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经》要解辩证(上)

法华论坛 2022-04-05


《心经》要解辩证

《心经》讲课提纲

 

 一 缘起

 
一、主席新时代新思想。
1、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做好解经工作。注重宣讲最新解经成果;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二、毛泽东《心之力》论述。
1、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惟心力所驱使。
2、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

三、针对国人对佛教的误解及佛教内部大小乘分、权实之别,对同一经典、同一名相的不同理解,而作详略长短之辩证。

四、在中国网、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所录制的《心经讲座》视频基础上,加工、整理。
 

 二 立论准则


一、根据新、旧历史时期人类社会认知习惯,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力求科学化、哲理化。

二、根据宗教信徒传统认知习惯,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引经据典、照本宣章。力求正统化、无异化。

三、重点对接领袖思想,同时原则对接儒、释、道、宗各教。力求一致化、合法化。

四、针对现有理论知识,似乎「无法认定」,或本来可以认定,却不敢认定、不肯认定,而在科学实践中,却已现前的事实,笔者根据楞严大定、法华三昧之义,试行运用自性智慧,进行逻辑思辨,予以「深入」「挖掘」「新解」。力求现实化、情理化。

五、在佛门「八大次第」(人、天、声、缘、藏、通、别、圆)中,《心经》之解,古今不乏其有。大多从于「圆前七种方便」之说。笔者今从「第八次第」(圆教)而说,而且渗透现代哲学理念、最新科技成果及自性智慧辩证。
是故,今此《要解》,比对前人所解,笔者不敢曲意雷同。但又不敢贸然自肯。其中详略、长短,实属无奈之举,勉为其难。期冀诸贤,莫以人微言轻而不屑一顾;但以济世担当而屈尊审谛。

六、虽说交诸公众辩证,并非全无自家分寸。
概由古今弊端,一经之义,教出多门,各开生面。譬如1234567,数学以为数码,而设无量命题计算。音乐以为音符,而作种种曲调演奏。其中对错,凭何说处!
是故,面对各方意见,既不敢强求认同,亦不甘违心苟同。唯愿求同存异、集思广益,还复佛教真义一个公道。力求公正化、民主化。
 

 三 敏感名相


真如、真真如、五俱生识、独头识、种识、藏识、净识、十识、个体位、共体位、八大次第、定心丸、定盘星、定海神针、照妖镜、试金石、顶梁柱、百字结、十甄佛陀耶。
 

 四 教义阐释

 
一、心经。
(一)「心」者,并非仅指心脏。主要论其识见之精(心脏亦为心识变现),依之「因界」「次第」,分述如下:
1、前五俱生识心。眼耳鼻舌身五根,对应色声香味触这五尘,而有五种识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此五识心,一念直觉。譬如眼根对光,唯觉刺激,名为眼识。倘有强弱种式分别,便已进入六识思维。
此五识心,藉由根、尘俱在,对接方有,故称「俱生」。对应下文「受蕴」。
 
2、第六意识。意根藉由以上五种直觉起念分别,或由储存在大脑中的「前尘影事」(记忆,亦曰法尘),起念分别,名为第六识心,亦称独头意识。对应下文「想蕴」。
第六识与前五俱,由其「虚妄我执」,在众生「个体位」,权宜说为「假人」「妄心」「我所」。
 
3、第七识。即六根中的第六根。真如不觉而有一念无明,分说为生相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为说而说,故说三相。说到妙处,其实是一,名第七识。由其从真而现、带真显妄(或说带妄显真,其义相同),故而说为「半真半妄之心」、亦有说为「见精」「见分」「见性」。由其总摄前五根,是故说为意根。由其「顽固我执」「来先去后」「投胎担当」,是故说为「种识」,梵语「末那」。对应下文「行蕴」。
由它总摄前五,佛法将其权宜说为个体「主人」。虽然总摄前五,却又杳无踪迹,故又方便说为个体「真人」。  
方便认识一下我们的「主人」「真人」。
乳哺护犊,人畜皆然,无师自通、无须思量。其中操作,非「主」而谁?
再如有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违心物事,言后尴尬不已。尴尬不已者,「假人」「假心」也。无心脱口者,「真人」「主人」也。
或拟次日,出差某地,闹铃预调。于次日晨闹铃未响,先自醒来。让汝醒者,「真人」也。
 
