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的第一笔本金

也谈钱 也谈钱 2022-04-30

刷雪球的时候看到一篇天地侠影发的帖子。

科普一下背景,天地侠影第一次出名是因为质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后来吃了官司被关了 1 年半。第二次出名是最近又质疑牧原股份财务造假,又火了一把……

不过我读的这篇帖子讲的不是分析财务问题,而是回顾当时的亲身经历和选择:

总结起来就是:

  • 天地侠影本人觉得律师费太贵,想算了,这样至少钱还留着。

  • 但家人不干,不顾一切也要帮他,把股票全卖了找律师。

最后看守所没少蹲,钱也没剩下。当时是 2013 年,后来 A 股走出 3 次行情,一大两小,赚 10 倍看缘分,但赚 5 倍一点不夸张。好好的一笔本金就这么给霍霍没了 

看完好堵得慌…… 然后我又想到了两个领域的事儿

……

第一个,是医疗。

假如不幸身患绝症,有两种治疗方案:

  • A:保守治疗,像往常一样生活,享受最后的时光,接受生命终结;

  • B:不顾一切地投入,虽然治疗过程很痛苦、会花很多钱,但生命可以延长几个月。

如果病人自己愿意选 A,有多少病人的家属会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替他决定 B 呢?很多痛苦不是病人不能接受,而是家人不肯放手。

……

第二个,是教育。

前两天我听了一篇播客,讲第一批被鸡的娃长大成人了,他们怎么看待成长的经历。

那篇播客没有讲到钱的角度,但我听完就在想,等这些孩子后面进入社会、开始对金钱有了概念,再回头算算过去这些年自己身上投入的财富,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选择呢?

我不是当事人,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也不能评定对错。但我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更加理性的角度。

之前看过方丈关于教育的看法——在教育上不计后果地投入,本质上不是孩子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

……

我自己对教育有三个看法:

  1. 教育的不确定性很大,常常会像天地侠影的律师费一样,投入巨大,但并不能改变什么;

  2. 即使只是最普通的教育,只要孩子积极、乐观、健康,一样也能过得很好、很幸福;

  3. 如果一笔钱不花出去,而是积累下来投资,我很确定 20 年后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所以我宁可这么选:只要保证孩子不要因为家庭原因变成问题儿童,能健健康康地成为普通人,就算是教育成功了。余下的资源我更倾向直接传承财务,而不是去拼教育。

讲一段我自己的经历吧,其实我就是这么长大的。

我爸妈的教育理念一向是健康快乐比天大,其他顺其自然就好了。

小升初,当地三所初中,爸妈和我讨论后选了排第三的(“排第三”比“倒第一”好听点 )。因为离家近,走路 5 分钟,每天中午还能回家吃饭。

上学期间,不只是别的家长,连班主任都经常打电话到家里,建议家人让我去上各种补习班。但家人一直拒绝,到最后班主任甚至阴阳怪气地挤兑我妈「哎呀,你家理念太“优秀”了,咱也教不了呀……」

所以我们家一直是比较另类的,在教育上没多花什么钱。

倒也不是爸妈不舍得花,而是他们总会问我,问我想要什么,然后尊重我的意见(但攀比不行,一票否决)。小孩真心想要的东西往往花不了多少钱,昂贵的是大人的欲望。

小时候我妈经常说「你帮家里省了“老鼻子”钱了(就是非常多的意思),将来这些都给你」。

后来这些钱变成了我大学期间接触投资的第一笔本金,连带着收益一起成为财务自由之路的起点。

其实这笔钱就金额来讲倒是没多少,工作以后我们三五年也攒得出来,但重要的是这笔钱出现的时间——让我有机会在开始工作“人生钱”之前体会到“钱生钱”的意义。

所以我和也太开始工作赚到的第一笔收入就选择了投资,而不是消费。假如我先习惯了工作花钱的生活,想要再回来省钱、储蓄、财务自由,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

分享这段我自己的经历倒不是为了说服大家什么,只是作为一个不同的角度——不参加鸡娃内卷,未必就没有出路。

要我选的话,我决定往 👇 这个方向努力一下,当这种父母 

天地侠影的官司、孩子的教育和家人的医疗,在我看来本质上是同一种冲突——当事人的真实需求 vs 家人的心理焦虑。

我们之所以不喜欢「我是为你好」,是因为这常常不是我们当事人真正的需求,只是缓解家人自己的焦虑而已。

那么当有一天我们成为别人的家人时,也许就要多想一步,我为别人做的这个选择,到底是 ta 的真实需求,还是我自己的焦虑呢?

这个思考也许不能解释「第一笔本金」是怎么来的,但能解释很多应有的「第一笔本金」是怎么没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