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能捐?金话筒主持人徐靓:救助上百名重症婴儿,推动立法
撰文 ▏王慧
编辑 ▏肖泊
曾获得金话筒奖的主持人徐靓,在推广一件看起来不太起眼、常常被人忽视的事情——母乳喂养及母乳捐赠。
她是中国第一位捐赠母乳的志愿者,并参与发起了中国第一个推广母乳喂养和母乳捐赠的公益项目——母乳爱。
目前,母乳爱资助的母乳库有7个,仅在广州,母乳库就获捐赠上百万毫升的母乳,救助了数百名重症患儿。
这是一块全新的公益领域。在妈妈、主持人的角色之外,徐靓像一块海绵,吸收和释放着新的价值。
雷建威是徐靓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就结识的公益“战友”,在徐靓的邀请下,出任了母乳爱公益服务中心荣誉理事长。对于雷建威来说,“好多人做公益是方圆一公里掘地三尺,可靓靓是方圆三尺掘地一公里,在一个领域会做到极致。”
推动立法
今年5月底,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立法促进母乳喂养的议案》,正式启动该项立法工作。目前,该议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将在9月份迎来二审。
如果这一立法项目最终通过,它将是我国第一部为促进母乳喂养单独设立的地方性法规。
徐靓是这一议案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从之前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推动立法,徐靓逐渐找到了做公益的方向:“一个公益项目如果可以走到政府层面,让政府接手来做是比较成功的,这样项目可以被更好地看到、落实和推广。”
要做事,先起“势”。如果要使一个社会问题得到政府的关注,首先要在公众中形成影响力。
做了二十多年媒体人,“传播”成为徐靓在做公益时的重点策略,这与母乳爱作为“倡导型公益”的特质不谋而合。
今年8月,母乳爱快闪活动在雨林生态植物园进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母乳爱发起寻找“羊城十大最美母婴室”活动,由母乳爱志愿队的妈妈们带着媒体在公园、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母婴室。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真的是很缺母婴室。”
这一活动引起了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关注。同年,广州市政府出台《广州市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争取在3年内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基本覆盖。到2018年年底,广州市已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658间。
这成为徐靓推动立法促进公益的一次成功尝试。
拓展到更广泛的母乳喂养环境建设,国内推动母乳喂养立法的条件难说是否成熟,即使立法通过,要让母乳喂养真正被大众认同路依然很长。
徐靓准备好一直“死磕”,“我是一件事可能做一辈子的人。我的一档节目已经做了二十多年,至今还在做。母乳爱也将成为我终身的事业,我认准的事情就会很投入很卖力,不会觉得累。”
母乳能救人
徐靓接触母乳喂养,是在自己有了儿子之后。本来也准备进行奶粉喂养的她,在了解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后,坚定地认为“母乳喂养才是孩子和妈妈最好的选择”。
休产假的日子,徐靓天天向小区里的朋友和邻居“科普”母乳喂养的好处,得到的反馈却常常是质疑夹杂着“嘲笑”。
“误区太深,即使是一些医护人员,也不相信我的话。”
实际上,母乳喂养的好处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公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
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建议,婴儿出生的第一个小时就开始母乳喂养,并在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并添加辅食喂养至2岁及更久。
鲜为人知的是,母乳还可以作为药救治新生重症患儿。国外的母乳库在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国内母乳库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
2013年3月,徐靓的儿子十个月大,她仍然坚持母乳喂养并继续向身边人推荐。恰巧在这时,国内首家母乳库如今也在广州落了户。
刘喜红博士是广州市母乳库的负责人,母乳库刚成立的那段时间,她常到产房动员捐母乳,但因为观念一时难以被接受,一直没有人愿意来捐。
徐靓成为国内第一位捐赠母乳的志愿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偶然的机会,朋友向徐靓推荐了母乳库。在母乳库,徐靓成为建库以来第一个志愿者,并亲身参与了母乳库对重症婴儿小江的救治。这是广州母乳库的第一个救治案例。
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因为自己捐赠的母乳活了下来,徐靓觉得很兴奋,也终于亲眼确认,原来母乳真的可以救人。
“这激起了我的使命感。”徐靓说,“而且从新闻价值来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新闻事件。当时我就觉得,(母乳捐赠)这件事非常值得推广。”
相较于母乳的巨大价值,母乳库的母乳捐赠仍面临极大的缺口,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仍面临很大的误区。
2013年5月20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这天,徐靓牵头,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公共频道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中国首个推广母乳喂养和母乳捐赠的公益项目——母乳爱。
