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法华经讲记》第四次修订版

法华论坛 2022-04-05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増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这里语气斩钉截铁!我过去已经给你授记是阿罗汉、辟支佛,那是方便说啊!如果你现在不愿意信解《法华经》,就不是真正的阿罗汉,也不是真正的辟支佛。佛就是最圆满的阿罗汉。佛陀灭度后,如果有的阿罗汉不认可《法华经》,你不能讲他不是阿罗汉。为什么?《法华经》确确实实很难叫人信解受持。
但是可以讲他不是菩萨。他是个自了汉。对这些人我们要发慈悲心、恭敬心,想办法把他度化过来,让他们回小向大。发大心不是贡高我慢。受持《法华经》的人,就是要度化一切众生,不管你是多大的法师。这是一条原则!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这里特指贡高我慢之人,所知障很重,很难度化。除非将来肉身佛再出世的时候,这些人才能度化。所以我们只做努力,不做指望。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再三强调:三世诸佛,语无虚妄。你们一定要相信,没有其它法,只有《法华经》。「唯一佛乘」就是「成佛的法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此处对这四众增上慢又进行了分析。这些人的毛病就是「不自见其过」,没有自知之明。讲不客气一点,属于无惭无愧之人。无惭无愧之人他只会看到别人的短处,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甚至知道自己的短处还不以为愧。
于戒有缺漏:最大的戒——心戒。我们讲过「三聚净戒」,「摄律仪戒」只是皮毛之戒,在《楞严经》已被文殊菩萨果断否决;对于初机来讲,不求开悟,只是持戒,是不能成就的。「如来藏」是根本之戒,一戒一切戒。持戒之人,应以戒律己,以身教人,要做榜样,而不是拿戒来武装嘴巴,好为人师。护惜其瑕疵: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可就是不改,而且硬着头皮跟你来杠着。
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小智」是小根机,不能讲这些人是坏人。「糟糠」是糟粕。佛威德故去:怎么「威德故去」啊?他的心量小,承担不了大气氛。释迦牟尼佛当年下地狱,看到小鬼被剥皮抽筋,慈悲心油然而生:我要代替他们受苦。刚动念头,当下就飞到天上去了。这是不是也叫「佛威德故去」啊?你说地狱里的那种气氛怎么能适应他?那么心量小的人,他能不能去得了极乐世界啊?去不了,也叫「佛威德故去」。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认识。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不管什么法,让百分之百的人信受几乎是不可能的。「无枝叶」,那些枝枝叉叉的不堪大用,不成大器;「贞实」,表这种人比较真诚、实在,能够洁身自好,带有方便菩提之义。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无量方便力,是三藏十二部经。「方便」,由「便」引导到「方」,「方」中有「便」,「便」中有「方」。归于圆顿大教以后,所有的「方便」都是「方」。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之前,三藏十二部经统统是「戏论之粪」。一旦明白「如来藏」,「戏论之粪」也是如来。这就是圆顿大法之圆、之妙:欲高先低、欲立先破、欲大先小。你如果不把这个法听圆满了,你断章取义,那正法也被你说成了邪法呀!而且你为此要承担沉重的果报。
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这是总说。佛在三藏十二部经良苦用心,对症下药,观机逗教。下面讲了九种体裁。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修多罗」,是前面的长行。「伽陀」,叫偈颂。「本事」,一般地是讲其他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的公案。「本生」,是佛自己在因地修行的故事。「因缘」,主要就是讲缘分——当看到某人心里很欢喜的时候,你要珍惜,说明你们过去世缘分很好,今生今世要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如果老对一个人很反感的时候,你赶快生恐惧心,你前世跟这个人有恶缘,今生今世一定要化解,不然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空点会互相伤害,谁害谁都要受果报!《法华经》也讲「佛种从缘起」,没有因缘法,不足以使我们悟到「如来藏」大法。「譬喻」,是打比方。有智慧的人要善于打比方。对极个别大根机之人,你几句口头禅一讲,他成佛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行,必须要劝导,必须要打比喻,慢慢地开示。「祇夜」,也是偈颂,前面「伽陀」也是偈颂,这两个偈颂有区别。「伽陀」这个偈颂是单独而起;「祇夜」是重复而已——前面有长行,后面用偈颂的形式再把长行的内容重新说一遍,带有复习、加重说明之义。