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9公益日观察|专访贾西津:走向深度、常规化、行业化

张一力 社会创新家 2022-12-09


撰文| 张一力

尽管已经迈入第八年,腾讯“99公益日”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全民公益嘉年华”。

根据腾讯公益主会场9月8日17时数据显示,“99公益日”活动已吸引4547万人次参与捐赠,获得捐款金额达24.97亿元,此外小红花捐赠数量更是达到1.37亿朵。

作为互联网公益的创变者和推动者,从2005年创立至今,“99公益日”到底给公益行业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创变?是数字化的思维与能力?还是透明与信任?抑或是持续的生长?……“99公益日”未来还有哪些需要直面的挑战?如何破解部分机构对99的过度依赖?机构又要怎样直面竞争有限资源的丛林法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以独立的视角观察了历年“99公益日”的发展逻辑。在接受《社会创新家》采访时,她认为,“99公益日”走过了早期“量”的快速增长时期后,正在迈向深度递进阶段。她还建议公益组织把“99公益日”作为一个切入点,而不是唯一的资源依靠,以此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1

从“数量”往“深度”的迭代

《社会创新家》:“99公益日”走向第八年,它每年都是公益行业的关注焦点,今年“99公益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贾西津:整体来看,“99公益日”在开始几年主要是参与人数和捐赠数量快速增长;越到后面,一般性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每一年都会有特色,比如今年是“一花一梦想”创新玩法的提出。这个很有意思,因为公众不能仅仅只是在公益周捐赠资金,更应该是每一个公益梦想的选择者、参与者,是公益活动中有“黏性”的社群成员。这种基于对于公益生态深度化推进的尝试,非常有价值。

 “99公益日”这些年连续做下来,很明显能感受到它在不断迭代规则,比如逐步完成了从“数量”向“深度”的延伸递进,并且呈现出从粗放到专业、从起初单纯量的扩展到实现行业性支持和深度性的参与。比如去年“99公益日”就提出了监督和自律伦理原则,而今年“一花一梦想”则体现出从“一日公益”向“日常公益”演进。
《社会创新家》:在你看来,“99公益日”在深度上有什么样的体现?

 

贾西津:第一,常规化参与,即从一日捐变成一种更常态化的捐赠习惯。比如“99公益日”规则一直都鼓励月捐,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公众捐赠习惯,增加公益组织的用户黏度。

 

第二,公众参与的深度。比如“99公益日”最早时候,只是腾讯出配捐、公益组织出项目,公众去捐钱,但是从几年前起,它开始有意识的尝试增加捐赠人在捐赠过程中的议题设置、选择决策权力,让参与更有深度。 

 

第三,从对单个项目、组织支持到对行业生态支持。通过议题群落的设置、推荐,包括与行业组织的协作和研讨等,可以引导公众从原来感动式的“眼泪公益”,向更具持久性、前瞻性、行业性的公益支持演进的。比如救灾应急主题就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具有自身运作规律的生态群落,诸如艺术、行业支持等领域也特别值得进一步研究。


《社会创新家》:在今年“99公益日”之前,腾讯公益还推出了公益股东人大会,以及发起“透明公益助力计划”筛选100家透明公益共建机构,你怎么看这些新举措?

 

贾西津公益股东人大会是为了帮助公众在公益参与深度上实现递进。“股东”这个概念源自于企业,天然带有“权利”的含义,提出“股东人”的观念,就是希望捐赠人不仅仅是出了钱,还要体现他的参与、他的权利。 
所以“股东人”一定要有权利的内涵,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观念的独特意义;如果没有特殊的权利内涵,实际就又回到了普通“捐赠人”含义中,新概念的生命力就很难持久。所以股东人大会在制度和机制设置上,如何实现这点特别重要。 
比如说,他能够提议案吗?他能够参与决策吗?还是说他有什么特定的监督权呢?因为就信息公开和监督而言,公益组织本来就具有向所有人公开信息及财务的义务的,捐赠人并不需要特定的身份才享有。总之,特殊权利是股东人大会概念中需要去明确的最重要的问题。我非常期待在股东人大会后续迭代中能看到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设置。 
《社会创新家》:在行业人士看来,公益股东人大会是一次对公开透明的创新尝试。 
贾西津:是的,公开透明在原则上很简单,就是公益组织有公开透明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但是在操作上有两对张力需要注意。 
第一对张力,是公益组织应然的公开透明责任和实际能实现的公众交代之间的张力。因为所有信息公开都是有成本的,公益组织的信息、流程、资金展示是一件很有成本的事情。所以公开透明需要做到适度,这个适度足以让公益组织满足其社会交代的责任,同时尽少成为其迈开公益步伐的负担。原则上,公益资产所有都可以公开;但在公益组织的成本上,其实是需要行政精简。所以,公开透明并不是一味地越细越好,一定要适度与平衡。
第二对张力,就是公益组织的专业性和公众知情权的张力。在知情权上,公众确实什么都可以问;但是在专业性上,未必所有问题都能很顺畅地向公众解释。比如行政成本的问题,为什么公益需要行政成本、什么叫行政成本、需要什么成本、法律要求是什么……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有些公益组织的运作是更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并不是错误,但是否都能顺畅地和大众沟通并让大家理解,这就不一定,这里面有很多概念要去解释。

2

公益组织要把99当作一个切入点

《社会创新家》:从2015年到2021年,“99公益日”的参与人数从200多万变成了6800万。你怎么看这个数据的增长?

