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称最美咖啡男神,他穿越40000公里,开了家行走的咖啡店

那城的城君 那一座城 2021-11-18

开着一辆咖啡车从广州出发,
穿越大半个中国到西藏,历时两年,完成40000公里的旅行。
 
阿树和他的公路咖啡,在都市和远方之间,掀起了一阵风。

“太酷了”“下一站去哪儿啊”
“你会把咖啡车开到南海的岛上去吗……”

 
没有把车开出广州的日子,阿树大部分时候,就停在东山口觉园1984,亦或是黄埔古村梁氏宗祠门前。
 

看到这里,有些那城小伙伴们或许一惊。
 
是的,上个月。
我们就是在这里,喝着阿树亲调的冷萃,探古巷、叹古韵。
 

每个人手持一杯咖啡,享受着冰博克与30度炎热的对抗,感受着新生活风潮与复古气韵的碰撞。
 

阿树,在车前车后忙活。

他更习惯用一杯咖啡与每个人对话,“拿着杯子,这样子拉花”“下一站在计划中了,去海上、去东……”。

世界这么大,哪里去不得。

 
最近一次和阿树通话,他正开着车,去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
 
不是他不知道,而是电话断断续续的信号,让城君3次都没能听清准确答案。
 
这次,短途旅行,他是一个人。

一个咖啡师驾着一辆车,载着一车牛奶咖啡,在公路上飞驰。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我们,请不要脸地喊我们停下,我们愿意为你做一杯咖啡。”
 
旅行中,阿树常常把这句话丢出来。
 

实际上,他也总遇到这样的状况。
 
“有一次在公路上,一辆车始终跟着我们,当时心微微一慌。”

“到了服务站,他们跟上来说道:终于赶上了,我们啊,就是碰碰运气,想喝一杯咖啡。”

旅途漫漫,喝一杯手冲带拉花的咖啡,任谁都愿敬这恣意潇洒的公路人生一杯。
 
到现在,阿树开着咖啡车,已经递出了100000+杯。



01 「启程」
改造华南第一辆咖啡车
可它被“困”在了广州
 
欧美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公路文化,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书也被美国“垮掉的一代”视为公路旅行圣经。
 
不甘平庸,跳出生活的套圈。

年轻人们开车或搭车逃离城市,横穿美国公路,在看似没有意义的迷茫的混乱的旅途中寻找生活的出路。
 
人们把车开得越来越远,也就成了「家」。
 
△图by 豆瓣 电影《荒野生存》

对于阿树来说,把咖啡送到千里万里之外的乡村、高山、冰川与荒野,同样是在寻找着人生另外一种精彩。
 

时间回到5年前。
26岁的阿树,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咖啡师。
 
在日复一日、万年不变的咖啡店里,平均3分钟就能做好一杯咖啡。

算下来,他已经完成了10万杯的业绩。
 
可这重复操作却渐渐消磨掉了当初那个“打杂”小伙,努力成为咖啡师的热忱。
 
辞职,离开。
年轻人一旦有了目标和勇气,都会这么干。
 
阿树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亲手改造,华南第一辆可以开走的咖啡车诞生了,他给它取名为“咖行”。
 

“对啊,就是一边旅行一边卖咖啡。”
 
因为咖啡车未达到上路的交通标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辆初代咖啡车,变成了“咖停”。
 
没有办法离开广东,也与最初开着咖啡车去看世界的梦想背道而驰,最开始的两名伙伴就此离去,只有阿树坚守着。
 
短短不到一年,咖行就被“淘汰”了。

尽管它新奇的造型,足够在广州遍地的咖啡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城市最新潮的打卡点之一。
 

可这些,并非是阿树所要的。
 
人生的宽度和深度,不是做了多少杯咖啡,赚了多大的名气来衡量的。
 
2017年年底,两位新伙伴宋春丹和邱志祥加入,带给“公路咖啡”新的生命。
 
第二辆改造咖啡车就此诞生,橙色车身也正式贴上“公路咖啡”四个明亮的大字。
 

接下来两年,三个男生开着车辗转于各大音乐节、啤酒节、咖啡节、艺术市集。

这些年轻人爱去的地方,都能把这辆橙色的,产咖啡的车子视为宝贝。

即便如此,距离阿树“一边旅行一边卖咖啡”的梦想,已经过去了3年。


 
02「在路上」
40000公里的咖啡旅行
雪山脚下、青海湖边煮咖啡
 
第四年,三个男生停下手中的咖啡机,买了一辆新车再度改装。
 
不论是从外观还是功能上,3.0版本的“公路咖啡”,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咖啡车。
 

2019年12月19日。
这一天,阿树记得特别清楚。
也是他等了3年,终于圆梦启航的一天。
 
以广州为起点,一路往西北环绕,经过了桂林、重庆、色达、拉萨、西宁、成都...这一次,一开就是20000公里。
 
“城市,不缺咖啡。”

