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丨陆德富、张晓川整理《吴大澂书信四种》
作者简介
整理者简介
陆德富,历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战国秦汉史研究,出版《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整理出版《吴大澂书信四种》《吴大澂书札》《驻德使馆档案抄》等。
张晓川,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晚清史研究,在《民族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发表论文若干篇,整理出版《吴大澂书信四种》《吴大澂书札》《外交辩难》等。
内容简介
吴大瀓,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本书原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之一种,收录吴大澂《吴愙斋大澂尺牍》《吴愙斋赤牍》《吴大澂手札》《近代史所藏吴大澂档》等手札。
前三种是吴氏给陈介祺、王懿荣、徐熙的书信与手札,后一种为吴氏在吉林期间给李鸿章、依克唐阿等人的书信。本书径录原文,并对这些手札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金石术语、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翔实的注释。现修订整理,纳入“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
编后语
在晚清的屈辱史上,不乏有刚正之士。提起抗击外敌、守卫国土,人们都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却有一个人鲜为人知。 他是一个书生,却在强悍沙俄面前,捍卫了东北边境的国土。他就是吴大澂,一个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清朝官员,一名酷爱金石书画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民族英雄。
提及吴大澂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可以说他是清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生活在清代收藏和研究商周青铜器非常活跃的时期,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的大篆在清代独树一帜,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清·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曾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吴大澂平日里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看起来最像那“百无一用”的闲散书生。可他的身上,还有不屈的“文人骨”。19世纪中叶,沙俄趁鸦片战争之际出兵入侵我国黑龙江境内,侵占了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使得中国领海因此截断。后来,在立碑界定中俄边界时,因当时的清政府官员腐朽,让沙俄界务官钻了空子,挪动了我国“土字碑”应在的位置,使沙俄设立的界牌侵占了中国将近27华里的土地。1885年,吴大澂会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澂、依克唐阿据理力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终于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后来,吴大澂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正是如今的吉林珲春敬信镇。谈判期间,吴大澂曾多次书写“龙”、“虎”二字,抒发其“龙骧虎视”的爱国精神。如今位于中俄朝边境的龙虎阁,其名中“龙虎”来源于龙虎石刻的“龙虎”二字,正是吴大澂重勘中俄珲春东部边界之后所题写。“龙虎”二字浑厚有力、气势磅礴,为“龙蟠虎踞”的缩写,寓意誓死保卫边疆,是维护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丰碑。
在珲春,人们为了纪念他,建立了吴大澂像。他面向着防川,至今依然注视着防川边境,捍卫着中国的国土。
吴大澂称得上是清末的一位民族英雄,也许历史课本上对他的撰写不多,他的名气也不如林则徐、左宗棠等人,但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们收录了吴大澂的《吴愙斋大澂尺牍》《吴愙斋赤牍》《吴大澂手札》《近代史所藏吴大澂档》等手札,编为《吴大澂书信四种》,近期修订整理,纳入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系列。
文章来源
转自“凤凰出版社”2023年8月29日,特此备注!
往期回顾(点击题目)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公众号:西北学编辑:鸿翾属地:金城府学联系方式:24410531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