贾西津:在大众侧,人数上极速的增长,无疑很好地带动了公众参与,特别是小额捐赠。而在企业侧,“99公益日”也带动了其他互联网企业,乃至各种类型企业的公益参与。不光是参与量的增长,在参与方式和形式上,大家也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包括腾讯公益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公益工具和玩法让大家来使用,比如以前的公益捐步,再比如今年的小红花,都是这方面的尝试。参与方式的丰富又反过来会带动更多企业的尝试的参与。所以,“99公益日”通过帮助企业和公众更好的参与了公益,自身也在更深入地在理解公益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创新家》:往深度走就会涉及一个问题,捐赠者的黏度。据你研究观察,互联网捐赠者的黏度怎样?

贾西津:事件性捐赠、偶发性捐赠、一日性捐赠,都是低黏度的行为,所以你会观察到腾讯的规则迭代是在不断地尝试增加深度和公益黏度,包括一花一梦想、股东人大会等等。有惯性,才有黏度。如果只是偶尔一次一天,那明年的这一天我在给谁捐款,有没有看到这个活动,那就是再说了。它就不是一个习惯性的、常规性的活动。为什么成熟公益会特别重视月捐?因为对于公益组织而言,月捐人数量的多少,是你捐赠人黏度的一个最直观体现和指标凭证。现在中国很多做得好的公益组织,都在朝着月捐、固定捐赠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公益平台以及“99公益日”,会特别在一在要鼓励机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月捐者。

《社会创新家》:“99公益日”承载了公益组织和公众的太多期待,可能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贾西津:腾讯公益设立“99公益日”这样的全民公益嘉年华,推广人人公益、随手公益,的确让很多公益机构在参与中有所斩获,包括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生态的升级,这些都非常有价值。

对于公益组织来说,“99公益日”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和学习机会。因为从短期来看,靠着每年几天来参加一个公益日能改变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我建议公益组织,要把“99公益日”当成一个切入点,寻找到自身和这个项目的共振点和契合点,比如仅仅是资金的筹募,还是品牌的放大,或者提升自身数字技术能力等。这样才有可能在持续的参与中收获最大化。

《社会创新家》:腾讯公益最近几年的探索对于公益的生态会带来哪些改变?

贾西津:腾讯公益基于公益运作逻辑、公益规律的要求,一直在进行一些很多深度化、生态化的建设。腾讯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能够愿意主动去建立公益思维,努力探寻和理解公益生态,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它在这方面确实一直非常很积极,比如每年“99公益日”会去做很多提前准备,发动专家讨论、和行业组织共同去迭代规则,活动后又会去深度复盘。这些努力最终会投射到“99公益日”上,包括理性公益、透明公益的理念提出和一系列承载方案的落地,对于整个公益行业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

《社会创新家》:有观点认为,公益机构为分“99公益日”一杯羹,蜂拥而至参加,但“99公益日”的资金是有限的,导致公益机构筹款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对公益行业的生态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贾西津:公益组织不应该把“99公益日”当做一个蛋糕来讨论怎么分,这本身出发点就错了。对于机构而言,“99公益日”的确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项目,因为确实很多公众,尤其互联网用户是通过“99公益日”来了解公益、实施公益行为的。

但是一个好的公益组织,一提到资源,如果在脑海之中第一想到的是怎么在“99公益日”拿钱,这个组织在方向上就已经出偏了。好的组织一定有自己的发展与使命,有资金运作的持续性和筹款策略,然后在这个策略之下,去思考“99公益日”的作用,甚至包括要不要参与公益日等。比如有些公益组织经过判断,觉得“99公益日”投入比较高,就不在“99公益日”放太多精力;也有公益组织认为要更好地利用公益日,但目的不是为了更多筹款额,而是以筹款作为公众参与窗口,带动筹款意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目标。总之,公益组织一定要有自己的方略设计,不能被“99公益日”带着走。

《社会创新家》:未来几年,你最希望看到“99公益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变革?

贾西津:腾讯自己一直在非常积极地迭代规则,包括在参与人深度、伦理自律、常态公益、行业生态方面都有很多创见和想法。在多方互动的实践中演进,这样的道路就很好。END




 更多内容 
| 99公益日观察| 梁海光:草根公益组织筹款应回归公益本身
99公益日观察|金锦萍:公共性平台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无我”
耿向顺:一个大凉山斜杠青年的公益路
残奥会冠军葛杨:创办基金会,让更多残疾孩子追寻乒乓球梦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