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来啦~

也谈钱 也谈钱 2023-03-21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一篇「不上班就会与社会脱节」,这是当时点赞最高的留言 👇

讲真我觉得上班才是真的和社会脱节,特别是 996 的工作,连个人时间都没有。假如你是招聘人事,你的世界就只剩下招人/约面试;如果是运营可能就是各种相关数据,根本没有闲心去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相比于很多还在上班的小伙伴,我平时已经够灵活自由了,可以尝试各种想做的事儿。但刚经过 A 周的忙碌,进入休息充电的 B 周,还是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忙碌时,我好像没有把自己和生活照顾好

进了 B 周,好像一下充满了能量,跳起来把好多拖延已久的问题都解决了。

搁置几个月,终于把厨房背板装好了。给大家参考一下对比效果 👇 比贴瓷砖便宜,整体感也不错,以后更换也方便

修理了大部分新房交付的问题,比如卧室门关不上。修好以后不禁感慨,我们真能忍,睡眠质量终于大幅提升(到平均水平 😂)

上手了画图 AI Midjourney。虽然还是入门选手,但好歹今天的题图是我自己“画”的。丑但快乐着

正视“眼睛大肚子小”、书单越堆越长,着手消灭他们。除了读,还删了一批承认自己没那么想读的书。

然后,我在书单笔记开头写下了一句提醒:

……

当初读《倦怠社会》,特别喜欢「深度无聊」这个词:

如果说,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那么深度无聊则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一味的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它只会重复或加速业已存在的事物。

当我们停下来,主动选择一段时间“无所事事”,才更容易看到那些显而易见、却一直视而不见的东西。

最近读《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刚好也有一章「多做点无聊的事情」:

我刚起床便抓起手机,把早上该看的消息通知翻一遍。正当我开始滚动阅读各类信息时,我突然领悟了一个真谛——我记不清上一次感到无聊是什么时候了。

……陷入无聊之后,我们的大脑不再对外部世界产生反应,而是听从内心感受。这种心态释放出我们已知的最复杂工具,把大脑从收敛模式转换为发散思维模式。当心灵开始漫游和做白日梦时,我们大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便自动连接了起来,而一些研究表明,该网络在发挥创造力方面起关键作用。

你的思绪看似在毫无关联的主题之间漂移,但你的潜意识在勤奋工作、巩固记忆、建立关联、把新主题与旧主题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组合体……它让你的大脑在截然不同的对象(比如一只苹果和一只橘子)之间自由地建立连接。

下次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务必抵抗住诱惑,不要主动去看数据或做一些“有成效”的事情。无聊也许是你能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无聊,而非用各种任务把日程填满,也不是一停下来就急不可耐地刷起社交媒体、看行情,能给生活注入更多能量。

……

上次有小伙伴让展开聊聊 A、B 周工作模式的感受(A 周:工作输出,B 周:休息充电)

我想,也许 A、B 周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输出与输入,而是让我们可以主动选择面对压力和忙碌的态度

A 周,面对压力和忙碌,我们选择坚持和突破。就像健身尽可能“咬牙”完成任务,哪怕有些痛苦。他们不总是负面,也可以让我们更专注、更聚焦。

B 周,就像训练过后的恢复,甚至是超量恢复。人陷入忙碌以后,容易忘了自己当初的目的,只剩下惯性。需要在休息和无聊中重新整合过往的成果和下一步的方向。

(这段是写到这才想到的  这也是我最喜欢写作的地方。不仅是对外分享,也是理清思路和发现想法的工具)

但就像忙碌久了,容易忘记初心,深度休息的效果也随时间递减。第 1 周觉得自己重获新生;第 2 周开始实践各种新想法;但第 3 周,因为少了压力,慢慢就成了懒惰占据上风……

该回来就得回来了。

……

如果把几个星期放大到几年,财务自由也是个大号的 B 周。

很多人觉得,财务自由以后就是永远都不工作了。但财务自由只是「中点」不是「终点」。

这段时间网上「上海夫妻 300 万退休」的视频很火,有小伙伴让我说说。

虽然没看过原视频,但基于这么多年的观察还是可以大胆预测——如果持续关注他们后面的分享,一定会发现,休息、玩乐的部分会渐渐变少,而思考、“做事儿”的内容会慢慢增加。

其实就是很朴素的道理。

休息“不再工作”之所以让人心动,恰恰是因为之前的忙碌。

也是因为休息“变得空虚”,接下来的忙碌才会如此充实。

自由,只是给我们决定如何面对忙碌与压力的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停下,也可以选择重新出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