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实证 #17.1 | 加更一篇我的思考和调整
这个系列实证是我个人实盘财务计划,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和我一起财务自由,对于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因为是加更一篇,这里就不更新目前的预算和投资情况了,这个部分还是每月更新一次。
……
最近复盘主动基金止盈的问题,有个意外收获——市场估值虽然很难指导我们进行主动基金的择时,却可以辅助我们进行财务自由的择时,在实现财务自由目标以后选择一个更加合理的自由节点。
先说结论,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在牛市高估时期评估财务自由,即使实现了本金目标,也最好主动等待一次熊市洗礼,在市场低估的时期自由。
看小说经常会看到主角修炼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但是一直压抑修为、迟迟不突破,为的是夯实基础突破以后吊打同级。
emm…… 好像就有点像这个感觉。
低估时期水分更少
在制定财务自由计划时,我们通常会估计一个未来 10 年所能预期的平均收益率作为参考,当时我给大伙的建议值是 10%。
比如我希望财务自由以后能够获得大约平均 50 万年化收益(年化收益不等于每年 50 万),折算下来需要通过储蓄 + 投资积累下的本金目标就是 500 万(50 / 10% = 500)。
这是我的财务自由目标。
但是这里有一个隐含的限定,估算收益率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市场长期的平均估值。在十年这个长周期内这是合理的,但是当我们实现本金目标,试图从投资中提取收益补充现金流时,会遇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长期投资收益率,而是我们自由以后的这三五年内的收益率。
同样一笔钱,不同的时间段,以牛市高估为起点和熊市低估为起点的收益率往往是不同的。低估为起点,后面的可预期收益往往会更高一些。
举个例子,还是我的 500 万财务自由目标,如果我攒下 500 万的时候,市场刚好处在低估的位置。未来的可预期收益是要高于市场长期平均收益的,所以后面的几年年化收益甚至可能到 75 万甚至 100 万的程度。
低估市场会有额外加成,那反过来,如果当时处于高估,未来的收益就会打个折扣。
进入财务自由的时间点和未来几年的预期收益是高度相关的,而自由后 3~5 年的财务状况往往至关重要,所以选择一个更好的时间点确实挺有必要的。
低估时期心态更稳
除了预期收益以外,心态也是个挺重要的因素。
因为牛市的赚钱效应,我们的资产水平会快速上涨,赚钱赚到爽。估计大部分小伙伴都会在牛市里积累本金达到目标值。
但牛市的赚钱效应也会形成一种赚钱很轻松的错觉,比如牛市里动不动就有人辞职想去炒股,这个时期信心比较膨胀。
所以不管是出于收益还是心态的角度考虑,最好的选择都是「再等等」。继续呆在市场里一段时间,经历一轮低估洗礼,去除下资产和心态的水分。
之前在雪球上看到一个类似的观点,如果你准备转行做全职投资,一定要熊市里做决定。财务自由虽然不等同于全职投资,但是很多方面是相似的,都是要依靠投资收入来支付生活。
我的调整
考虑到这个方面,我决定对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稍微加一个调整。
我会把「攒到 500 万」和「市场低估」,共同作为财务自由标准,给自己加一个安全边际。
这个结论也适合于美股,但在美股还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可以考虑。选择一个比较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比如永久组合或者全天候。
总结一下。
在制定财务自由目标时,我们会根据目标现金流 + 长期预期收益来推算所需的本金,并把这个本金作为我们的自由目标。
但考虑到对自由影响更大的是自由以后 3~5 年的市场收益,在临近自由作出这个最终决定时,还是要把当前市场的估值一并考虑进来。最安全的时间点,不是开心数钱的牛市,而是市场低迷的熊市后期,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