「优波提舍经」,这是讲论议,是对佛经的解释。论议有佛说,也有菩萨说。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鉴于当初,这片国土已经几千万亿年没有佛法,而盛行外道那种世间善法,众生执著很深,所以讲了很多方便法。这个「涅槃」呢,是指小乘的人我空,破除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讲方便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证阿罗汉,而是通过这种桥梁把他过渡到佛道。「说时未至」就是特指尚未到传《妙法莲华经》之时。修行人在没有见「一心三藏」之前,是不可能成就佛道的。自古以来就是「成佛的法华」。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这句话是无价之宝啊!言外之义,在讲《法华经》之前,佛没有讲大乘——同于前面讲「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九部法」,就是对修行人讲的一切的法呀!「以故说是经」:因为要让你们成佛,所以我才说了《法华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这下面讲了几种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有佛子心净」,不需要把他分别为什么等级的菩萨。你是别教也好,通教也好,藏教也好,乃至一天也没有学过佛的人也好,他「心净」,性格平和,比较随顺包容,这种人最容易入道。「柔软亦利根」,「柔软」是当下;这个「利根」,他今生的柔软是与过去世的利根分不开,他从无始劫一直走到当下。
前面我们讲过「五蕴见慢」,由此明白,我们既是个历史人,又是个现代人,我们还是个未来人。你要记好,你别以为你就是这一世是个人。唐朝、汉朝、秦朝,这个大通智胜佛的朝、威音王的朝,我们哪一个朝代没有经过啊?我们就是三朝元老,「三」是无量,我们每个人都是三朝元老。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这里再补充说明,曾于过去无量诸佛所精勤修道的人,只要遇到正法,他就能够成就。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法华经》里讲的大乘,把过去的小乘、中乘、大乘全都包容为一,把万法归于一个念,这叫「了义大乘」,也叫「实教大乘」。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只要听闻《妙法莲华经》,佛即予以授记。「记」就是授记;这个「来世」就是未来世;成佛道,这里是指成究竟圆满之佛。我们前面讲了授记的功德,从授记之日起,你即是「分真即佛」,永远不落三恶道;并且从授记之日起,指日可待,成究竟圆满佛。比如在黑夜里,你在一百步之前看到灯,这个时候就给你授记了;你看到灯以后,不会再转身往后走,这时你已经进入佛土,再也不会落入三恶道;那么指日可待呢,你走一百步,需要十年时间,那你十年以后成圆满佛。只要懂了「一心三藏」,无量劫的黑暗已经破除,我们见到了光明;不仅见到了光明,而且见到了太阳。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为什么给他授记?佛讲出了理由:「以深心念佛」,即明心见性,否则不可谓「深」。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如果你不懂得阿弥陀佛的含义,你不叫「深心」;你只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在那接我们,我们来念佛求他帮忙,你这是行邪法——佛在《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都见不到如来,你往生到哪里去呀?
「修持净戒故」是授记的第二个原因。这个「净戒」就是「心戒」,心戒是「无上大戒,一戒一切戒」。一个人明白了万法都是我,你叫他去破戒,他能破吗?他不需要你提醒,也不需要刻意地一天到晚去执著,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戒,叫「道共戒」,戒在道中,一定要明白。但是也有些人不明白心戒,只懂得口头禅,却利用大乘法,认为修了心戒就可以不持小戒。这种人更糟糕。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这是指明心见性人的一种心态。「闻」就是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佛,当下「大喜充遍身」。这就是指法喜!我们可以检查自己,明白「如来藏」之后是什么心态。你一定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啊!我们要修的就是这个心,把这个「心」弄明白了,你吃饭、穿衣、走路都是叫修行,你连打人骂人都是行菩萨道;这是恨铁不成钢,但你过去打人骂人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大乘心地法门不可思议,「一修一切修,一戒一切戒」,此即「大喜充遍身」。如果你仍然是烦恼充遍身,你就还没有「深心念佛」,你还没有懂得心戒法门。但有时候,他一边在烦恼现行,一边心里难受:哎呀!我怎么还这个样子!他知道错了,这也叫「大喜充遍身」。因为惭愧心也是功德。你已经不落三恶道,这是不是「大喜充遍身」呐!