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市场份额超过七八成,医改才叫成功
走过40个年头,非公医疗终于从市场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舞台的正中央。
△2019非公医疗领袖峰会
“我很多年不愿参加各种会,因为公立(医院)不愿带咱玩,非公立的相聚一起,却有一种‘小三儿’聚会的味儿……”
在非公医疗领域耕耘15年,做过医疗投资、民营医院院长的丁剑刚出版了一本《唤醒非公医疗》,这句话就出自这本书。
2019年5月15日,在GE医疗主办的2019非公医疗领袖峰会上,我看到丁剑,于是问道:“今天这个聚会还有‘小三儿’的感觉吗?”
“有当主人的感觉了,非公医疗经过几十年,有了王熙凤当家作主的感觉”,丁剑回答,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丁剑
GE医疗大中华区非公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陈弈琪也认为:“非公医疗正从市场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舞台的正中央”。
非公医疗已走过40个年头,截至2018年11月底,民营医院数量达到20404个,远远超过公立医院的12072个,公立医院数量不断在减少,而民营医院不断在增加,看上去很振奋。
但另一个数据就显得可怜了,2018年1-11月,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32.3亿,其中公立医院27.6亿人次,民营医院4.7亿人次,数量占比62.8%的民营医院仅提供了14.6%的服务。
服务的规模和能力是相匹配的,“80%的非公医疗还不是医疗”,有了主人感的丁剑不回避问题。非公医疗在飞速发展,但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峰会上这是一个主流的认识。
首先上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从3天前刚刚出台的最新政策说了起来。
政策再好,非公医疗发展还是取决于自己
从一开始,非公医疗就是由政策启动的。1980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拉开了改革开放之后非公医疗的帷幕。
最新一个在行业内掀起波澜的政策3天前刚刚发布: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在十大城市放开新办诊所的审批,简化准入程序。凡开办诊所的,报所在地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根据试点经验,完善诊所建设与管理路径后,国家卫健委将在全国推广放开诊所审批的政策。
很多人认为这个文件对行业是一大利好。看到文件后,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在朋友圈写下:“中国医生与护士走进市场之时,是百姓健康的幸福之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鹏
2019非公医疗领袖峰会上,朱恒鹏也用这个政策开始了演讲。
《意见》中关键有一条:“取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的限制,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
对此,朱恒鹏认为怎么落地很关键,“我一直想建议加一条:十个工作日没有答复,就意味着自动通过了,我报上去你就得接,十天以后没给我答复我这个诊所就合法了,要不合法你必须要有书面理由回复我”。
虽然这份文件只针对诊所,但是朱恒鹏认为“预示着后面促进社会办医好多政策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思路。”
演讲之中,他对可能的趋势做了分析:严格限制公立医院数量与规模;社会力量弥补医疗服务短板,可以获得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鼓励举办连锁经营的第三方检查检验、诊断、影像等机构,并予以医保定点支持;配套土地、融资、税费政策支持;社会办医审批不受区域卫生规划限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放松医保定点要求,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医师、护士执业跨区域、跨机构电子化注册。
虽然怀抱美好的愿望,但朱恒鹏对非公医疗的现状并不乐观。“党中央国务院鼓励社会医疗办医的决心和热情一直非常大,大概每隔三年就出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但是非公医疗40年了,到现在没有出现一个体量上大过公立医院的。”
对未来的政策做了预测之后朱恒鹏说,“那些政策出台了你们日子并不一定会好过多少,因为你们在和公立医院最关键的环节打,依然很难竞争,就是抢夺医生。没有医生你开什么医院?政策再好、趋势再好、环境再好,非公医疗机构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视野、判断力。”
非公医疗机构能成功的三个原因
非公医疗医生资源不足,是峰会上很多院长都提到的问题。
刚接手一家民营医院担任院长的前几年,有一次丁剑被一个医生问住了:“丁院长你告诉我你能给我什么,比公立医院给我的多?”
