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之前我有600w,后来我开了家咖啡店...

范盒 2023-01-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进击波财经 Author 沈帅波

咖啡店

图片来源:pixabay


网上有个段子说,文艺青年的三大创业杀手分别是:花店、书店、咖啡店……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年轻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了本身的商业逻辑,抱着一边赚钱一边享受的心态,自然会容易亏损。
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最近,我收到了三位粉丝的来信,讲述了他们各自开咖啡店倒闭的心酸历程。
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真不是一股脑扎进去开店,前期都自认为做了充分的调研,但最后还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惨淡收场。
如果此时的你正准备开咖啡店,不妨来看看别人都踩过那些坑,或是提前做好创业路上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没有开店的打算,那么看看别人的创业故事,或许对你的生活也会有一些启发。
01

样本一:用复合咖啡业态打开c端市场


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的话,会发现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咖啡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种是初代咖啡连锁品牌,以上岛咖啡为例,里面牛排、西餐、咖啡奶茶无所不卖。


第二种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第三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闲聊、办公。


第三种是以瑞幸为代表的超小型门店,在城市形成了巨大的网络。


第四种是超大型咖啡馆,本质上已经不单纯是咖啡馆了,还有场地租赁、活动承办的性质。


第五种是精品咖啡,例如seesaw、Manner,受众是对咖啡品质有更高追求的新中产。


相较于现在咖啡赛道的群雄逐鹿,其实几年前咖啡市场的热潮还没有被掀起。

 

当时大部分都市白领的咖啡消费停留在星巴克、costa等,还没有诞生瑞幸、Manner等等的精品咖啡或是体验型咖啡品牌,可谓蓝海一片。

 

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叫小贝(音译),当时就是觉得这个生意大有可为。

 


在开店前,小贝了解到企业有很多的团建、聚餐、开会、社交、party、路演等需求,因此她定位B端的企业商务社交需求,在成都开了家超大型咖啡店,足足上下四层楼,总计1000平。

 

但门店从2018年6月12日开始营业到2022年1月24日正式歇业,只存活了三年半时间。

 

这个过程中,小贝前期投入了600万,咖啡设备花了40万,面包机加各种各样的餐饮设备花了40万,家具器具花了120w,但这些都不是重头。重头是店铺改造和装修,这类体验型大店必须要布置的非常温馨好看才能吸引到客流,因此小贝投入了整整400万进行精装修。


此外,大店的房租高达15w/月,大致需要雇佣15-30员工,成本高达15w/月,小贝前期还对员工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因此单月的运营成本高达30w。

 

听到这,正常人的心都在滴血了。但好在小贝的巨额斥资,也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咖啡店+场地租赁」的复合业态,收获了很多B端客户。当时许多互联网、地产、快消零售的企业也都来找他们做空间租赁和活动策划的落地执行。

 

咖啡店毛利也可以做到80%,小贝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在两年内就回本了。如果形势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其实这次创业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了。2020年疫情来了。这对当时所有的餐饮企业无疑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小贝的咖啡店直接停业了3个月,房租、工资、物料……全都像大山一样压在小贝身上。

 

疫情前,由于小贝在B端生意很好,所以忽视了在C端积累口碑。

 

而疫情后,据小贝统计,b端用户的消费频次降低至少70%,小规模的会议(20人以内)的活动复购频次可能一个月2-4次,大型活动(50人以上)基本归0。

 

靠着30%的零售和to c的业务,小贝几乎入不敷出。但光干着急也没有用,小贝迅速展开自救,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微博去做线上推广,以及研发很多新品促销,但结果收效甚微。

 

当时,C端生意已经是红海中的红海,追求品牌的去了星巴克,追求性价比的去了瑞幸,追求独特口感的去了各种精品咖啡店。而小贝的大型咖啡店其实很难掉头,最终只能掉入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所以在一段时间的苦力支撑后,选择了及时关店止损。

 

而背后更不容忽视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对于餐饮行业的打击是普遍的。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大多数咖啡店品牌能活下来,背后往往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而个人独立经营咖啡店,往往是缺乏这种坚强的后盾的。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个250”的环境下,想要杀出一条血路,更是难上加难。

02

样本二:网红咖啡店的速生速死


如今,你打开小红书搜索「咖啡店」,一定会发现各种KOL去网红咖啡店探底打卡的笔记。 这类咖啡店大多比较小,开在偏僻的社区或者弄堂,经过改造后就会凭借独特的装修风格,成为吸引年轻人周末打卡拍照的圣地。

我们的第二位主人公叫小Y(音译),她开的就是这类网红咖啡店,于2021年5月开业,至今还在坚持中。 小Y是一位97年的女生,她在开店之前,觉得自己本身就喜欢喝咖啡,并且之前也学过一些相关的课程。在上班两年后产生了厌倦,果断裸辞,对开一家网红咖啡店信心满满。 因此,她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以网红店为目标,吸引年轻人打卡。 首先,她把选址定在某一线城市中,一个非常老的社区,原店有点类似于六七十年代的老式理发店,地理位置上离地铁站1.3公里,不是特别好找,因此房租非常便宜,一年下来只要5w。 其次,由于社区里面都是老人,因此开在老社区也就意味放弃了社区流量。想要做出网红咖啡店,必须靠差异化的装修和体验来取胜。为了营造出很上一个时代的感觉,小Y对这个60平的小店进行了大改造,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是「超级文和友的最小单位」,整个软装加硬装加起来30万。
小Y没有小贝那么财大气粗了,30万的启动资金,是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资的,包括了前期的装修、培训、物料等等。 小Y的开局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还没开店,就有很多KOL联系她要来探店,且都是不收钱的,给小Y省下了很大一笔宣传费用,而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上高密度的推广,很快让这家网红咖啡店,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火了起来。 但好景不长,这家店依旧没有逃脱网红咖啡店的宿命,那就是容易过气。因为,该来的KOL都来过了,该打卡的就打完卡了,也就自然没有流量了。 此时,小Y的咖啡店迎来一个悲凉的转折点:在工作日的时候,只有1-2单,周末也只有零零散散的20-30单,只能不温不火地营业着。 眼看咖啡店没什么水花了,她的合伙人转而找了一份工作,只是下班的时候来看看店。 基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红咖啡店逃离不了速生速死的命运,如果你想加入这场游戏,必须要清楚以下几点认知: 第一,网红咖啡店前期必须在装修上大量投入,去差异化的装修去迎合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但当下的审美和风格瞬息万变,可能流行一阵就不流行了。 第二,网红咖啡店的赚钱效应,很多时候是根据开店时间边际递减的,后面不断会有新兴网红店冒出来取代你。因此生命周期就在2-3年,前期赚不到钱,后期更赚不到。 第三,网红咖啡店的本质是博人眼球,需要不断的花式营销,它的复购率甚至比不上社区周边靠性价比能活下来的店。
03