4、第八识。「见精」从「真如」中带出「相分」(亦称现相无明,相对浮尘而言可说为胜义尘;相对「见精」而言可说为「色精」),而有「色心连持之命体」及时、空、世界之万法。此「见精」与「真如」和合而为第八意识。由其本具「见、相二分」,是故亦方便说为「色、心和合法」。对应下文「色蕴」和「识蕴」。
传统佛法,任一实体,具一「七识」。无量「七识」共第八识。因第七识名「种识」故,有将第八识说为藏识、种子仓库、梵语「阿赖耶」。
此第八识,在众生「共体位」,权宜说为「真人」「主人」。
亦有不作七、八二识区分及个体、共体之别,将之笼统、方便说为「主人」「一念」。比同世间,家庭成员,人人都是主人。
亦有将八识「相分」,说为七识「现相」,而将七识、八识说为一体,总成「四相无明」(生相、业相、转相、现相)。
法无定法,说通即可,能懂就好。
 
5、第九识。八种意识前际,空无所有,却本自具足万法性具功德。虽然性具一切万法,却无一切识、色、行、形之相。故于此际说言「真空」,依上顺序排为第九识。以其无有一丝痕迹,亦称白净识、无垢识、梵语「庵摩罗识」。以其终为一切法所依,亦名真、真如、性、自性、本性、本来面目。对应下文「五蕴皆空」「诸法空相」及色空四句之「空」之义。
此识在众生单位与共位,真正说为「真人」「主人」。
 
6、第十识。
已知九识及其八种意识,本具「见精」「色精」。酷同种子胚胎之性,顺理成章必成胚胎之相。
方便说言,第七识从第九识中带出(作用义)种种胜义尘相……又回头于中(第九识)「黏湛」(反复、反作用义)「发妄(含见、听、嗅、尝、觉、知)」,「同异发明」「交妄发生」「递相为种」「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参详于《楞严经·卷四》)……而有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等三相续相(十法界粗浮尘相)。
故于此际说言「浮尘不空如来藏」,对接哲学所谓「形而下学」。以其通于色相物质、具体实践也。亦名「宇宙」「世界」。囊括「天地万物」。对应下文「五蕴」中色蕴、色空四句中「色」义。
相对「浮尘不空如来藏」言,六种识心及其七识「见精」「色精」,皆为「彼祖」「彼胚」「彼胎」,故于此际说言「胜义不空如来藏」,对接哲学所谓「形而上学」。以其通于心神意念、抽象思维也。亦名精神、意识、思想。对应下文「五蕴」中「受想行识」等四蕴、色空四句后继「受想行识」四义。
相对胜、浮二种不空如来藏而言,第九识当于此际说言空如藏。对接哲学所谓「客观存在」。对应下文「空」义。
第九净识既为八种意识及其后际(三种相续)所依,则真空不空,「空如来藏」当下即是「不空如来藏」,名「空不空如来藏」。对接哲学所谓「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应下文「空不异色」「空即是色」。
八种意识及其后际(三种相续)既为前际(第九识)所变现,则妙有不有,「不空如来藏」当下即是「不空空如来藏」,名「空不空如来藏」。对接哲学所谓「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应下文「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真心之真心,直于此际,崭露头角!祖师匠心,为佛帮腔,将「如来藏」,说为「一心三藏」,名符其实也。汝看心字,一个窝窝,包融三点,三位一体,是名一心三藏。
楞严密因、法华奥典、佛祖金口,故于此际,多所标志:
唯一佛乘、一实相印、第一方便、真真如性、胜义中真胜义法……而最具特色的说法,唯是「一心三藏」,以其之名符于心字形相,以其之实正为识色内容!所谓言简义赅、彻法源底!
 