“维稳”与可持续发展
刚开始做公益时,“半路出家”的徐靓一度陷入各种混乱。
最初加入母乳爱的员工,很多是因为认同母乳喂养或者是信任徐靓才加入,团队一直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治理原则。
因为筹不到公益所需的行政费用,母乳爱最初将所有经费都投入了服务项目中。有两三年的时间,徐靓没有给总干事发过工资。
回过头再看当时的做法,徐靓认为这实质上是不利于机构的健康发展的。
在主持台上,徐靓“嘴皮子了得”,作为一家公益组织的领导者,徐靓意识到自己需要更专业。
在好友雷建威的推荐下,徐靓进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学习。有课的日子,徐靓常常5点多起床,赶最早的一班高铁从广州到深圳,成为班里少有的“全勤学生”。
刚入学时,徐靓常常因为跟不上老师同学的思路插不上话,一年多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在公益的专业课堂,徐靓直言自己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哪里不知道”。
将专业化能力融入母乳爱项目的运作中,徐靓一方面“维稳”,一方面考虑母乳爱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不在公众的捐款偏好中,母乳爱的公众筹款比例一直偏低,主要依靠企业捐赠。在与企业合作时,徐靓十分慎重,只有公司产品通过国际水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认证,徐靓才会接受捐款与合作,其他一概拒绝。
同时,面向资助的母乳库,徐靓会深入了解母乳库的想法,寻找和母乳爱价值取向相同的母乳库。如果认同或者进行过奶粉喂养,徐靓都不会考虑合作。
“公众对公益很苛刻,身为公益人,我们总是要比别人更自律,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媒体人做公益总会被认为手中有很多资源。实际上,母乳库目前的筹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徐靓拒绝了一部分“诱惑”,在她看来,正确的顺序是,先把事做好,钱和资源自然会“越来越不难”。
同时,为了机构的长远发展,徐靓在公益行业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建议下,正在思考机构的自我造血。
徐靓透露,比如母婴室评估,就很可能成为机构的“造血点”之一。
广州目前有600多家母婴室,每家母婴室的评估与整改都有母乳爱志愿队妈妈们的参与。
“几乎是一进母婴室,我们的志愿者就可以看出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的设置不人性化。”这种“火眼金睛”的能力,母乳爱可能是“独一份儿”。
在此之前,母乳爱也曾经尝试设计过母乳喂养的工具包等公益产品。
对于更为具体的造血计划,徐靓还在设计中。
“母婴在消费市场中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我相信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回到母乳时代
母乳喂养对中国公益界来说是一个新兴领域。之所以从媒体人跨界到公益人,徐靓觉得可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有好奇心、不愿待在舒适区的人。
二十多年前,被妈妈在秋裤里缝了700块钱的徐靓从北京只身南下,先是误打误撞进了当时的广东商业电视台(后来的南方经视),后来又进入广东新闻台,赶上了广播的“黄金时代”。
2003年,台里做真人秀《生存大挑战》节目,路线设定从西安出发,到达海拔48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然后再去希腊。
导演组找了好几个主持人都没谈成。徐靓几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作为一名女主持人,这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沿着丝绸之路一路经过雪原戈壁和沙漠古道,徐靓和节目组体会了各种极致的自然环境。最惊险的一次,右边是悬崖,左边有一条小道,一行人“连滚带爬”走了几天才把这段路走完。
年轻时可以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如今踏入公益领域,平时大大咧咧的徐靓开始约束起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在一次拓展课上,老师把大家带到一个陌生的郊外社区,给大家留下任务:完成社区观察报告,并自己解决回城的路费。
徐靓通过讲主持课“挣”来了一百块,虽然是“正当劳动”,但从别人手里接过钱的时候,徐靓还是“红了脸”。一直站在资助方角色的她,这次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做公益的人容易在道德上有那么一点优越感,但其实我们本都是平等的。”
现在除了工作之外,徐靓基本全在做公益。为了同时照顾儿子,徐靓去外地出席活动也常常会带着他。
徐靓笑称:“他从四个月大起就和我成了‘空中飞人’。”
徐靓做公益是因儿子而起,而通过做公益,徐靓对儿子有了新的期待:“我时常会想,上天给我一个健康的宝宝,这就很值得知足了,在学习之外,我更希望他可以多看看这个世界,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留着一头短发的徐靓在工作中知性干练,近些年,母亲这一角色以及公益带来的历练使徐靓更加柔软。
谈到母乳爱的终极愿景,她说:“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再需要母乳爱这样的公益组织了,回到最天然淳朴、母乳喂养的时代,妈妈们都有奶,宝宝们健康成长。”END
— 往期推荐 —
— 更多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