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7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4+7”非中标药品降价成定局,价格联动趋势明显

卜艳 王晨 八点健闻 2019-04-17

      

       市场预期“4+7”将逐步推向全国,仿制药低价竞争加剧。



3月11日,北京市最新发布的“4+7”带量采购配套文件释放出明显信号:对未中标药品品种的采购价格向“上海标准”看齐。此举意味着,自去年12月初“4+7”首次招标采购以来,非中标药品的价格联动已成趋势。


此次北京市医药集采中心发布的实施细则,将未中标药品分为两类,分别拟定参考定价:


一,与中标药品属于同一品种名称下未中标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上海谈判的非中标药品价格为标准,经差比价折算后的价格,与现行全国最低价比较,取低为北京谈判参考价。

 

二,与中选药品属于同一品种名称下未中标的非原研药、非参比制剂、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中选药品价格为标准,经差比价折算后的价格,与现行全国最低价比较,取低为北京市谈判参考价。

 

此外,北京市还要求药企进行“承诺供应价”申报,承诺供应价不得高于上述参考价。医疗机构可按承诺供应价直接采购,也可另行谈判采购。未申报承诺供应价或申报承诺供应价为“0”的产品,北京市要求生产企业以不高于参考价,与医疗机构按原有阳光采购流程开展“一对一”谈判采购。


结合今年初以来“4+7”各城市相继发布的带量采购实施细则,市场普遍预期,价格联动之外,药品带量采购也将逐步推向全国。

 

 

价格联动趋势明显

 

所谓未中标药品品种的“上海标准”,是指今年2月19日上海市相关通知中披露的两大关键信息。


当天,上海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本市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

 

第一,对价格高于中标价格的同通用名未中标药品(也即“价高药”),按照“价格适宜”原则在梯度降价或限价后挂网公开议价采购。同时,对此类药品的医保支付结构,将提高个人自负比例,最大提高比例达到20%;


第二,未中标药品的采购数量不可超过中标品种。


此后,“4+7”试点中的大连、沈阳、天津、厦门等市纷纷发布针对“4+7”非中标药品的采购价格方案。


图表来源:八点健闻


从各地的方案细则来看,“4+7”非中标药品降价已成定局。而厦门经网上流传的文件显示“未中选品种最高价各地应保持价格联动”,这一信息透露出各地未中标药品趋向价格联动的可能性。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告诉八点健闻,上海针对非中标药品的采购价格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他省市在参考这一方案的同时还要兼顾各地的差异性。“无论是‘4+7’中标产品还是非中标产品,我都不建议一刀切。”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郭泰鸿表示,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必须要低于“4+7”中标价格,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政府没有权力强制企业必须按照这个价格来申报采购,还是要通过正常的采购程序。此外,有的省市以上海的非中标药品价格作为参考标准,不是很科学,“只学习了上海集中带量采购的低价格,配套的一些细则却没有跟上。”

 

毛宗福表示,非中标产品的“价格联动”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倒逼非中标药品价格走低,倒逼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企业间的优胜劣汰。


在市场纷议之中,“价格联动”成为了今年以来“4+7”带量采购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关键词。非但如此,价格联动还扩展到了“4+7”之外的非试点地区,这些地区“联动”的目标,则是“4+7”城市的中标药品的价格。


比如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以及甘肃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挂网,挂网价皆执行“4+7”的中标价。


 


带量采购逐步推向全国

 

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上表示,3月中下旬带量采购正式落地启动。不过,目前还有个别参加“4+7”带量采购试点的省市未公布配套落地细则。

 

据接近医保局的一位人士表示,两会之后试点城市的配套落地细则应该会陆续公布。

 

其实,在“4+7”政策设计初期,曾有专家建议北京不纳入“4+7 ”集采体系的,因为政策执行阻力较大,一旦纳入进去,就意味着“4+7”带量采购会逐步推向全国。八点健闻此前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4+7”带量采购未来肯定会推向全国,只不过推进的速度需要根据实际进展来调整。

 

3月10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7”带量采购还会进一步扩大范围,向全国推广,这项工作还要做下去。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陈昊看来,未来带量采购压价会更加严厉。“在4+7及其落地政策作用下,可以预期,第二批往后的国产仿制品出价将会是极低的‘地板倾销价’,品牌药无论怎么降都将一无所获,全面退出公立支付体系,索性维持高价。”

 

鉴于带量采购全国推广及价格联动的大势所趋,陈昊认为,高品质的药品不可能在未来的低价体系中长期维持,它的支付来源只能是自费和化解自费风险的商业保险体系。



卜艳|撰稿

微信号:angelyaya121

季敏华|责编

微信号: janejiminhua





中央要推的“医养结合”,上海有个摸索了10年的样本


一年耗掉医保几千亿元,辅助用药“野”了20年不好管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王吉陆|授权转载

微信号:wangjilu006

左志英|商务合作

微信号:zzy41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