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多拿回 40 万
前段时间我从小马理赔的小伙伴那边听说了个事儿,讲一个朋友买保险申请理赔,结果被保险公司拒赔了,最后他们帮忙拿回了 40 万的保额。感觉还挺有参考性的,给大伙也分享一下。
故事的背景:确诊癌症,符合保险合同里规定的重疾,医生也出了诊断报告,材料也齐全。
结果保险公司却拒赔了。
后来小伙伴仔细帮忙检查了一遍,发现问题出现在诊断报告上。恶性肿瘤在保险合同里面是这么定义的 👇
但当时医生给的诊断报告里只写了 XX 肿瘤一个简单的结果,没写是否是恶性,一些细节像扩散、浸润啥的都没写清楚,所以保险公司就判定不符合理赔标准,给拒赔了。
后来他们找医院重新出了诊断报告,把具体的细节诊断结果都注明清楚,重新提交,顺利拿回了 40 万。
……
里面这个细节还挺值得我们参考的。
万一需要理赔的时候(呸呸呸,一定永远也用不上……),我们最好先扫一眼保险的条款,然后要求医生把这些信息具体注明清楚,把材料准备全,能省不少麻烦。白纸黑字,不接受反驳的那种~
有问题也可以直接找理赔团队帮忙。我平时给大伙整理保险的小程序里面,右上角就有小马理赔的「理赔支持」的按钮 👇,大伙别忘了。不管什么情况,搞得定、搞不定的,先问问再说。
再一个吧,我发现这里面可能主要的矛盾点在于我们和保险公司对「确诊」这个概念理解不一样。我们常常觉得医生确诊的就应该赔钱,但保险公司非得按程序确认 1、2、3…… 点,比较教条。
沟通不好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保险等你理赔的时候就会各种刁难你。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平时经常会看一些统计报告,里面也有保险的理赔统计数据。保险公司披露的 2020 年理赔比例普遍超过 98%,因为健康告知问题、理赔材料不合格等等拒赔的情况其实 2% 都不到。 实际情况比主观上的感觉要好很多。
突然想起来我几年前刚刚开始写理财文章的时候,好像也差不多是这个局面。
给身边朋友安利投资理财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你是不是要卖点啥给我?」「投资、财务自由都是骗人的」
还有几个有参考性的数据
这段时间正好很多保险公司密集出了年度理赔报告。我看到几条挺有参考性的数据跟大伙一起说一下。
健康类保险赔付原因
👇 是中国平安的理赔比例报告,恶性肿瘤摇摇领先,后面是心血管疾病。
大伙平时投保的时经常会问我,癌症二次要不要加,心血管二次要不要加。我们其实可以参考这个理赔比例,我的观点,癌症二次的性价比很高,而心血管二次如果不是 996,就要打一些折扣了。
小马理赔他们还有一个更详细一点的数据,注明了具体的癌症类型(我发现不同平台的数据会有一些区别,可能是统计范围的原因,但不影响参考)。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赶月末下架的重疾险,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赔付占比最高的甲状腺癌,现在是按照重症赔付,以后是按照轻症来赔,会缩水不少。
身故赔付还是定寿更给力
我之前和大伙说过一个经验数据,身故责任里面大约意外和非意外是 1:4 的比例,这回有更精确的统计了👇 和经验基本一致,有几家保险公司的数据偏差特别大的,我觉得应该是个别情况。
很多小伙投保意外险的时候特别看重猝死保障,但其实根据统计数据,我倒建议大家多看看寿险。看起来定期寿险保费更高,但就身故保障而言反而更划算一些。
重疾险的保额
前几年我看重疾险理赔额的时候,常常都是 8 万、10 万这样。看着有点着急的,因为保额偏低了,重疾险主要是补贴生病期间的收入缺口,应急的时候垫付点医药费,这点钱真心帮不上啥忙。
但大伙明显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最近小马理赔他们的 2020 年统计,平均理赔额已经达到 32.37 万以上了。好事儿,毕竟买保险就是买保额,杠杆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觉得比较有参考性的数据啦,大家在各个保险公司的公众号也能找到,感兴趣可以找来翻一翻。投资体系搭好了,风险充分保障了,就安心奔着财务自由努力啦。
大伙周末愉快~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抵御风险:1 月保险方案参考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