笔者为满识心之说,融三如来藏义,且圆三相续事,兼于牵强附会,方便说第十识。理由有四:
①「十」具满义,以之计数止于「十」故。所谓「十全十美」,从理上,总揽心、识、色一切万法。
②「十」圆通义,非十不能整数进大,离十不能分数化小。
③「十」寓融义,坐标十方三世,如下文「经」字、「世」字之解。
④「十」兼逗义,前六为妄,七、八半真,九为本真,顺手牵羊,至「十」全真,识色一体。
此第十识,方便说为「绝待」,由其随缘显现九种识心、恒沙万法,故说绝待;又因天地万法互为总别、互别为别,互为能、所,你说谁是绝待?谁不绝待?故而说为「方便」。
直于此际,别于别教「但中」之「次第三藏」,即于圆教「圆中」之「一心三藏」。
异于通教「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之「真如本性」,即于圆教「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之「真真如性」。
非于藏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执」,即于圆教「即相即性、即善即恶」之「法我」。
殊于小乘自了汉之「人我空」,即于圆教菩萨道之「三空妙有」。
尤为迥异人天执相昧性、执自昧他之物我、我物,即于圆教「性相一如、同体大悲」之我物、物我。
亦异旁门左道之「神我」,即于圆教菩萨之「如我」。
人天凡夫、附佛外道及门外外道,妄执肉身为我,或以「神我」为我,「我所」为我,说为「认物为我」,简称「物我」。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明明全体皆我自性自身,却偏执为他物,视「共同体」为对立物,说为「认我为物」,简称「我物」。
    明理人破凡夫「物我」而觉悟心、身、我所,乃真心所现之物,而认小我非我,同为他物(我物);破凡夫「我物」而觉悟一切万法与我同体,而认一切他物为我(物我)。
    声闻缘觉妄执「人我空」为我。从五不还天灭身证空,比之利根行人在有证空,多修二十万大劫。而且,虽销个体本位之碍,身外之碍不尽空理,名不回心钝阿罗汉。其中利根,舍心不舍身、在有证空,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而且直入菩萨教乘(相当登地菩萨)。「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回心」者,回空向有也。二空俱空(人我空与法我空,从空出有之义),负负得正,即空不空,名三空真如(圆教别名)。
通教冥想入定,禅悟空理。虽说「如来藏」,实落偏空巢穴。连佛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要否定,何况其它。灭一切相所见之「性」仍为「非真」(《楞严经·卷五》「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由其不见「真真如性」(《楞严经·卷七》「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成功几率如其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断言「恒沙莫一,亿劫稀成」。所成通教佛(法身佛)果位,相当圆教初住位菩萨(分真即佛)。是故,《楞严经·卷三》七次棒喝「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圆教全性起修,明了「一心三藏」法理,「知妄即离,离妄即真」,于凡尘、秽土、肉身,无修无证直入佛家,不遭迂曲(《楞严经·卷五》「发明便解脱……弹指超无学」)。下起「预流果位」圣者,中可菩萨诸位,上至十地、等觉(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悟后进修若干百千万亿年,成就如来极果。
别教「但中」。从文字般若,顿悟「次第三藏」。虽说三如来藏,尚执能、所之别,且执次第之分,更着回向之为,亦坐修行之实。行人悟后进修,经历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四加行、等觉、妙觉五十九位次。如果加上悟位(预流果),共成「六十圣位」。有说别教修证,要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大方广佛」果位,相当圆教二行位菩萨(分真即佛)。确切与否,似可不必较真,由其论修论证、次第回向,自与圆教无修无证、自性流露,无可比拟!
圆教「圆中」。从文字般若,圆悟「一心三藏」。无修无证而即悟即修即证,中无委曲,直入萨婆若海。如上所说「弹指超无学」。其中修证,比照别教「六十圣位」,也只图个方便说处,若说真实证量,当视各人明理当下及其悟后进修之发心、行持,大相径庭。
上上根机,一念、一时、一步登天。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智积问文殊: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速得佛不?文殊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悉能受持……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下下根机,一念、一时,解脱生死。
中上根机,一念、一时,顿超菩萨诸地,乃至十地、等觉。其悟后进修极果,说是修证,其实还是无修无证。然而,无修无证绝非不修不证。而是随缘日用百事,自性流露,磨合习气,「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在「如来二转依号」中「俱崇密化之迹」,潜移默化而为诸佛菩萨。
 
当知此心,非真非妄而即真即妄,非色非空而即色即空,非总非别而即总即别,非彼非此而即彼即此,非是非非而即是即非,非菩提非烦恼而即菩提即烦恼,非佛非涅槃而即佛即涅槃。
《楞严经》说为「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标签为圆实教乘之唯一佛乘、一实相印、第一方便、妙真如性、真真如性、胜义中真胜义法,以区别于权小教乘之三乘、三法印、方便、真如、自性、胜义。
《法华经》仅于<方便品第二﹥直说间说,一百多处,反复再三,严格权实之别,界定大小乘分!
 
(二)「经」者。
1、典义、型义、模义、范义、师义、表义、标义、准义、规义、则义、律义、戒义……
2、经必有纬,经纵纬横,标志地球方位。佛借经纬坐标「十」仪,从事上寓义十方三世,恒沙法界。纵表三世,横表十方。纵横交错之处,彻万法之底,汇千流之源,归当下一念。整个坐标,立体框架:林林总总,三叠流变。个十百千,盘根错节。演绎现报,花花世界。
 
分述一
心经二字总括十方三世、情无情界、天地万法。
于此石破天惊之处,笔者不避嫌疑,首次恭对前辈诸所论著,详其所略、略其所详、长他所短、短他所长。悉听读者辩证。
是名一颗定心丸。

(未完待续)


素材 | 法悟

审核 | 观自在

校对 | 右开

编辑 | 当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fahualuntan1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