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这样的人已经成佛,他永远不落三恶道。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声闻若菩萨,这个「若」更广泛。所有众生只要能听懂《法华经》,若天、若人、若鬼,「乃至于一偈」——一偈是四句话,「皆成佛无疑」。佛在这里有没有讲「再修一万年,皆成佛无疑」?有没有啊?所以《法华经》像此类的授记多得很呐!就是强调无修无行而证!摩登伽女见佛,几句话就证三果罗汉;又听文殊菩萨几句偈颂,当下证四果罗汉。当然我们并不是不要修、不要证;有修、有证的话,品位可以进一步提升。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法华经》是圆教一乘,是了义法。「无二亦无三」,何况百千万!有没有什么三藏十二部经呐?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一部经就是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所以佛把「如是我闻」贯于一切经典之首。「除佛方便说」,其它讲的一些经都是方便说啊!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用各种方便言说来引导众生。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唯以一大事因缘」。说「智慧」,就是为了说一朵「妙莲华」。
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前后不到几句话,再次强调唯有《法华经》是事实,这个「实」表真;祖师大德也讲,前七方便皆非真实。但你懂了「如来藏」以后,前七方便统统是真实,妙就妙在这里;如果「如来藏」道理你不搞明白,你即使讲《法华经》,讲《楞严经》,同样不真实。有些人就把《法华经》《楞严经》讲成了藏教,或者通教,或者别教,这也是误导众生。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在《法华经》中,其它的一切经都被判为小乘,这个「小乘」包括不了义大乘在内。因为佛讲,在讲《法华经》之前都不是真实,都不是大乘。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小乘法度不了众生,它只是引导而已。「自住大乘」,却叫人家去修小乘法,佛都不敢这样做。你自己懂得「如来藏」,却去安慰人家:「哦!行!你那个法都一样的」,将来你必受恶报。你不懂犹可,你懂得了怎么可以糊弄别人?自己懂得大乘法,对别人却不传大乘法,会落得愚痴的果报。当然他是见道之人,虽然落得愚痴的果报,他不会落三恶道。
「定慧力庄严」,一定是指「首楞严大定、法华三昧」之定、之慧、之力,它圆融、圆满、圆通一切法界。「严」是表圆满,「庄」就是修证。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亦无贪嫉意:不是贪自己的弟子多,那是我执。
我一个弟子他要回去,他说:师父啊!我走了。我走了以后再来,你还要不要我啊?我说:师父不需要任何人,这是第一;但是任何人都需要师父,是你要来,不是我要你来,这是第二。到我们这个道场,不管是我剃度的弟子也好,还是外来挂单的和尚也好,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有些弟子即使要走的时候,我无非是劝导他一下:还没有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你最好不要走,等你开悟了,你不走我也要把你赶走。赶走干什么?叫你去度化众生。我对任何人毫无所求,无非求你把经听懂了以后,去承担如来家业,为教化众生出力。我自己没有个人贪求。
「嫉」就是嫉妒。我教了你,你将来会不会超过我啊?真正的老师,如果学生超过自己的话,他是不是更加高兴呐?!有许多弟子暗暗发心,说要超过师父。你真正发这个心,那就皆大欢喜了。在事实上来讲,弟子就应该超过老师,未来的人应该超过我们。
断诸法中恶,这也是方便说。「善」是我,「恶」是不是也是我?一把刀,它可以给人动手术,治病救人,是不是「善」啊?它也可以杀鸡宰鸭,这是不是「恶」?善和恶是不是都是这一把刀啊?不在于什么行善断恶的问题,而在于懂得:善是谁,恶是谁;怎样就是善,怎样就是恶;哪样最自在,我们就往哪个方向成就。佛如果没有恶的话,要怎么教化众生?善和恶是不是都是我们的心在示现呐?要明白这个道理。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佛成就了这个心,面对一切的万法而无所畏。为什么「无所畏」?因为他已经与万法证为同一个本体,回归大光明藏。
我以相严身:这里的「相」就是唯一实相。如果用「实相」来与「一心三藏」相对应,这个实相包括三种:一种是「无相之实相」,这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一个「一」;第二个呢,「无不相之实相」,这就是「不空如来藏」,是指十法界有形有相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树木花草,这个「无不相之实相」是无量;第三个呢,是「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这个即与「空不空如来藏」相对应——比如拳头是「无相」,手掌是「无不相」,拳头当下是不是手掌?所以这个「无相」当下是不是就是「无不相」啊?叫「无相无不相」。手掌当下是不是拳头?这个「无不相」是不是当下就是「无相」啊?所以叫「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不是「无相无不相」?一个道理!所以这三个相当下是不是就是一个东西?要这样来观照。一切万法没有谁不是谁。这叫「我以相严身」,以这个「相」来成就自己的真身。通教、别教把它分为三个身,圆教说为就是一个身。
