能完美的按照情绪训练的技巧来应对挫折。


从孩子出生到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和情绪有什么变化?怡禾曾推过相关儿童心理课程《读懂孩子的小脑袋》,由本文作者周娱菁医生主讲,如感兴趣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相关阅读

《面对宝宝的哭闹,有多少人会原地炸毛?》

《“本来好好的一见妈就哭”,妈妈难道要避开孩子吗?》




阅读原文,可进入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