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ridge Talk | 万玮校长:反思与成长

万玮校长 上海筑桥实验小学 2021-12-23

听了大家的分享与反思,很有感触。我们每一次的总结,都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特别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反思,名言警句很多,比如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比如说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有一句话叫“闻过则喜”。什么叫“闻过则喜”?听到别人讲自己不好,一般会很自然地生出一种恼怒的情绪,然后就想着怎么去反击。但是一个境界和层次格局比较高的人,听到别人愿意来指出你的错误,第一反应是欢喜,为什么?因为你只有知道自己的过错,才有可能成长。我自己在教育行业这么多年,从一个普通的老师,成长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学校又发展成一个大的教育集团,如果说有什么诀窍,就是两个字——反思。有一句俗语说,磨难是一笔财富,但我认为磨难本身不是财富,穿越磨难才是财富。怎么穿越?通过反思,复盘。复盘是下棋的术语,一局棋下完后从头到尾把棋子重新摆一遍,分析每一步棋的得失,为什么当时认为是妙棋,事后来看却是臭棋,导致满盘皆输。通过这样的复盘,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

在反思的过程当中,要记住,不要试图帮助别人反思,帮助别人反思其本质是指责。永远要去想自己的错误。一件事情的结果很糟糕,跟我没大的关系,我可能只有1%的过错,只需要承担1%的责任,但我要去想,我能不能做得更好?我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挽救别人99%的过错?如果我能做到的话,便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你有这种把所有的过错和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的胸怀,你将来就能成大事。

各位老师,当我们满怀着热情、满怀理想加入筑桥团队,憧憬未来目标的时候,有三个问题需要想清楚。


正确型与优异型



我们把人才分成两大类型,一类叫正确型人才,一类叫优异型人才,这两类人才是不一样的。正确型人才把事情做对,优异性人才把事情做好;正确型人才可以培训,优异性人才自己感悟;正确型人才有模板,优异型人才无标准;正确型人才补短板,优异型人才扬长板;正确型人才决定了组织、企业、学校的下限,优异型人才决定了我们的上限。各位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正确型人才还是优异型人才?理想状态是,我们既应当是正确型人才,又应当是优异型人才。然而在生活中,在具体实践中,在管理中,往往遇到这样的困境:正确型人才很多,优异型人才比较少,难得碰到一些优异型人才,又会有些明显的短板,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当我们用对待正确型人才的管理方法去管理优异型人才的时候,双方都会痛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所教的学生是正确型人才还是优异型人才?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命题。可能我们希望他们未来成为优异型人才,但过程中用的却是对待正确型人才的方法。

平和提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实际上希望,当组织希望我们做正确型人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正确型人才,组织希望我们做优异型人才的时候,我们就能变成优异型人才。如果有这样的人,必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如果做不到,也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尽量地去扬长补短,感激宽容自己的人,感激弥补自己短板的人。


当下与未来



当下与未来的关系是所有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身为家长或老师,都会和孩子或学生说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实际是“我是为了你的未来好”。孩子要满足当下,我们却担忧未来。未来和当下一定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有些家长和老师理解的未来,也不一定正确。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平和什么时候也能培养出像Elon Musk这样的人才。在传统的教育体制里,即便是具备这些潜质的人,也会在繁重的应试训练中逐渐丧失可能。

前两天我和一位平和一位家长沟通。他的女儿六年前插班进平和小学,今年初中毕业。他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放,从不强制孩子补课。女儿小学时成绩并不突出。升入平和初中后,感受到整个四年的氛围都非常自由和宽松,孩子很开心,每次碰到假期,都期盼着假期早点结束,可以早点回到学校见小伙伴,家长觉得学校能做到这样是很成功的。而更加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家长操心,成绩却稳步提升,这次疫情结束后返校,成绩已经稳居班级前列。在成绩逐渐走高的同时,她整个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坚持学一门乐器,参加学校乐团,后来又喜欢上打篮球,九年级时,突然对跳舞感兴趣,认真学习爵士舞。这位家长说,平和把当下和未来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他观察了平和的做法,初中四年的前三年散养,通过最后一年的努力,仍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应试成绩,性价比非常高。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总结,平和确实积累了一些成熟的做法,我们还在不断反思。具体到每一位老师,在微观的实践中,在学校以及各自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你们要思考“当下和未来”怎么去做一个融合。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孩子的个性,要有耐心,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做规矩做规范,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要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两者之间如何平衡?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等待你们去开拓。


个体与团队



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团队一定得有规则,一定要有纪律。这个规则对所有人都公平,否则团队没办法运行。但是对于一些个体来说,他可能觉得是对我的压迫,我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我有一些个性的特长,我怎么跟团队的规则之间,做一个很好的协调。我觉得两方都得努力,从管理者管理的角度,尽量多地在制度设计上,在学校的团队文化营造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文关怀;作为个体来说,要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更多地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多地看别人的长处。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成功是老天的馈赠。我曾经为咱们筑桥实验小学写过一篇小文《敬畏与感恩》,作为校长,我意识到个人的成就是学校给的平台与机会,是我身边的这些同事努力工作、团队合作的成果。因此我应该更好地去对待身边的人。

万玮校长:敬畏与感恩


阅读全文

晏殊有一首《浣溪沙》,下半阙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还是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船与桨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是发散式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在一片宽阔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船上有桨。这个隐喻就是船和浆。如果船小而轻,桨大而重,那么浆划动起来,船根本就平衡不了,可能会沉掉。反过来,如果这个船非常大,桨非常轻,船根本就划不动。

这个隐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梦想是桨,才华是船;比如说未来是桨,当下是船;比如说压力是桨,韧性是船等等。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各自不同的阐释。

我希望通过这样每一次的集体分享,每一个人都能够提升。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一起反思,一起成长。






 喜欢本篇内容,请点击“分享”转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