光明照世间:明心见性就是智慧功德,就是光明。明心见性就是自利,当下是不是「光明照世间」呐?自利的同时就已经利益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只要你明白「如来藏」,你即已供养了一切佛,即已在帮助教化一切的众生。
世界无非是正法与邪法在对峙,当我们的心明白了如来正法,是不是自然加入了正法的圣人之流啊?圆融为一个本体,当下对整个一切的万法就是一种加持。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在证道位,证得了万法皆是我,就是「无量众所尊」;我们见到了万法,在比量功德上也可以方便说为「无量众所尊」。我现在已经刻骨铭心深信一切万法就是我,你就是「众所尊」,但是千万不要落入「大我慢」,不能像四果罗汉还走火入魔。四果罗汉在进入阿赖耶识以后,他认为其它天人鬼畜都是自己生出来的,变成「大我慢」。这是他根机浅薄啊!「为说实相印」,就是前面讲的三个「实相」,就以此印来辨正邪。师父到哪里,没有东西给大家,就是用「一实相印」跟各位结缘。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佛立的誓是要一切众生都成佛。「如我等无异」:既可以方便说为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证极果如来,也可以说证到「一心三藏」。无异就是无异,就是一。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念,没有第二;正法是绝待之法,就是一个念。这是佛法的命脉。
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佛过去立了这个「愿」,现在成佛了,可以自在地教化众生,说出真理,满了他的愿了。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从成佛之日起,往后无量的道路,要度化众生,共证菩提。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増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遇」是表缘分,人无缘不聚。师父在这里讲经,能来听法的就是「若我遇众生」,你与我有缘,你与《法华经》有缘。在此道场我们要按照佛的教导。
尽教以佛道:只讲「一心三藏」,对其它一切法放下。切莫少见多怪,以为我又在这里赞自毁他。你有两个老师,你就在那里进退两难;你有三个老师,你是在三岔路口,不知道往哪里去;你有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路口,你连东南西北都糊涂了。
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法华经》还没开讲,就有五千人退席。这八年中,不断有人怨恨、轻慢、诽谤。众生根机是不一样的。
坚著于五欲:「坚」就是顽固的我执;执著于「五欲」——财、色、名、食、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食」有了;「名」呢,这个脸皮很薄,特别贵重、他不知道这个假东西不是我;「睡」,不要光理解为睡觉,还指麻木的、贪图安逸的心态。痴爱故生恼:「痴」是没有智慧;「爱」是一种贪求,爱吃,爱穿,爱美。他还不知道当下就是在造业受报。为了追求名闻利养而生出种种的烦恼:顺利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飘飘然,这是一种烦恼;不顺利的时候,怨天尤人,这也是另外一种烦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万恶之源就是「贪」。贪心得饿鬼报;嗔恨心得地狱报;愚痴心得畜生报。但往往呢,它是综合性的报。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受胎」可理解为这个有形有相的分段生命受胎,乃至包括卵生、湿生、化生,只要有这个分段肉团形相的,都叫「受胎」,这是广义地讲;那狭义呢,佛当年说法是面对地球人,身高两米多的就算巨人,对其它佛土来讲是个小爬虫而已。其它佛土的众生,身高可以几千里、几万里,千万里都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世」就是多生多世地在这里轮回;「增长」,可理解为无量的生生世世的轮回。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薄德」是既表功德,也表福德。娑婆世界称为是「忍土」,物质生活条件非常糟糕,所以叫「薄德少福人」。正因为条件比较糟糕,才能够造就人才。所以佛讲在此界修行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真修行人要以苦为乐。那「众苦所逼迫」,一种呢,是对迷惑颠倒的众生来讲,逼迫他们造恶业;另一种,是对有智慧的人来讲,是逼迫他们赶快发心成佛!顺治皇帝快乐不快乐啊?他就是看到了三世六道轮回之苦,是不是「苦」逼迫他皇帝也不当啊?剃头出家。没有什么好选择。今生今世官再大,钱再多,充其量而言,几十年而已;未来世的痛苦是无量百千万亿年,或下地狱,或做饿鬼,或为畜生。