习惯遍地咖啡馆的都市人,也不过是为这辆橙色有新意的车子,好奇多看了几眼。

 
他们会称赞咖啡好喝,也就是和咖啡馆的日常无异罢了。
 
当咖啡车路过乡村,行驶在无人烟的公路上,就像是一道橙色的光打破了往常。

“你知道吗,离城市越远的人,他们中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杯咖啡的概念是什么。”
 

带着更多人第一杯咖啡的希望,阿树开始和自己较劲。
 
把车专门往偏僻的乡村开去,在极端环境里煮咖啡品尝咖啡,也在荒野的陌生之地,把一杯又一杯咖啡送到陌生人手中。
 
记下他们第一次喝咖啡的样子。
 

这些印在脑海的记忆里,有长途跋涉的背包客,有在路边卖西瓜的老人,有满载丰硕果实而归的农民,有虔诚的佛教徒,有珠穆朗玛峰上的环卫工人,也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
 
阿树在抖音里写道: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在路上;比在路上风景更好的是,路上遇到的人。”
 

他说,他喜欢分享,和每一个陌生人分享咖啡的苦涩与甜蜜。
 
他也喜欢步履不停,享受在路上的每一刻。
 
忘记了季节的温度,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穿过河流,路过山川荒野,迎接清晨的朝露。

 
最浪漫的一幕,是在315国道上,为妻子煮下了第一杯咖啡。

之后两人携手前行,在雪山之下,喝咖啡望雪山,走完了第一趟旅程,也开始了两人的人生之旅。

 
每个在路上找到人生另一面的旅行者,是不舍得停下来的。
 
就如全球摄影师颜描锦说的,拍了那么多,看过那么多,依然会在看到日出的时候,开心地跳起来。
 
2020年,这个全世界都被按下暂停键,空无了的一年,阿树再度出发。


这一路,是阿树一个人走的。
 
又是一个20000公里。

 
这一年,他经过了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也到达青海湖、青藏高原、阿克苏、纳木错湖、阿里无人区、敦煌沙漠……
   
△阿树把车停在青海湖边卖咖啡,浪漫又有趣
 
在青海湖,阿树遇到了朝拜的藏族一家五口,请小朋友喝牛奶,给藏族伙伴拍照留念。


路上的境遇,还是那般被平常填满,也被种种惊喜打破。

在无人区,遇到骑行的人们。


在独库公路的起点,遇见卖西瓜的99岁奶奶。


请藏族小朋友喝牛奶。


在大西北迷了路。
“那,走错就走错吧。”


有次,还没到海西66号网红公路,意外到了雪山脚下。

“我在那里抬头看了看云”,顺便,请过路大叔们喝咖啡。


还有一次,车子陷入青海草原的沙地。

浪漫是真的,狼狈也是真的。


后来,遇到当地牧民好心帮忙拖车,阿树请他们喝了一杯咖啡。


这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也曾晴空万里,山高海阔。

阿树给许许多多素昧谋面的人们,带去了人生中第一杯咖啡。

“他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尝到第二杯咖啡了吧。”
 
“如果可以,我是愿意再重走一遍的。”



03「归属」
在觉园1984
给公路咖啡2.0找到了最佳落脚点
 
要想找阿树喝一杯咖啡,必然得提前问一句:“树哥,最近在广州吗”。
 
“要找我们的人太多了,但是遗憾的是,88%都会扑空。行踪不定,相遇全靠缘分”,阿树也觉得,是应该给公路咖啡2.0找个好归属了。
 
是的,就是那个2.0版的咖啡车。
 
比起3.0版本的到处野,2.0像个留守家的小孩,一直乖乖的待在广州。
 

觉园1984的小院子,是阿树兜兜转转之后,定下来的。
 
它就在东山口,一栋近百年的红砖老洋房前。

这里是一个复古世界,有艺术家、有音乐家,也有生活美学家。
 

因为这里恰到好处的氛围,满足了他对于“归属”的期待。
 
咖啡车诞生于这所城市,它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不论外面节奏多快,阿树希望它可以让人慢下来,有那么一些时刻,和朋友静静的坐下来,聊聊天,喝喝咖啡。

 
就像这样。

灯光亮起,音乐响起,咖啡机也转动起来,一切都刚刚好。
 

去年,阿树的世界多了一份幸运和牵挂。
 
女儿的出生,给他和妻子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甜蜜。
 
当谈及,未来给女儿的第一杯咖啡是什么样的时候,阿树说,会是一杯自由的咖啡。
 

未来,公路咖啡依旧会在大地、荒原、雪山脚下飞驰。
 
车上也许只有阿树一个人。
也许是带着女儿和妻子。
 
总之,公路咖啡的汽车轮子转起来,梦想就不会停了,生活的惊喜亦不会停了。


是啊,「人间一趟,看看太阳」吧。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阿树、公路咖啡、那一座城等,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城本期好物安利



商务合作微信/电话: 13392316112  城城
电商合作微信/电话: 13688913816  Mia
 别忘了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