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产配置的原则与操作,你们要的读书笔记

也谈钱 也谈钱 2019-05-10

接着上一篇的资产配置推荐书单说,当时好多朋友留言说,不打算看书了,直接等我的读书笔记。瞬间觉得压力和责任好大,不敢懈怠,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笔记整理出来。

摘要:

  1. 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2. 资产配置的六条核心原则

  3. 投资组合的构建步骤

  4. 个人配置实例

本文字数 4000 左右,内容稍干,建议搭配饮料和零食 🤪。

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我在 定投的局限 & 资产配置的开端 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阐述,为了照顾新读者,还是简单概述一下。资产配置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随着本金的不断增长,定投所能起到的分散作用不断降低。

  • 市场的成熟度越高,波动越低,留给定投的超额收益就越少。

  • 投资收益的 90% 来源于资产配置,余下的 10% 才是来源于证券选择和择时。

总而言之,资产配置应该是投资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资产配置的六个核心原则

我把书单中几本书的要点整理浓缩为如下 6 个原则。由于原书的内容相对碎片,就不一一注明出处了。

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基准

决定资产配置的基准是个人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对于上涨下跌的预判。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基本没有办法逃过追涨杀跌被割韭菜的命运(因为,我们的主观判断常常都是错的!)。

虽然说 90% 的投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但是资产配置的核心目的并不是抓住每个上涨的资产,这是不可能的。资产配置的目的是获得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平均预期回报。

充分考虑非金融资产

资产配置不但要考虑手中的资金,也必须顾及非金融资产和可预期的变化。常犯的错误是只考虑手中的本金应该如何如何,而忽视了与个人非金融资产的搭配。

这里的非金融资产包括工作、时间、住房等一系列因素,这些也都是我们的资产,直接影响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A 和 B 同有 50 万资金,但是适合的投资却可能千差万别。有些人工作比较稳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较高,就可以选择稍高波动风险的组合;有些人工作本身波动性较大,就更适合配置相对保守稳健的资产。

以股票类投资为主体

股票作为所有大类资产中预期收益最高的品种,应该予以优先考虑。这里所指的股票投资包括基金、私募等所有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股市的资产,并不局限于炒股。

由于最近行情惨淡,提起股票很多人都持负面观点,但是这并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实际上,股市的历史收益表现并不差,长期来看也更有可持续性。股票的负面形象大多数是股民自己的高吸低抛所导致的。我相信这个形象一定会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而改善。

区分核心与非核心资产

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而且把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混为一谈的后果可以很严重,是破产风险的根源之一。

核心资产以确定性的资产增值为目标,通过指数化投资获得市场的平均回报;而非核心资产则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并满足自己手痒等需求,可以是炒股或者主动基金等风险更高的资产。

我强烈建议对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进行账户层面的物理隔离,同时控制非核心资产的比重不超过总资产的 20% 或者更低。

保持多元化和简单化

多元化是指不要完全局限于一个大类品种,组合搭配股票、债券、房产等资产。不要出现满仓股票或者满仓 P2P 的情况。另外,配置一定比例的海外投资也可以增加多元化,而且海外投资也并不用海外账户,国内的 QDII 基金就可以实现。

简单化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简单的百分比,简单的再平衡策略。没有必要把策略搞的太复杂,很多时候,简单化的策略回报比复杂的模型更加可靠和稳健。之前讨论的50–50 策略就是个例子。

考虑个人偏好

如果个人心态相对保守,就少配置一点股票等波动较高的投资品种,反之亦然。

资产配置的基础在于长久的坚持,如果不能做到与个人心理偏好相符合,就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投资。

投资组合的构建步骤

上面的原则消化起来可能并不容易,理念性的东西总是比较虚,还是要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我就以个人的情况作为示例,供大家简单参考。

确定投资品种

首先,我们得确定都有什么可以投资。投资品无外乎可以分为五个大类:

  • 股票:核心资产建议以指数基金为主。

  • 债券:债券基金、固收理财或 P2P 等。

  • 商品:黄金、石油等,可以通过指数基金实现。

  • 房产: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 现金:以货币基金为主。

构建组合的过程中,总是先确定股票类资产的比重,然后再用其他资产填补剩余部分。对应上面的「以股票类投资为主体」原则。

确定投资目标和期限

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是相互对应的,每个投资目标都有自己的期限。以买房、买车作为投资目标,那么投资期限就是支取本金的那一天;以退休养老为目标,就以退休年龄作为期限。

