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剧里的中餐外卖纸盒都被南京大报恩寺塔“承包”了!“谢耳朵”们捧着它连吃了八季!

范盒 2022-12-07

美剧里的外卖似乎从来只有两种

要么是披萨,要么是中餐


我也搞不懂美国人

为什么会深深爱上我大中华的美食

不过中餐外卖的出镜频率好像真的有点高


比如说《生活大爆炸》那群宅男

每周六都在啃中餐,一啃啃了八季




不看宅男了,看看有点年代的《老友记》,这边也捧着中餐外卖笑得开心:




真的,要是眼利一些,你会发现自己分分钟被刷屏:









好莱坞电影也不由分说地沦陷了。

你看成龙大哥在吃:



安妮·海瑟薇在吃:




连动画片里也在吃:



别误会,我对外国友人热爱中餐这件事没什么意见。只是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有点怀疑人生:


这到底是谁家的中餐啊,


它凭什么承包了所有美剧和电影的外卖镜头啊!



带着半严谨的态度,我瞅了眼Google,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这些中餐外卖盒英文名叫Oyster pail(牡蛎桶)。能攻下美剧、占领好莱坞并不是因为它背后有多会砸钱打广告的金主,只是因为整个美利坚的中餐馆都在用。


可是为什么要叫牡蛎桶?为什么美国中餐馆都在用?为什么是纸做的?就不怕汤汁洒一地?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反正故事要从一个世纪前说起了。


这个纸折成的桶呢,原本是设计用来装牡蛎(就是生蚝啦)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会,美国盛产牡蛎,由于价格不贵,很快它们躺在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餐桌上。



但开壳什么的处理实在是力量与技巧的比拼……动动脚趾头都知道,大家当然把这种麻烦事交给了摊档老板。


1903年,纽约街头随处可见卖牡蛎的摊档(图片来自newyork.com)


据说当时在美国西海岸采集牡蛎的工人大多来自亚洲,他们中巧手的,学日本人拿纸折一折做成了防漏的桶状;给客人装好开壳后的牡蛎,开开心心就回家做饭去了。


这个“据说”已经难辨真假了。不过可以考究的是,在美国的专利库里留存至今的,是1894年F.W.Wilcox同学发明的这一款:


但吃牡蛎的习惯并没有长盛不衰。二战之后,由于打捞过度,牡蛎减产,价格上升,自然吃的人就少了,批量生产的牡蛎桶很快就剩了一大堆。


好是好在,美国开始了郊区化,那会儿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微波炉,冷冻与半加工食品兴起,餐厅食物外带成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们的“接盘侠”中餐馆就登场了。



以改良后的酸甜口味博得美国人欢心后,一次机缘巧合,有中餐馆把没人用的牡蛎桶拿来做外卖盒了。


俗话说得好啊,谁用谁知道。老板们发现,这个桶装盒子防漏真的是一级棒啊(此处并不是在说卫生棉)。



后来用的中餐馆越来越多,就这样,牡蛎桶完成了它人生中第一次完美的转型。



但即使完美转型,一开始的中餐外卖盒还是很低调很寡淡的。


直到1970年代,制造这些牡蛎桶的Fold-Pak公司找来了一个平面设计师,他大笔一挥,才赋予了中餐外卖盒今天风情万种的模样。



虽然也有其他的设计图案,

但最普遍常见的中餐外卖盒上,

基本都画着一座宝塔。


这座塔当然跟红塔山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画的是南京大报恩寺里的

五彩琉璃塔(又称瓷塔)


听着有点陌生,但这座塔其实响当当。

它跟长城一起入选“世界中古七大奇迹”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方人眼里,

它的名气比长城要大得多。



但可惜今天看不到了,因为这座瓷塔已经在1856年太平天国时期不幸被毁。



科普时间到

NEWS

外卖盒上的塔到底是不是大报恩寺塔?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明史学者夏维中教授予以了肯定,他表示,塔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标志之一,曾经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代表着中国造塔工艺的最高水平,并因《尼霍夫游记》的介绍而名扬海内外。历史上,欧洲人曾经把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中国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用于地图等作品上。中餐外卖袋上使用塔形标识,完全符合欧美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因为只要是有关中国古塔的设计,就不可能绕过大报恩寺琉璃塔。

  

夏维中说,尽管外卖盒上的塔,其外形已高度抽象、变形,与琉璃塔原型有差异,但仍然可以推测,设计者当初完全有可能从大名鼎鼎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中汲取了灵感。




古代大报恩寺塔为何在西方出名?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西方知名度有多高,可能是现在的中国人想象不到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专家告诉记者。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塔内壁布满佛龛,刹顶镶嵌金银珠宝。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明清时代,一些欧洲传教士、商人、游客来到南京,无不被大报恩寺塔深深震惊,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古城、比萨斜塔等中古世纪世界七大奇观相提并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最先向西方介绍大报恩寺塔的,是1654年来到南京的荷兰人约翰·尼霍夫,他公开出版的《尼霍夫游记》,对大报恩寺塔的雄伟和壮丽不吝溢美之词。此后,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瓷塔热”,出现了很多“瓷塔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山寨版”的“南京瓷塔”,也就是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而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更是将这座大瓷塔写入了童话《天国花园》,让欧洲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遥远的南京,有这么一座举世瞩目的大琉璃塔。


Anyway,反正在一个世纪的完美转型和改良后,现在的中餐外卖盒不仅承继了当时防漏的好效果,在隔热保温和密封方面更出色,还加上了一根铁丝把手方便携带,简直就是美国外卖界的一大佳话。



不仅成了中餐的象征,它甚至还成了中华文化(应该说是唐人街文化)的一部分:



▲对,你没看错,这的确是一款灵感来自中餐外卖盒的包包



但因为成本高,这种纸外卖盒干不过一次性塑料饭盒,自然也没有在中国得到普及。


而据Fold-Pak公司很自豪地称,他们家所有外卖盒都是“Made in U.S.A.”的。


所以坦白讲,这个肚子里装着中餐的家伙……


其实是彻头彻尾的美国货啊!



这么丰富的历史由来和内涵,又频频上镜,难怪那些心心念念的好孩子在美帝吃个外卖会忍不住晒图欢呼:



截图来自微博用户@wezy




不过有网友提出,美剧里吃中餐外卖的方式是错错错的,即使是智商187的谢耳朵也不能信:





正解是……撕!



摊平它就成了一个盘子了:



太好了,看到这里我又饿了。

……

喂,中餐馆吗?越洋外卖你们送不?



大报恩寺的外卖外我们是吃不到了

那就为大报恩寺点个Zan吧↓


一个人,永远也预料不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事

会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但有一点,创造力永远能够带来价值


来源: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网络等

----------END----------

饭盒-135019795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