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设计生态国际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
11月15日-17日,由福州大学、北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主办的2018设计生态国际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同期举办了2018LA先锋奖颁奖典礼暨教育论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工作会议。此次“设计生态”国际研讨会汇聚了50余位国内外设计生态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先锋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吸引了来自各地区300余人参会。
(座无虚席的会场)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罗涛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罗涛主持。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林生致辞)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林生出席大会开幕式,作为东道主,林书记对本次研讨会选择在福州大学举办表示诚挚的欢迎,对诸多专家的莅临表示由衷的感谢。福州大学作为福建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投身福建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协助推动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本次论坛研讨设计生态新理论、新视角、新思路,有力地契合了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必将极大促进设计生态专业的发展,为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致辞并作主旨演讲)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城科会景观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在开幕式致辞并作主旨演讲。俞教授的致辞以一个提问开始:我们中的少数成功逃离北方的雾霾,来到这空气清新的地方讨论设计生态学的问题......但面对无处不在的生态灾难,作为陆栖动物的人,是可以就此一走了之的吗?修复和再造自然,并创造新的生态系统,将是后工业时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旋律。因此,设计的生态和设计生态学孕育而生。设计的生态,就是人类主动设计和调控的生态关系,包括各种自然与文化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包括能流、物流、物种流以及人类的文化活动的设计。
随后的主旨演讲围绕“深层联系与深邃之形——设计生态与水系修复”展开。他提出,深邃之形是指建立在健康的生态过程基础上的人类美好憧憬和设计,是将人类的欲望建立在生态基础上产生的形。古代农耕智慧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结合生态学原理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用低成本的方式解决问题。
(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Udo Weilacher作主旨演讲)
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建筑和工业景观学院教授、汉诺威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前院长Udo Weilacher的演讲题目为“设计生态的景观结构主义途径”。他指出我们正面临一大挑战:城市的出现使景观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动的景观必须兼具改变形式和维持个性的特点。绿色基础设施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是应对所有环境议题的良药,景观中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将被纳入到更宏大的视野中,包括自然要素和开放空间中的人工要素。在此层面上,相比于结构自身,其相互关系更为重要。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的6个建议:1.尊重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2.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避免纯粹的功能性,独立性和强烈的导向性;3.接受场地的现存要素,认识到历史和现代同样具有价值;4.促进和加强可变性、可拓展性、和多功能性;5.创造具有高可塑性的空间,为人们自由使用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 6.交流行为与结构性要素同等重要。
(UCL/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康健作主旨演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环境能源与资源学院建筑环境系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建筑技术科学家康健的演讲题目为“声景设计中水的潜力”。康健教授首先介绍了噪声污染及其对人的影响,指出声景不同于声环境,后者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而前者则强调人的体验。创造声景,不同于噪声控制工程,而是处理耳朵、人、声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具有健康、文化、经济等多重意义。声景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声音来源与类型、空间效应、使用人群和其他环境要素。康健教授提出,水的运用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声景,具有突出的设计潜力,并以Sheffiel Gold Route作为典型案例探讨了水声景的设计可能性、水景与声景的交互作用及其综合效益。
(德国汉诺威大学教授 Christina von Haaren作主旨演讲)
德国汉诺威大学环境规划研究所教授Christina von Haaren作了题为“德国景观与空间规划的联系”的主旨演讲。Christina教授指出,德国计划将在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以应对海洋变暖、冰山融化等全球气候问题,为此必须将环境因素纳入空间规划。可持续能源转型在德国已受到普遍认可,但在地方仍有反对的声音。如何在顺利完成能源转型的同时,保护物种、栖息地与自然景观,保证粮食生产率是德国景观规划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能源类型、距离和自然保护区域的范围,Christina教授提出三种不同策略,并对不同策略的空间阻力、能源产出以及决策过程进行了探讨。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国际合作与科技处处长高世昌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国际合作与科技处处长、研究员高世昌作了题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关问题探讨”的主旨演讲。他提到面对资源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等。讲者从深化理论认识、全面分析现状、加强方法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关问题。
在理论层面,国土空间生态的修复对象是国土尺度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修复方案由多种技术有机结合,修复效果应有同意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层面上,他提到,应强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问题导向,并从理念落地、目标与建设标准、关键技术材料装备、技术标准与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在方法研究层面,为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成效,重点应推进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定方法研究、构建多层次生态安全格局等五个方面的定量化研究。
(参会嘉宾合影)
(会议现场听众)
(热烈的提问环节)
第一分会场:设计生态的宏观视角
第一分会场由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杨建华主持,围绕设计生态的宏观视角,嘉宾的演讲包括: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副教授王志芳,《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规划途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吝涛,《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介绍》;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所所长王文奎,《从福州实践来探讨城市对生态设计的三个需求层次》;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系教授李俊祥,《蓝绿基础设施定量设计》;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教授孔繁花,《基于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的校园热舒适度研究》;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余兆武,《中国南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区域热岛的时空演变与适应性规划设计》;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曾煜朗,《步行街道微气候与人体热舒适》。