样本三:专门做外卖,是否可行?


前两个案例,大多还是有一些文艺青年的浪漫因子存在。实际上,过度依赖网红、营销,从商业模式上本身就是不持久的。 那么我们的第三位主人公叫恒星,做的就不是网红店,他的店名字叫「魔法咖啡」,历时三个月倒闭。 他又是怎么自己搞死自己的呢?

和大部分咖啡店的思路不同的是,恒星把咖啡店开在了仓库里,专门做外卖。 为什么专门做外卖?大多数人可能不解,恒星解释道: 一方面是由于他资金有限,没有装修、加盟的本金,但又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 另一方面是辞职后辗转于认识的一些朋友的店铺,期间看到过7-8家不接待堂食的咖啡店,觉得专门做外卖应该也有市场。 于是恒星卖掉了自己的摩托车,加上自己的存款和家里自主,硬是凑了8万出来。 为了将开店成本压倒最低,恒星只是将仓库简单改良了一下,换了几个电灯泡,定做了一个水吧的吧台,和一些基本款的东西保证能营业,前后总共花了5万块,就把店开出来了。

而在办营业执照上,恒星也废了很大的劲。理论上,仓库是办不出营业执照的,临近开业前的一周,恒星花了几百元找代办跑程序才把营业执照办好。 历经坎坷,【魔法咖啡】终于在2021大年初六正式营业了,然而盈利效果却不如恒星预想的那样美好。 第一个月生意冷清,几乎只能维持在3-4单/天,还是找朋友刷单的。 第二个月情况稍好一些,停止了刷单,但也仅维持在5-6单/天。这么下来,一个月的总营业额在150-180单左右,而一单只有20块,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房租。 到了第三个月,线上就无法维持运营,恒星自己也疲于应对,因此放弃了。折价卖了设备转让门店,最后留下了咖啡机。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他反思道,做了很多看起来很严谨实则没太必要的前期调研。比如说去了好几家咖啡厅、西餐厅打工,做学徒,以及去云南咖啡豆原产地考察等等。
但我认为恒星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其实正是出纯外卖业务上。
如果将咖啡店的零售业务大致拆解为以下三类:到店喝、自提、外卖。
外卖业务其实只占到了1/3,尽管利润高,但也有其局限性。
外卖的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品质不高,在历经长时间的配送后,口感已经降低了一大半,因此大多数咖啡店的外卖业务都是靠到店和自提来拉动的。
恒星主动放弃了前两类零售业务,并且还要在无品牌的情况下,去搏1/3的外卖业务,是非常不科学的。
0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咖啡已经成为了每个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
毫无疑问,未来咖啡市场仍将会是增量市场。根据统计,2020年中国咖啡年人均饮用杯数仅为7.9杯,预计到2023年人均杯数可达10.8杯。
由于「高频+成瘾」的特性,咖啡一直是一门好生意。
但它在快速普及化的同时,也在快速的资本化。
初代咖啡连锁品牌上岛咖啡,拥有3000家门店火遍全国,到后来咖啡品牌的群雄逐鹿,星巴克、瑞幸、Manner、SeeSaw等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快速崛起。前段时间,蓝瓶咖啡又风靡了上海。
咖啡业态也在不断细分,无论是追求性价比、品牌还是独特口感,你都能找到合适的品牌。
反观个人咖啡店创业者,尽管他们的失败总是能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原因。
而我却更多的看到了,他们前期的精打细算,无头苍蝇般的调研,面对疫情时的不堪一击。纵使开成功了,背后没有资本支持,也难逃速生速死的命运。
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爱喝咖啡和开个咖啡店,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来源:进击波财经(ID:jinbubo) 作者:沈帅波

县城一共三家咖啡馆:星巴克、瑞幸和我

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

咖啡店主题LOGO设计欣赏!

【VIS】Talllk cafe咖啡品牌VI设计

【视觉】咖啡茶饮品店设计参考62

县城一共三家咖啡馆:星巴克、瑞幸和我

外卖包装怎样才算好的设计?这四大标准请参考

【斯卡诺】有关纸杯的一次深入探索

SKANO | 一年一度的变色纸杯又来咯!!

一个纸杯套,让他赚了1个亿……美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专业内容,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欢迎加入我们社群,一起解锁更多新的可能~

欢迎实名交流,广告勿扰!

2021年度餐饮品牌力TOP300榜单

一图读懂品牌全案策划SOP

GAOAD高树品牌设计案例分享

高树品牌策划--打造品牌,提升销量。

总监咨询微信1:cehuafun
总监咨询微信2:cehuafan

策划&供应链 13501979518

品牌策划、快消设计、读者互动请扫码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