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之约 #3 | 加了一只新基金

也谈钱 也谈钱 2021-11-10

前言

自由、躺赚和 10%,这可能是我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
我一直和大家说,投资躺赚不操作,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不盯大盘,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也一直和大家说,10% 的投资收益并不难实现。
争论无意义,我想用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件事儿,就像证明财务自由可行那样。 我自己正是依靠这样的策略一步步逼近希望中的财务自由。

想帮大家避免的焦虑

投资实盘已经有很多了,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但为什么我还想再做一个?
因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少有人解决——主动承担和大家一致的风险。
我研究过很多年抄作业,姑且算是个老手吧,我曾经遭遇过这样的焦虑。
大 V 推荐了某个投资,表示他自己买了,我就跟着买了;过几天他又推荐了某个投资,他买了,我也跟着买了。
很快,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
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
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如果新组合不如旧组合,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组合?
我们的本金就这么多,但主理人却可以做无穷无尽的跟投,我到底该信那个?
后来我想明白了,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
但很少有人会主动公开这个数字,我打算先吃螃蟹。这是我能想到的、解决上面几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

给大家当垫脚石

十年之约是我的实盘,但不是跟投,这是我给大伙的垫脚石,给大伙的 Plan B。
大家可以它作为一个对比基准——不花精力、舒服躺赚的投资收益基准。
在投资上我只是个普通人,投资就是认知变现,以我的认知不奢求能获得市场上最高的回报,我所选出来的也必然不是市场上最出色的。
十年之约的定位是下面这个三个:
  1.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高,先要恭喜你。你可以把我的组合作为一个基准,看看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多赚的钱是否匹配,是否有优化空间。
  2.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低,也许可以想想为什么自己花了更大的精力收益反而更低了,会不会不操作反而更赚钱呢?
  3.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怎么下手,那我的这个实盘也许可以成为你的一个起点。这不是最好的策略,但一定在及格线之上。

我的建议

没有一笔投资是适合所有人的。
如果大家打算参考我的持仓,我建议大家先少买一点,观察几个月,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再多下手。一笔投资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买过一点点才知道
机会常有,但本金不常有,不要太着急。
十年之约系列,我会每个月更新一篇,目标至少写上十年。希望能帮大家放下对钱的焦虑,跳出老鼠赛跑,享受财富原本的美好,这件事儿本不应该如此困难。

2021 年 4 月 1 日

为了主动承担与大家一致的风险,我会定期更新自己在各个投资上的具体比例,基数是我的全部财产减去生活备用金。这不是给大家的建议比例,大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关于长赢和永久组合的说明在这里

我的投资理念——像买房一样买基金,长期持有、淡定收租。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省下精力多放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

关于主动基金的思考我有在知识星球里系统整理,需要的小伙可以参考,没有也不影响大家参考我的实证。(后台回复「知识星球」)

我的主动基金账户最新数据如下,3 月整体下跌大约 6%(数据来自雪球组合,最新比例富国天惠 47%,兴全趋势 47%,兴全合宜 6%)

增加一只新基金

3 年啦,我的主动基金组合终于不再是“哥俩相依为命”了,这次把兴全合宜也加进来,变成 3 只基金。

从开始对兴全合宜感兴趣尝试了解,到买入一小部分本金作为观察“先亏点钱试试”,到最后非常有信心地放入我的长期持有、只买不卖清单,掰手指头一算,花了 6 个多月。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的买入思路——供大家参考。

  1. 每月定投照常,但分出更多资金给兴全合宜(一半以上);

  2. 当其他投资卖出时,优先换入兴全合宜;

  3. 最后自然而然达到三只基金差不多的比例。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尽量少冲击原有的投资组合,尤其不要为了买新基金而着急卖出旧基金。组合调整越激进、幅度越大,犯错的概率就越高,所以我会慢慢来,自然而然达到就好。

这和我买基金「长期持有、只买不卖」的理念是逻辑自洽的。我很在意这个,如果投资体系有自相矛盾的部分,投资会很痛苦。

花 6 个月考察一只基金,值得吗?

在考察兴全合宜中间的这 6 个月,中间总有小伙伴问我「考察得怎么样啦?决定买没有?」

我的回答总是「再等等」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展开说说我的第 10 条人生信条:

10、要“十分相信+大资金+中等回报率”而不要“将信将疑+小仓位试水+上等回报率”

我有个猜测——中国绝大部分家庭过去这些年通过 4~5% 收益率的银行理财赚到的钱,要比基金、股票多得多,不过没有证据,只是猜测。

道理也简单。

过去银行理财的收益是固定的,大家非常确定所以敢用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来买。虽然收益率不高,但因为投入大,最后赚到的收益非常可观。

但相比之下,大部分家庭对于基金和股票是半信半疑的态度,不会重金投资,所以就算最后收益率很高,到手也不会有很多钱。

“十分相信+大资金+中等回报率”可以带来非常丰厚的收益,而“将信将疑+小仓位试水+上等回报率”带来的只是看起来不错的收益率。

这个道理对于买基金也是一样的——关键点就在于寻找“十分相信”的投资。

对我来说,花 6 个月的时间找到一笔足够确信、愿意大笔买入、未来很多年都不需要纠结卖出的投资,这笔买卖其实很划算。

……

但也正是知道建立信任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照搬我的投资选择。

信任我 ≠ 信任我的投资,就像很多读者相信我,但 2020 年下半年却很难信任兴全趋势一样。还是上面那句话:

如果大家打算参考我的持仓,我建议大家先少买一点,观察几个月,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再多下手。一笔投资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买过一点点才知道。

最好观察到这个程度:

(投资大师的)制胜习惯 17:永不谈论你正在做的事

投资大师:几乎从不对任何人说他正在做些什么。对其他人如何评价他的投资决策没兴趣也不关心。

失败的投资者:总在谈论他当前的投资,根据其他人的观点而不是现实变化来“检验”他的决策。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这是投资真正开始赚钱的起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