没有两全其美,只有权衡利弊。你只想一想,未来生生世世的三恶道之苦,就知道你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没有来世,没有六道轮回,我也不会做这个傻瓜。我难道不会吃喝玩乐?顺治皇帝也不会做这个傻瓜。
入邪见稠林:我们的邪知邪见有无量,叫「邪见稠林」。「见浊」是指根本世界观的颠倒,看一切万法都看走了眼。明明这个东西就是孙悟空,他讲不是,这是茶杯;明明这个东西就是阿弥陀,他说不对,这是茶杯盖;明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说不是,认为你是你,我是我。处处自以为是。
若有若无等:「有」呢,在这里指「常见」——认为人死了还是人,鬼死了还是鬼;也可以讲为「身见」:这四大之身就是我。「若无」呢,一种可以说为断灭论,认为什么也没有,这是佛法之外的邪见;另一种可以说为佛法之内的邪见,通教执著空性,就是「若无」,这叫「菩提邪」。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以「常见」和「断见」为前提,又延伸为六十二种邪知见;以六十二种邪知见来概括一切无量的邪知见。哪六十二种邪知见呢?我们依照《心经》所提出的「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来一一对照。
围绕色法与「我」相对照有四种邪知见:
第一种邪知见认为,「色即是我」,认为这个肉团身就是「我」,这是身见。第二种邪知见认为,「色不是我」,包括阿罗汉,外道鬼神,都认为灵体是「我」。第三种邪知见认为,「色大我小」,认为在肚子里的心脏就是「我」,心脏是不是比肉身小啊?有的认为脑袋里有神经细胞在思惟,这神经细胞是不是比肉身小啊?叫「色大我小」。第四种邪知见认为,「色小我大」。外道灵体出窍以后,他活动的空间是不是大了?他知道肉身是小。佛在《楞严经》讲,太虚空在我心里也不过是一片云彩,是不是讲「色小我大」呀?其实,佛当时讲这个法是以邪治邪!专门破「色大我小」。
当真正明白了万法都是一个念,你这时讲什么「色是我、色不是我、色大色小」……是不是无稽之谈啊?所以「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每蕴都是四句,是不是就二十句呀?那二十个邪知见把它分到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六十?再加「断」和「常」这两个根本邪知见,就是「具足六十二」,以这六十二种邪知见包括了无量邪知见。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佛在这里总结了那些不能入道的凡夫,他的原因就是深深地执著这六十二种邪知见,讲出了「色受想行识」都是我们自性变现的幻妄之相,他把它当真,就是「深著虚妄法」。但是提醒各位,当我们知道了万法皆是虚妄的时候,万法当下就是真的。以此来成就自己的道行,广度一切众生。
「我慢自矜高」,就是盛气凌人。「谄曲心不实」,直心是道场——做人可累了!可苦了!心里明明这样想,他偏要那样讲。天天就是应付别人,直话不敢直讲。
「于千万亿劫」:这种心不改,永远不能成就。「不闻佛名字」:不是说不能听到佛名字,这个「不闻」是听不懂,就是老佛爷把他抱在手里,他都「不闻佛名字」。这个「闻佛名字」,一定是明白一切万法都是我的一个念。像「不闻佛名字」这样的人他永远不会相信的,你相信了他还讽刺你:你看这些傻瓜,这些东西也相信?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诸」解释为「于」,于苦集灭道这些方便法引导,苦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贪著名闻利养啊……等等等等。那么现在怎么办呢?佛讲,你不要贪心,要布施,要持戒等等等等,能证涅槃。但其实修这样的法只能够得到人天福报,不能成佛,不能了生死。这是假涅槃。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佛现在讲真话了!以前说的那种「涅槃」,不是「真涅槃」,它是「偏真涅槃」,或者叫「方便涅槃」,不要把它当真。虽然证到了人我空,但是法执全在。所以阿罗汉的这种涅槃呢,他可以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证得一个灵体自在。真正的大涅槃,是证得一切的万法,树木花草、泥巴瓦块跟自己同呼吸,共命运,都是一个本体。
诸法从本来:一切法从根本上说来,注意,真心本来面目没有来去,来即是去,去即是来,当下就是一。比如印广法师从山西来到扬州,山西有没有少一个印广法师?扬州有没有多一个印广法师啊?「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不动道场,无所不至」。