第二分会场:设计生态的社会视角
第二分会场由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洪婷婷老师主持,围绕设计生态的社会视角,嘉宾的演讲包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晖,《生境营造的设计语言》;Chairman and Founder of Kaj Kjaer Flora & Fauna Foundation ,Peter Kja,《Dun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 Denmark - From idea to practice》;广州土人首席设计师庞伟,《景观和知识》;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瑛,《用自然的力量解决污染问题----面向未来的生态设计》;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研究员李达维,《生态,艺术,人文,如何在当今中国城市改造中和谐共生?——以“广州花园”国际设计竞赛为例》;阿普贝思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邹裕波,《可持续景观设计实践》;纬图景观创始合伙人总经理高静华,《城市可食地景实践分享》。
第三分会场:设计生态的城乡视角
第三分会场由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副教授刘江主持,围绕设计生态的城乡视角,嘉宾的演讲包括:
安博戴水道中国区总经理吕焕来,《宜居城市—生态友好设计策略》;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陈力,《三生融合视野下的乡村振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袁嘉,《海绵城市草本植物景观更新及在地生态种植——以合川森楷路海绵景观建设为例》;AECOM景观总监黄剑,《北京浅山区军庄生态小镇的设计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王通,《鄂西土家族聚落乡村景观空间模式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景观系系主任廖启鹏,《棕地可持续设计》;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陶勇,《“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实践综述》。
LA先锋奖颁奖典礼暨教育论坛
11月15日,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福州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LA先锋奖颁奖典礼暨教育论坛在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同期举行,表彰了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LA先锋奖”中表现突出的团体及个人,并探讨了学生及年轻设计师面临的教育和认知问题,来自景观及相关行业的高校教师、设计单位负责人、一线设计实践先锋齐聚一堂,结合自身经验,围绕“学校期待什么样的教育市场反馈?”、“企业期待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两大主题展开讨论。
参与颁奖典礼暨教育论坛的嘉宾包括纬图景观创始合伙人总经理高静华、AECOM景观总监黄剑、UCL/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康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晖、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罗涛、安博戴水道中国区总经理吕焕来、 广州土人首席设计师庞伟、山水比德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陶勇、罗朗景观总经理兼创意总监江王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志芳、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航卓、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杨建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曾煜朗、上海广亩首席设计师/董事长诸谦、 阿普贝思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邹裕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罗涛教授为清华大学郭亦家颁发“比德之星——最佳汇报交流奖”)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王志芳副教授为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颁发“企业教育贡献奖”)
获奖学生代表在现场分享了各自的设计,嘉宾就获奖学生汇报进行点评,来自清华大学的郭亦家获得本届的“比德之星——汇报与交流奖”。
(广州土人首席设计师庞伟主持论坛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晖教授主持论坛二)
在教育论坛中,现场的嘉宾与学生互动热烈,讨论十分尽兴。设计单位期待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十余位嘉宾集结了9个观点:1.有责任,能担当,最难也最重要;2.有情怀,有热爱,后劲足;3.有执着,有心力等待成熟;4.打好基础,再说创新;5.学会一套设计方法,有形态控制能力;6.会合作,能做神队友;7.能思考,有见解,本土情怀;8.有专长,知道自己特长,多元化;9.要厉害,不小看自己。(刘晖教授归纳整理)
“设计生态”跨界融合座谈会暨景观专委会工作会议
11月15日晚,“设计生态”跨界融合座谈会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工作会议同期在福州大学建筑学院213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委会会员代表、福建省城科会代表以及关心与支持美丽中国建设事业的嘉宾共40余人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回顾了2018年专委会在《中国景观学宣言》的共有价值观基础上开展的系列活动,特别总结与介绍了西南分部在制定行业公约、维护从业者与行业权益上的经验,并讨论和计划专委会接下来一年将开展的主要工作。
座谈会讨论十分热烈,与会嘉宾在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平台合作、加强专委会团体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富有建设性的共识,为进一步推进专委会的工作明确了目标与方向。
福建省典型景观生态设计项目调研
典型景观生态设计项目调研:福道
典型景观生态设计项目调研:晋安公园
中国城科会景观学专委会介绍:
2016年11月,中国各地40多位景观学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和设计一线同仁,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召集下,聚集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带着对未来中国城乡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责任和忧虑,以及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憧憬,探讨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景观设计的发展,以及如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成立“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景观学专委会”,英文名称Committe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LA),通过并发布了《中国景观学宣言》。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担任主任委员,易兰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闵庆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欧阳志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孙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国家工程勘测设计大师张宇担任副主任委员。
我们承诺:培育开放包容的文化,开展多学科协作,推动学术研究,促进设计进步和行业发展,协助政府实现政策改进和管理创新,启迪和教育民众,发挥我们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坚信中国城乡因为有我们的努力而美丽,并呼吁与我们有着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