有一类目标比较特殊——财务自由。财务自由的目的是以投资收入覆盖个人开支,所以几乎不存在支取本金的那一天,投资期限可以理解为永续。

投资期限主要有两个边界值,1~2 年和 8~10 年。

  • 1~2 年以下的投资,应全部以债券和货币基金为主,不考虑股票资产。

  • 8~10 年以上的投资,则可以按照上限比例配置股票资产。

  • 至于中间的年份,时间越长,股票类比例越高,反之越少,可以用简单的线性变化。

之所以建议上限值取 60%,是为了给后面的调节留出余地,毕竟还要考虑个人的其他条件和市场环境。

我个人的投资目标是财务自由,期限为永续,所以按照上限 60% 取基准值。

在这里使用了第一条原则,「以个人情况为基准」,整个过程并没有出现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完全是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

确定不同大类资产占比

通过确定投资目标和期限,我们确定了股票资产占比的基准值。现在,我们要通过对自身和当前市场的评估,来调整占比,确定最终值。

首先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非金融资产状况。如果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工作收入很稳定,没有外债,则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大股票类投资的比例。也不要忘记考虑未来可能的变化,比如结婚、生育等可能的情况。

我还很年轻,家庭和工作的情况也算稳定,该有的保险和紧急备用金也准备齐全,属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类型。所以,我进一步调高股票投资比例至 70%。

然后评估当前市场环境。这个部分可能稍微复杂一点,建议还是读一读 Bogle 的《共同基金常识》,里面有很好的总结。另外,也有一点取巧的方法,比如通过一些可靠大 V 的定投跟投来进行辅助判断,也可以参考很多 App 提供的估值表。

我个人认为当前市场已经是一个比较低估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提升股票类投资的比例。但是还没有到历史性的低估,还要留有一部分空间。我把股票类投资比例提高至 80%,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我会最高提升比重到 90%。

确定了股票类资产的比例以后,就可以通过其他资产来进行补充了。这里另外建议大家保持一部分(5% 左右)的货币基金,方便应对一些意外情况。

最终我确定的比例是,股票类投资 80%,债券类投资 15%,现金保留 5%。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比例确定了,那究竟买点啥呢?给大家一个偷懒的方法,看看自己信得过的大 V 在投资什么品种,或者当前有哪些低估指数,然后照葫芦画瓢就可以啦。前面已经说过,资产配置决定了 90% 的收益,最后的证券选择则只影响区区 10%,也不必太斤斤计较。

我的选择:
股票类:核心资产跟投「长赢计划」,搭配部分沪深 300 指数增强。非核心资产直接投资股票和主动基金。
债券类:债券基金和 P2P。
现金:货币基金。

这里的操作分别对应了「充分考虑非金融资产」、「以股票投资为主体」、「分离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原则。

确定再平衡周期

根据上次的回测,建议大家以半年或一年作为再平衡周期,简单有效。

我比较喜欢每年再平衡,因为人在国外,还要考虑税务的问题。每年再平衡在税务问题上更加灵活,更容易把盈利推迟或提前。

这里对应了「简单化」原则。

每年更新资产配置比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距离到期日越来越近,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有必要每年进行一次重新计算,确定最新的百分比目标。从大趋势来看,到期日越近,股票类投资的比例理应越低。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当资产目标占比发生很大变化时,建议分几次调整到位,比如分三个月,每月调整一部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平衡市场的波动风险。

总结

最后重新整理一下配置操作的每个步骤:

  1. 确定投资品种和工具。

  2. 确定投资目标和期限,并以此确定基准比例。

  3. 根据个人财务、非金融资产状况和当前市场环境调整比例。

  4. 确定再平衡周期。

  5. 定期跟踪并评估最新比例。

资产配置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难,无非是比例的上下调节和再平衡。与定投一样,资产配置的难点其实不在方法和操作,而在于坚持,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抵制诱惑、贪婪和恐惧,坚持自己的策略。

所以芒格先生才会说,「投资者最重要的品质是理性」,而不是智商、能力和知识等其他因素。


下一篇准备聊一个比较具体的话题——如何看待自住房产在资产配置中的位置,我们周四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