常自寂灭相:这里的「常」是指时时、事事、处处,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自」是「法尔如是」;「寂灭」就是「阿」,「相」就是「弥陀」;诸法法尔如是,都是「阿弥陀」。怎么叫「寂灭相」呢?我在这里讲「一二三四五」,这是不是「相」啊?有声音的振动、文字的形相、文字的义理,这是「相」。那么我在嘴巴没有讲出来,头脑没有想出来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在。虽然在,它没有任何的形相,这就是「寂灭」,一切万法无非「寂灭相」。那么「一二三四五」虽然是「相」,它当下是不是就是「寂灭」的那个东西啊?在相见性,这就是智慧。那么在那个「一二三四五」没有发出形相的时候,那个「寂灭」当下是不是就是有形有相的「一二三四五」?「寂灭」当下就是「相」,「寂灭」就是「真空」,「真空」当下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相」,「妙有」当下就是那个「寂灭」之性。
那我是这样,一切的天人鬼畜是不是都是这样?我的那个寂灭、你的那个寂灭、牛马猪羊的那个寂灭,既然都是无形无相,能不能分张三、李四、王五啊?所以「寂灭」是「一」,叫「第一寂灭场地」。「相」呢,是无量,这无量的相都是一个寂灭。既然无量的相都是一个寂灭,那么无量的相有没有哪一个相不是哪一个相啊?没有啊!
「常自寂灭相」,没有哪一法不是「常」,没有哪一法不是「常自寂灭相」,在四种涅槃里叫「自性清净涅槃」,没有哪一法不在「清净涅槃」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都是一个「阿弥陀佛」,你都是「自性清净涅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观世音菩萨,你去拜谁,去求谁啊?不管怎么样,你当下就是猪八戒、白骨精、乌龟王八蛋,你去轻慢谁,去看不起谁,去恨谁?谁不是谁啊?是非好坏皆是一个人一个念。
佛子行道已:明心见性的菩萨已经是分真即佛,这才是真正的行道,你已经行于佛道。来世得作佛:那是成究竟圆满之佛。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先说「开示三乘法」中有没有大乘法呀?有。但那种大乘法叫「不了义大乘」,是「权教大乘」。所以讲来讲去,佛强调了一切诸佛「皆说一乘道」,都是为了最后归宗于「一乘道」。这个「一乘道」也叫大乘,但是叫「实教大乘」,也叫「了义大乘」。一般地,《法华经》《楞严经》《涅槃经》《无量义经》被说为圆教一乘大法——《无量义经》是《法华经》的前方便;《大涅槃经》是《法华经》的后方便;《楞严经》呢,是为《法华经》鸣锣开道,投石问路。
「一乘」就是「一大事因缘」,万法归于「一」。后面讲「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这个「一」啊,在佛法里举足轻重;还有「大、元、正、如、性」等字,都是最关键的名相,绝对不能以世间凡夫的心态来依文解字——它都是表真、表实、表「我」,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启发我们观照真心本来面目。只有真正明白了万法为一念所现,我们对于佛的种种的说法才能圆融。就是佛没有说,你也能圆融。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法会大众没有一个不「除疑惑」。「应」就是道交感应,即使我现在还是疑惑重重,你已经除掉了。怎么除掉了?因为里面的真人已经成就了,他没有疑惑了。《法华经·弘传序》讲了「俱崇密化之迹」,他已经瞒六识之天,出轮回苦海。
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三番五次讲「唯一无二乘」。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妙法莲华」,没有第二个法门。所以你看看诸佛是不是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就是坐了什么大象、麒麟,下面必然还有莲华,这就是示现「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诸大圣主,仍然是佛的一个代名。
异方便:无非是「三乘法」,圆教前七方便,所以这里特指「异」于圆教正法——以「异」来入「同」;等入了「同」以后「异」当下就是「同」。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从这里往下是总讲,乃至举手投足,皆已成佛道。
若闻法布施:闻必有慧。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布施、持戒也好,修忍辱也好,修精进也好,修禅定也好,修种种世智辩聪也好;「等」是表无量。种种修福慧:这里特别画龙点睛,修福的时候,当下就是智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也就是说已见佛者就已成佛,今见佛者就今成佛。「见」不是眼睛见。你若不懂「如来藏」,佛就是把你抱在手里,你都没有见佛。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善软心」,特指见真。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楞严经》云,「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所以这里就是讲,就随你怎么样修,小孩子玩游戏都成佛了,但贵在「见道」。这里的「金银、玻璃、砗磲、玛瑙」,在前面已作解释。「玫瑰」,此花在佛法里是表富贵庄严。
「栴檀沉水」:根据记载,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种种说法不一,旃檀木价格昂贵,药用价值很高。「沉水」呢,也叫沉香。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木櫁」,也是一种特种的香木。「余材」就是那些不值钱的材料。
