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水质治理与韧性设计的实践和思考丨CLA在线讲座回顾
浙江省中浙生态科技研究院首席专家、总工程师马以超老师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所所长、一方国际环境景观咨询(Yifang Ecoscape)首席设计师栾博老师,从理论到措施详述城市河湖如何进行科学化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一起聆听专业嘉宾带来相关分享!
讲座回顾
回放视频
扫描二维码收看完整回放
讲座一
城市湖泊水质提升实践与思考
嘉宾
马以超
内容回顾
马以超以湖泊水质专项策划与设计为例,首先对某城市水系概况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完成水质评价,从生物多样性分析生态现状,并从入湖河道、湖面降雨、湖周堤岸降雨冲刷、湖区底泥等方面分析污染源,通过水动力分析得出湖泊流动性不足易增加污染的待治理问题。
城市现状污染源分析
他介绍了类似问题处理的方案,如西湖与钱塘江案例。通过对比分析,他和团队提出了“构建生态、美丽、健康高湖”的总目标,采用工程措施与运行管理手段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多方面建设。
总体布局示意图
特别是在引水措施中,马以超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影响的各方面问题,如引水量、水质、水价、水源、出水点布置等,仔细推敲了如何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布置支流净化设施与缓冲湿地,在水生生态系统上设置了水下森林,辅助采用生物调控手段,并对水体明确了透明度控制条件,进行分区透明度控制。
出水点布置示意图
最后马以超针对大家经常会面对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城市湖泊的水质标准是不是越严苛越好?雨水不允许入湖?等等……他总结到,城市湖泊水质问题非常重要,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也要注意经济测算。
讲座二
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设计思考与实践
嘉宾
栾博
内容回顾
栾博在讲座开始就提出,人类社会始终承受着持续的慢性压力和偶发的急性扰动。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也面对着内生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外界的不确定性。他认为长久以来,我们的城市都是在传统工程学范式的基础上构建的,如今已经开始失效于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增强韧性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栾博进一步说明了何为城市韧性,同时强调了将蓝绿空间作为潜在空间基础,在应对不确定性扰动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考虑:设计范式的转变、绿色基础设施的跨尺度设计、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性连接,以及资源要素配置的韧性绩效等。
人类社会面对的慢性压力与急性扰动
栾博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韧性设计、渭河漫滩适应性设计的具体案例,解释了灾害韧性、发展韧性的概念,并对洪水适应性、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相关设计进行了展示。通过解析设计结构与要素配置带来的影响,让大家能够对韧性设计有更深入地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韧性设计探索
绿色基础设施的韧性相应过程图
最后,栾博提出通过人工精准控制这种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已经开始失效,辅助自然做工、以自适应响应不确定性才是当今所需。
精选互动
Q:请问经常会看到有城市河湖水生植物因为枯萎腐烂等影响水质,这是在选择植物时出错导致的还是后续管理的问题呢?面对这样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马以超: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是提升城市河湖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植物的角度来讲,分为沉水、浮水、挺水这几种,对水质治理来说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沉水植物,从景观效果上来看则是挺水植物。这样的植物措施确实是需要定期维护和及时清理的。有些植物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把营养物质都沉在水中,但是冬天如果不去及时清理处理好,第二年就会变成污染源。这在最初设计选择植物时就要综合考虑,如果采用植物措施,就要保障后续的运行维护能跟上。特别是挺水植物,否则就会出现再次污染。
Q:请问栾老师如何看待城市韧性设计体系中,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栾博:城市韧性是有很多维度的,包括基础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体制韧性等等。今天我的侧重点是景观或空间的韧性,也可以说是绿色空间、依托自然的空间如何能够为城市更好地提供空间韧性,这是城市韧性的一个维度。从社区角度讲,如何使社区的体系和组织方式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更好地在经济上自主扶持,自我维护,是社区韧性很重要的方面。这在国内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治理体系中,相对来讲是会更有效的。
Q:请问现在国内城市兴建的人工湿地的水质有没有一个硬性普适指标?还是有一些弹性,每个案例可以自己设定标准?
马以超:我认为水质指标首先当然要看各个行业和领域是否有不同要求,有时候可能有底线的规范,比如说一定要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除此之外我认为应该是因地适宜,结合需求,标准也并不是越高越好的,还是要符合实际需求,包括当地财力。
栾博:城市的水质标准有地表水的标准,还有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这两项不太一样。从人工湿地的水质标准来讲,还是要看每个项目具体的要求,也要根据来水的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标准。要根据情况进行测算,看能否实现。这个标准是可以有一定弹性进行调整的,但是必须要达到底线,比如地表水的要求,或者起码要高于污水厂排放要求。
讲座反馈
群内交流反馈
扫码加入QQ交流群或添加CLA小助手微信申请入群,获取讲座通知、相关资料以及与嘉宾提问互动。
CLA小助手
QQ群
组织机构
主办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
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
承办
《景观设计学》期刊
景观之路游学培训中心
往期回顾
公众号后台回复“讲座”或扫描二维码,即可回看
编写:殷嘉悦
END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是2016年经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的社团组织,是贯彻国家“海绵城市”及《中国制造2025》政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发起成立的海绵城市产业联盟;联盟旨在联合海绵城市产业链各领域的中坚力量,汇集国际优势资源,引领绿色、智慧、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前沿技术,搭建涵盖政、银、产、学、研、用的综合性城市建设服务平台。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CEHE)是中国水利学会的分支机构,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专委会挂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管”全链条式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平台,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
商务合作及活动推广:
联系人:周明波
电话:010-62747826
邮件:6742210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