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黎圣母院大火遭遇"叫好声":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课代表 VIPKID家长V课堂 2020-08-28

昨天早上一打开手机,就被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的新闻震惊了。

法国巴黎当地民众目睹这一灾难的发生,忍不住掩面哭泣,他们或祷告或唱歌,祈祷火势尽快消退。



巴黎圣母院,这座雨果笔下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故事背景的发生地,距今已经有760年的历史。


小说让无数的读者认识了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他舍命相救的美丽女主人公爱斯梅拉,成为一代人心中关于真善美的注解。



当我第一次读完这部小说,就在心中埋下了有一天要到巴黎圣母院去看看的愿望,有了孩子以后,这个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可是现在,一场大火,给这座人类历史瑰宝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叫人怎么不痛心!


世界上总会发生一些让人扼腕叹息的意外,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力量真是太渺小了。正在我沉浸在自己遗憾的情绪中,却看到了网上这样一种声音:


“心痛的人记得圆明园吗?”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万园之园”

“几块破木头再垒一个塔尖不就得了。可惜圆明园包括里面的珍宝被这群白皮猪强盗烧毁掠夺再也不能复原了。”


原来,在部分人的眼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成了圆明园的复仇,百年前的耻辱,现在成了“一报还一报”。


且不说这种逻辑是否讲通——烧毁圆明园的不是现在的法国人,而巴黎圣母院的损毁也与圆明园没有丝毫关系。


但为什么会有人这样想呢?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没有同理心,对其他人遭受的苦难置若罔闻。


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就像一个绝缘体,对别人的遭受的痛苦、世间的苦难没有丝毫的感知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同理心是善良的钥匙,也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证。看到网上这些让人无言以对的评论,我陷入了思考,保护孩子天生的善良,培养孩子同理心,应该怎么做呢?


01


‌‌同理心,简单的说,就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经历,或者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哈佛情商课》的作者在书中说: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及立场,察觉他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是情商的五要素之一。


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角度理解问题,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情商的内容之一。


著名演员唐国强在最近一次《快乐大本营》中,错把主持人何炅的名字念成了“何灵”,听出来他念错,台下观众开始小声议论时,何炅害怕唐国强尴尬,立刻对观众解释说:


“唐老师十年前就喊我叫何灵,他当然知道我叫何炅,这是我们之间的一个昵称。”



这几句话瞬间解除了现场的尴尬气氛,也为读错字的唐国强圆了场。


高情商的人,就是用他们敏锐的同理心,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让与他相处的人有如沐春风的舒服感。


而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就是在培养孩子将来走入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02

有同理心的人天然会懂得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同时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布娃娃交给实验对象,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手里,然后又给他一瓶墨水,要求他“把墨水泼到布娃娃身上”。


孩子会很惊讶的拒绝,凯根一直要求,孩子就一直拒绝。


凯根从这个实验,得出结论:幼儿天然没有害人之心,因为他们对同类怀有深切的同情,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一个布娃娃就是他的同类。


一个拥有同理心的孩子,天然具有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会带给孩子勇气、定力、执着,成为孩子正面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但是,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的同理心就开始变得不同了。有的孩子对任何生灵都充满爱心和同情心,有的孩子心灵已经相当麻木了,看到别人、别的生灵的痛苦已经无动于衷了。


03

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护和培养好孩子的同理心呢?


1、培养同理心,从理解孩子开始


孩子出生,是一张白纸,对一切事物感到新奇,他没有经历的事情,父母已经经历了二三十年,因此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


但是父母依然要努力站在孩子角度,只有你真正理解孩子了,孩子才会明白,我做的事情,是可以被别人理解的,那么我也有能力有可能去理解别人。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她的教学笔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里组织烧烤,她想让孩子们看看烤炉上的食物,但是孩子们都不愿意靠近,怎么叫都不过来。


她于是得出结论,孩子们害怕烤炉。


不料这一幕被园长看到了,她让老师蹲下来,然后走到烤炉边,老师这才惊奇的发现,蹲下来,也就是以孩子的身高来看,烤炉上的食物根本看不到,只有阵阵黑烟朝脸上扑过来。


老师这才明白,并不是孩子害怕烤炉,而是大人和孩子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当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就会让孩子感知到,人和人的感情和认识是可以相通的,感情可以产生连接,同理心就是这样建立并培养起来的。


2、温暖地回应孩子情绪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是,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就是日积月累与孩子相处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心理学中著名的“面无表情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实验对象是6-12个月龄的婴幼儿,当妈妈与孩子有热烈的交流,饱有爱的情绪,孩子会有相应的回应,她很兴奋地咿咿呀呀与妈妈交流。



而当妈妈被要求做出面无表情,毫无情绪的表达,小宝宝会努力发起互动,她尖叫,用手指,试图调动妈妈的情绪,可是当一切尝试无果时,孩子最终产生了放弃行为,她转过脸,不再做出努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双方的参与都必不可少。


只有当父母关注孩子,热烈地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回应,孩子才会觉得,父母是在乎我,关心我,在乎我的想法和感受的。


当孩子不用费力去引起父母的注意,就得到回应,他会沿用这种互动模式到与同学、朋友、老师的相处中。


相反,孩子只有做出讨好他人的互动模式,则易产生自卑、怯懦等社交障碍。


父母的情绪与孩子合拍,增强了孩子对他人情绪,他人传递信息的敏感度,在理解他人情绪和观察他人情绪的过程中,孩子的同理心就建立起来了。


3、带孩子探索这个世界,培养孩子大格局


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只是转发新闻,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有去法国留过学的诺雅发了大段的文字,对巴黎人民遭遇这一灾难感同身受。



那些曾有幸目睹过巴黎圣母院这一艺术殿堂的人,无不对它的损坏抱有遗憾痛心。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感受过,在自己过去的生活里有过痕迹,人才会有切身体会。


同样,只有看过、经历过这个世界的种种美好,培养出来了大的格局,人才会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陈丹青说:“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人生的格局。”


我们期待孩子拥有同理心,就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机会,开阔眼界;人的格局一大,就不会囿于一个小圈子人云亦云,更不会在生活的琐碎中沉沦。


-- 结语 --


哈佛大学博士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他的书中《同理心的力量》说:“同理心是人类本有的天赋能力,让我们更有意义地、满足地与他人连接,是建立爱的关系的核心。”


拥有同理心,就是拥有对这个世界最深情和美好的感知。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同理心,拥有与这个世界最温暖的连接。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苏青荷

硕士学历,四岁男宝妈,实用主义学习型妈咪,坚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不但要成为父母,还要成为做父母的人。



您可能还喜欢:

刘欢质疑“快乐教育”:我们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9岁男孩撞碎玻璃自杀:你可曾给过孩子这身铠甲?

别人家孩子英语这么流利,我家孩子凭什么不行?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发邮箱VCLASS@vipkid.com.cn

或在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投稿、转载


原创内容,未经联系禁止转载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