这里从金银至贵到泥巴瓦块至贱,就是在讲平等法。你修哪一个法门都能成就。因为你明白了「如来藏」,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怎么样修都成就。不修是不是也是一种修行啊?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在这里呢,佛其实随时可以来划一个句号,但是说了还想说,使我们感到有点杂乱无章。妙就妙在这个杂乱无章,说明佛讲到兴头上意犹未尽,那干脆就再多讲讲吧!怎么样怎么样……
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里「鍮石」是一种黄铜;「赤」是红色,红铜;「白」是指白铜;「白镴」是铅和锡的合金;金属呢,是铸造;泥巴呢,是塑造。「胶漆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玻璃钢这一类。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这里讲的你用一根草棒,用一支笔,或者用一个手指,乃至一个脚趾头随便在地上画佛像,你都能成佛,处处体现出「成佛」太简单了。你只要有这个心,你都成佛。这是指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何况你还去正儿八经两条腿一盘,眼睛一眯?是不是也是一样成佛啊?这就是破除我们最大的迷信:认为成佛比登天都难。
《法华经》是不是叫我们生欢喜心啊?但是你必须明白什么是佛。泥巴瓦块是不是佛啊?沙子是不是佛啊?统统都是佛。你时时事事处处都是「见佛」。念念在道,关键是你懂不懂什么是「佛」。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既有复杂的敲打唱念、烧香、供花,也有简单的,「乃至一小音」念阿弥陀佛,「皆已成佛道」。只看你喜欢,你愿意怎么样修就怎么样修。「箫」,是竖着吹;「笛」,是横着吹;「箜篌」,也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铙」,又称为钲和执钟,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钹」,古称铜钹、铜盘,做法会时,两手往中间扣的那种;「琵琶」,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歌呗」,歌咏梵呗;「颂」,读经念咒之类。以作曲或者诗歌等方式来歌颂称赞佛德,这都是供佛,都是修行。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这里的「散乱心」,是乱而不乱。一个人虽明心见性,因为无量劫以来的习气,他难免还有些妄想,但是这是不乱中的小乱,乱而不乱。「或复但合掌」,看到佛,合一下掌也成佛了。「乃至举一手」,阿弥陀佛你好!是不是也成佛了?佛在这里就是用各种善巧的方法,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后,任何一法皆是全性起修,因为你已经见道。在见道的当下佛便予以授记了,然后你不断地提升品位,就「渐见无量佛」。是不是也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渐见无量佛」,就是要成究竟圆满之佛,你还要不断地修无量的功德,加深定力。「渐见」,也就是「养悟」,不断地提升品位。「自成无上道」,见道以后的修行叫作「真修」,叫作「自然成佛道」,他不需要人指点。
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薪尽」,即柴火烧得的灰也没有了;「火」就是热恼,这是比喻已经变成了清净心。现在一般来讲,讲涅槃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讲「无余依涅槃」。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厉害不厉害?心里乱七八糟,正在生烦恼:儿子怎么这么不孝顺,先来寺院好歹念句佛再说——都成佛道。不是清净心,不是专一心念佛都能成佛,就是因为见道太重要。如果你不明白什么是佛,你再信愿行,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是白念;你把喉咙念破了都是白念!不明白「如来藏」道理,不管修密、修禅、修净,你都是白修。当然也不白修,能得人天福报。不过究竟来讲还是白修,甚至比白修还要惨。为什么?人天福报是「三世冤」,今生修,来世得,第三世往下掉,是「修痴福」。而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他生生世世都是很大的人天福报,他永远不会往下落,在《法华经》叫作「以道受乐」。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这是唯恐我们理解错了,以为「南无一称佛」就真成佛道了,又提醒一下,一定是「闻是法」才「皆已成佛道」。不「闻是法」,你怎么样修都不行。


素材 | 优昙花

审核 | 卡卡

校对 | 当持

编辑 | 当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fahualuntan1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