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首富隐退,去个人化的“吴晓波频道”未来会如何?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范盒” 选择关注公众号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
——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是吴晓波在新媒体时代养的娃。
孩子小时候大多是按照父母的期望长大的,这个5岁的孩子承载了吴晓波最初的梦想,还有野心。
这些年,吴晓波的身份在不断加码。
从新华社记者,到撰写《大败局》《激荡系列》的财经作家,再到“蓝狮子”的企业经营者;从传统媒体转身,涉足新媒体,推出微信公众号、做APP的“吴老板”,甚至还成为一名投资人,成立狮享家基金,投资了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等火热的新媒体公号。
吴晓波在媒体界、商界均展示出过人的才能,身价过10亿,是隐形的新媒体首富。
吴晓波找到了他的兼容性,不安于做一个传统型的拙于谋生的文人。他总能踩对点,坚持10年每年买一套房、30岁时买下一个岛、卖吴酒、做投资,成为“一个亿也很难收买”的独立观察者,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也具有极大丰富性的“文人”。
“吴晓波频道”拥有300余万粉丝,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它。这是一家很早就定位做教育的企业。这次APP升级,也是吴晓波频道从自媒体出发,向新中产教育平台的迭代升级。
“吴晓波频道”甚至被誉为“最会赚钱的财经自媒体”,资本市场用脚做了投票。
2015年4月,皖新传媒先后共耗费1.57亿元投资吴晓波创办的“蓝狮子”;
2019年3月17日,A股公司全通教育公告称,正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巴九灵96%股权。
一个引人注目的媒体人和资本联系在一起时,“吴晓波卖身”、“套现上岸”的说法曾一度甚嚣尘上。去吴晓波化的APP升级也难免让好事者浮想联翩。
实际上,站在正常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吴晓波并没有做错什么。
对于吴晓波频道和他背后的企业,最值钱的显然依旧是“吴晓波”。
一个企业若继续发展壮大,必须减少对单独某个人的依赖。
这些年创业的媒体人不在少数,更是引领了内容付费行业。
媒体人创业并不容易,常常面临身份的转变。
媒体创业者还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去个人化,成就团队?
罗振宇是前行者。他曾成功在听众的耳朵里植入了“人格魅力体”这个概念,也成功地在60秒《罗辑思维》的节目中打造了个人的魅力体,凭一条“七寸不烂之舌”成就了估值超10亿的公司。
罗振宇则成为平台化背后的“男人”。
如今,巴九灵若要发展壮大,不应是吴晓波个人的公司,他是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吴晓波也注定要做“890新商学”背后的男人。
放大到整个商业世界中,公司去个人化,甚至去创始人是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阿里巴巴、万科在去创始人化、顺利完成接班方面做出了示范。
前些日子,马云退休的消息沸沸扬扬。马云能如此潇洒地转身,阿里的良将如潮、群星璀璨,如他在致辞时所说:
为了这一天,我认真准备了10年。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
郁亮团队顺利接过了王石的接力棒,关键也是配套成龙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在万科,“法治”重于“人治”,“制度大于老板”。
现代企业一定是制度化的,制度是个不讲权谋的铁腕硬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为阿里、万科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并培养了企业员工的规则意识和相应的企业文化,是马云对阿里巴巴、王石对万科的最大贡献。
创始人常常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带领企业历经艰难险阻,但他们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天花板。提前主动,还是被动离开,甚至即使深陷泥泞也不愿离开,这都是对创始人格局与远见的考验。
企业从大到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往往经历依赖创始人个人到平台化、规划化的不同时期。去创始人化是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企业家也往往会经历从成就个人、成就他人到成就组织的阶段。亦正如李嘉诚在2018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所言“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过度依赖创始人会增加企业的风险,甚至造成致命打击,我们可以历数惨痛教训的案例,早些年的宋山木、乐视的贾跃亭、金立的刘立荣等等。成也创始人,败也创始人。
如何挑选合适的接班人、培养接班人是大量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也是广为关注的话题。亦如外界关注任正非的继任者是谁,乔布斯的接任者是否把苹果带向了平庸……
而“吴晓波频道”尚且年轻,去个人化却也恰逢其时。
对于吴晓波而言,他的人生一直高高飘扬着使命的风帆。
“我自我认知还是一个记者。50年后,如果你在百度搜索一个人,这个人的第一身份是什么?我想我肯定不会因为说我办了一个企业被人搜索。我以后被记住,也是因为我记录了某些事情。”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夙愿,而他又用行动放大了他的丰富与不甘。
总监咨询微信:cehuafun
(每天早7点更新,欢迎转发分享)
点"在看"一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