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鹏:非公医疗发展需靠政策,更靠眼界和定力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环境,如果非公医疗机构的举办者没有视野和定力,没有一个很好的声誉,仍然不行。”
作为“市场派”的坚定支持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的公开演讲向来坦率,对于公立医院垄断的批判往往不留情面。“只有民营医疗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相当比重之后,医疗改革才被称为成功。只有公立医院存在,医改是不成功的。”是他向来强调的一个观点。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政策都是其发展中的一大关键因素。
但在5月15日,由GE医疗中国主办的“健康变革时代——2019非公医疗领袖峰会”上,朱恒鹏梳理认为,非公医疗要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策利好。政策只是短期影响因素,“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环境,如果非公医疗机构的举办者没有视野和定力,没有一个很好的声誉,仍然不行。”
社会办医三大趋势
在制作演讲PPT之前,朱恒鹏坦言自己挺为难的。尽管这些年社会办医的政策越来越放开,但也不能瞎猜下一步会怎样。
就在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
朱恒鹏判断,这个文件预示着之后社会办医政策的主要方向和思路,一个大医院每天动辄有两、三万患者扎堆看病的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鼓励诊所发展是大势所趋。
通过对以往政策的研究,朱恒鹏预测了社会办医未来的政策趋势:其一,严格限制公立医院数量与规模,实际上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了这个要求;其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弥补医疗服务短板,可以获得财政补贴及其他政策支持;其三,鼓励举办连锁经营的第三方检查检验、诊断、影像等机构。
此外,在政策上,社会办医获得配套土地、融资、税费支持;且审批不受区域卫生规划限制;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放松医保定点要求等等。
模式创新比政策更重要
梳理过往的政策可见,上述的政策方向在此前几乎都出现过。
“政府院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决心和热情一直非常高,基本有个规律,每隔几年就会出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朱恒鹏讲解到,医疗机构领域向社会力量开放,一点都不晚于其他领域。
而且,国家真心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但为什么民营医疗就是发展不起来?
通信领域有华为,空调领域有格力,社群领域有微信。但在医疗领域,很难有一家民营医院不亚于公立医院的。即便有政策利好,但公立医院仍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80%的医生仍在公立医院。
“政策的作用是短期的。”朱恒鹏说道。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对医改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
回顾过去40年的改革发展,危机推进改革是一大特点。比如,财政较为困难的时候,改革推进得就快。宿迁卖掉所有公立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启动较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较为紧张,改革的时机就来了,民营医院的优势就能看出来。”朱恒鹏指出,优秀的民营医院的优势在于服务品质和低成本低费用上。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在于技术进步以及与之伴随的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再好,也得要有模式创新,有了模式创新,非公医疗也能成功。”比如之前政府想降低手机漫游费,阻力很大。但微信的出现,抢夺了移动电信的通话业务。之后,政府宣布取消漫游费没有任何阻力。
建立医生信誉机制
在吸引医生这个关键环节上,民营医院很难与公立医院竞争。其背后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的政府信用担保对于医生的声誉机制形成的作用很大。因此,如何建立医生信誉机制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丰富。分工的指数化增长对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医疗行业的治理机制至关重要。随着分工越来越复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政府管,要有一个社会化的治理机制,要有社会化的行业和职业自治组织,负责准入门槛和行业净化。
朱恒鹏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在经济学上把医疗服务称为信任品,无法判断好坏,只能依靠声誉机制。而这种信任机制的确立应该由医师协会管理。“干得好的医生,职业协会要给他背书,干得不好的、违规的医生,职业协会要公开谴责他。”
此外,朱恒鹏认为互联网或许可以很好的解决信誉机制的问题。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快速建立起一个医生的声誉,同样也能快速毁掉一个医生的声誉。
谭卓曌|撰稿
微信号:tzz19930706
卜艳|责编
微信号:angelyaya121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王吉陆|授权转载
微信号:wangjilu006
左志英|商务合作
微信号:zzy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