春田医管创始人、原上海一妇婴院长段涛2017年6月开始创业,在妇儿医疗领域跟很多民营医院有过合作,有一次“老板来找我合作,说他现在什么都有了,就缺两样东西,我问缺什么?他说我就缺医生缺病人了”。
△春田医管创始人、原上海一妇婴院长 段涛
我曾经采访过段涛,他说:“多数私立妇儿医院的投资规模都不是很大,很难找到好的医生、好的管理者,在眼界、胸怀、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整个团队已经很认真、很努力了,但是很难达到真正高端医疗服务的标准,顶多是硬件环境和服务的高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安全质量水平的差距很大。”
缺医生就从外面请,可同样在丁剑担任院长的前几年,从外面请来的专家来了几次就不来了,“不敢来,因为不像医院,我最后才明白就是你有没有医院安全管理的氛围”。丁剑解释,医院安全管理能力就是病人到医院以后,不受医源性伤害的能力。
这个问题段涛也谈过,“安全质量体系非常重要,做不好病人要受巨大的伤害,比如说产后出血,不处理好要死人的。那问他:产后出血抢救流程有没有?有的。在哪里?找不到。再比如问如果有个人青霉素过敏,发生休克,怎么处理?不知道,叫主任。主任来了,也不知道。有抢救车吗?有的。找半天推过来,上面连必须的抢救药品都没有。那你说在这家医院,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那不就是死吗?但他不认为这个重要,他说我们没有发生过啊。他的认知,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面”。
这应该也就是丁剑所说“80%的非公医疗还不是医疗”的原因。
但也还有另外的20%,像三博脑科、武汉亚心等医院,专业能力已经不亚于公立医院,“我两个多月前刚见过亚心医院董事长,他们作为教学医院在教当地的公立医院,这肯定在全国都是翘楚”,GE医疗大中华区非公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陈弈琪说。
△GE医疗大中华区非公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陈弈琪
非公医疗机构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段涛总结了三点。
第一,入行够早,不要以为开两三年就能赚到钱,不可能。武汉亚心1999年成立、爱尔眼科2001年、三博脑科2004年,“你得入行够早,你得在里面摸爬滚打所有东西经历过才能做调整,才能知道这家医疗机构适合中国市场的逻辑、发展背后的理由,你单靠嘴巴里面讲一讲我怎样没有用,跑得快不是最重要的,跑得久才是。”
第二,一定要有耐心,没有耐心的话做医疗做不出来的。段涛创业的时候请冯唐录个视频,冯唐最后说了三句话:要做成事的话得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武汉亚心刚开张的时候也着急,一栋大楼两三百人一天收入只有7000块钱,能不着急吗?但他们熬过来了,熬过这个槛后面就是艳阳天”。
第三,资源够强,有非常好的医生资源和医院管理团队资源,“医院里面最重要不是你有多少钱,不是造很时尚的医院,不是装修像酒店一样,服务也非常好,最关键的是什么?你能不能够拿到非常好的医生资源,你能不能够有非常好的医院运营管理者的资源,你能不能够非常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获得客户资源”。
非公的发展要看有多少医生投身进来
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5.16万亿元,在GDP中占比6.28%, 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16万亿,5万亿到16万亿的增长之中,非公医疗所占的权重将越来越高。
朱恒鹏是非公医疗坚定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非公医疗机构市场份额超过七成、八成的时候,医改才叫成功。“道理很简单,医疗是一个服务行业,这对于医疗行业外部来讲是一个常识,但很奇怪的是对于中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院长和医生来说,是一个谬论。只有中国的医生真心地意识到医疗是一个服务行业,发自内心承认的时候,中国的医患关系才可以改善”。
回到最初的数据,数量占比62.8%的民营医院仅提供了14.6%的诊疗服务,但民营医院的诊疗数量同比提高13.6%,而公立医院只提高了4%,民营医院增速是公立医院的3倍多。
七八成的市场份额,并不是可望不可及。
蓝梅尔医疗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李延平在峰会上说:“非公医疗下一步将真正成为引导中国医疗发展的旗帜,中国台湾地区、日本这样的地方,非公医疗占的比重达到80%,而中国大陆还不到20%,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这当中,医生的推动是核心力量。
△和睦家创始人 李碧菁
和睦家创始人李碧菁说:“很多著名专家愿意离开三甲医院来到和睦家,并非因为这里钱多,而是这里的愿景、精神、文化、道路与他们相合。给到他们的收入,一般相当于在公立医院正当收入、灰色收入的总和,或者再多一点点。和睦家如果单纯用钱来吸引人,他的心不一定跟我们在一起”。
想了两年之后,丁剑对那位医生的问题有了答案:“公立医院给你的是那个位置,如果你不看病、不做手术位置就没有了;但我能给你传承、给你团队,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创业”。
丁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随着时间往前推,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过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国家也在鼓励成立和发展各种各样的医生集团。非公医疗能发展到哪一步,就看有多少数量和(多高)质量的医生群体投身进来”。
本文为八点健闻Plus原创。八点健闻Plus,系八点健闻分号,聚焦健康商业报道,与八点健闻保持独立运作。
商务合作主管
上海:Leslee 13916263824
北京:Jessie 1391112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