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娃的四大误区,你中招了几个?

课代表 VIPKID家长V课堂 2020-08-27

过年时的高中同学聚会,俨然成了家长的吐糟大会:


“我儿子太任性,看中的玩具不买就打滚!”

“我家的也是,没达到自己要求,就对我们爱答不理的!”

“我女儿,特别敏感,我们平时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大家都非常困惑,明明对儿女教育很重视,育儿宝典也没少看,为啥很多时候,结果却并非预期呢?

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在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更好成长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避无可避步入养娃误区。

那么,漫漫养娃路上,有哪些常见误区呢?


误区一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曾看过这么一档育儿节目,深有感触:

同样是对待哭闹的孩子,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妈妈,只要看到宝宝哭了,便立马将之抱起,哄逗、儿歌齐上阵,直至宝宝不哭;

而另一位长期生长在英国的海归妈妈,恰恰相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将之放回婴儿床,不再哭闹时才将其抱起。慢慢地,这位海归妈妈的宝宝真的养成了不哭不闹的好习惯,而另一个宝宝则“风采”依旧。

心理学研究表明:宝宝哭闹时,一旦多次进行抱起行为,很快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反之,倘若不助长一哭就抱的歪风邪气,乖乖的时候才把他抱起,则会进入良性循环。



哭闹,似乎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法宝,与家长对垒,百试不爽!君不见,琳琅满目的玩具面前,父母一旦拒绝任性的熊孩子,孩子便会哭闹不止,甚至打滚耍赖!


每每这时,父母一般都会习惯性妥协:“不哭了就给你买!”此话一出,家长便输了。

因为会在不知不觉间“助纣为虐”,帮孩子树立一个错误观念: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斯莱特林行为准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审时度势,及时修正计划,拒绝混乱与偏差。

面对哭闹不止,亦或在地上翻爬打滚的熊孩子,果断拒绝无理要求,才是助其成长的不二之选!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帮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定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误区二

不愿过早的让孩子和金钱扯上关系


过年那会,三岁的小外甥,在街上央求我姐给他买玩具枪。姐姐因为担心他小小年纪玩枪不安全,便骗他说钱花完了。“去银行赚呀!”小家伙指着不远处的农行,脱口而出。很显然,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模糊,根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

英国有一位心理学家,他对1000名不同阶层家庭的3至8岁儿童,进行了询问调查,问他们钱从何而来。

65%的孩子表示钱从爸妈口袋里来,约30%的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仅有不到5%的儿童会说,钱是通过工作赚来的。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很是滞后、欠缺。

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太小,过早的与铜臭味扯上关系,会让他们失去童真,甚至玷污纯洁的灵魂。

实则不然,有意识地与孩子谈钱,传授与钱相关的常识,不仅会让他们明白父母赚钱的不易,懂得节约,更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明白赚钱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更何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金钱,作为需要我们孜孜不倦为之奋斗一生的物品,越早了解越好!

误区三

孩子面前,哭穷抑或炫富



同事小敏,最近甚是烦恼。

她七岁的女儿,爱攀比不说,还时不时的在同学面前嚣张的炫富,大家都对她敬而远之,班主任也多次找她们母女谈话。有心的同事,心里都明白:女儿这完全是得到了小敏的“真传”。新款衣服鞋帽,豪华智能家居,耀眼珠宝首饰,向来是小敏追逐与炫耀的对象。

不仅如此,她还曾大放豪言:“孩子不管要买什么,我都会尽力满足!女儿嘛,就是要富养!”

事物总有对立面,爱炫富的层出不穷,爱哭穷的同样数不胜数。



热播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可以说是典型的“祥林嫂”。她逢人便哭穷,“活不下去了”俨然成了她的口头禅。仿佛自己是世界上那个最不幸的人,恨不得所有人都来同情安慰。

更为可悲的是,待樊胜美在大城市扎稳脚跟后,妈妈居然将哭穷的矛头指向了她,无休止地索取,丝毫不顾女儿的处境与感受。

长期笼罩在母亲习惯占小便宜和抱怨声中的樊胜美,虽貌美如花,性格中却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自卑敏感,缺乏自信。

雨果有言:“应该强调,不严肃认真的教育,有许多隐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聪明的。”

无论是像小敏那样,用所谓的“富养”观念惯着孩子,亦或是如樊胜美母亲这般,一味的在孩子面前哭穷,皆非明智之举!

因为,炫富并不能给孩子内心世界,带来真正的自信与充盈;而哭穷,则只会让孩子在敏感、自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富不骄,贫不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误区四

你人都是我生的,在我面前何来隐私


“砰砰砰”,晚上十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小洁刚和我大吵一架,跑出去了,能不能麻烦你们帮我一起在小区找找。”邻居李姐央求道。

原来,李姐发现,刚上初二的女儿小洁,近来行为诡异,晚归不说,还经常有三三两两的男女同学,在楼下等她。心急如焚的李姐,追问叛逆期的女儿不成,便神不知鬼不觉的翻开了她藏在抽屉里的日记本……

小洁察觉到自己的秘密被窥探,特别是得知母亲居然怀疑自己早恋时,暴跳如雷。真相大白,女儿和同学频频外出,是因为同窗好友刚刚手术,他们几个去病房帮其补习,顺便在那自习。

委屈的小洁,要求妈妈道歉,并保证绝不再犯,被李姐严词拒绝:“你跟我还谈什么隐私,你是我生的,连你都是我的……”

小洁最终在小区凉亭被领回家,李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道了歉。



一直以来,在中国家庭,孩子日记被偷看,信件被偷拆,房间被随意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

数量相当的父母,打着关心孩子的幌子,行侵犯孩子隐私之实。我国《民法通则》早有规定,未成年人同样有隐私权,父母偷看日记等均属违法行为。

父母想更多了解、关注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一切都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著名学者顾振飚说过:“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为人父母者,一直在苦苦追寻,如何和孩子保持最好的亲子关系。

在我看来,最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先朋友,后亲人。

即,家长首先将孩子当朋友,把他们当成真正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龙应台有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在我看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更应该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也难免犯错!

勇于反思,将最为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孩子,才应该是我们家长朋友的必修课。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愿家长能够拿好手中的篆刀,助其早成大器,价值连城!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辰龙

喜欢文字的工科奶爸

愿我的文字

让你不枉此行



您可能还喜欢:

周杰伦谈童年练琴:孩子的成功,离不开身后“狠心”的爸妈!

孩子上课用不用心?看看橡皮擦就知道!

小学生月入过万引争议,妈妈全部没收!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发邮箱VCLASS@vipkid.com.cn

或在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投稿、转载


原创内容,未经联系禁止转载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