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 | 新传理论2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下面以时间顺序,对符号互动论的相关学者和思想进行梳理。
(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
以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等为代表的苏格兰伦理学家主张研究现实生活,考察日常生活经验并从中归纳出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找到有用的知识。他们注重对人的心理的考察,企图通过内省、反省来发现人类心灵中最根本的东西。
(二)詹姆斯的“多元的自我”思想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1.在哲学上:以唯心史观和实用主义著称,主张存在即是被感觉,世界是由“纯粹经验”构成的,概念不过是人们为了在行动中取得成功而采用的“操作假设”。
2.在心理学上: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机能与功用,认为“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切之总和”,“自我”可分为物质我、精神我、社会我、抽象我。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为符号互动论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社会我”承认“自我”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源于经验的;在社会我中,自我来自他人的经验,是他人给予的。詹姆斯将社会我看成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派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来认识自我的多重特性,也可以将多方面的自我看成异质性社会的产物。他认为人类本能地追求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承认,他们总是据此来衡量自我的价值。
(三)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詹姆斯·马克·鲍德温是现代遗传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儿童和种族的精神发展》《精神发展的社会观与伦理观》等。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投射阶段、主观阶段和射出阶段。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人格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产物。
(四)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思维(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头脑中定义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类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区分并消除与环境不协调的行为方式,找出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式。他还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研究,认为社会科学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杜威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人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把思维当作工具来说明“互动”在解释人类行为时的重要性。
詹姆斯、鲍德温、杜威等人从哲学、心理学角度为符号互动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他们的理论还不等于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基本原理的提出以及理论的创立,应归功于美国早期社会学者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
(一)库利的符号互动思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提出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镜中我”的概念。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力量。次级群体是人类有目的及有组织的按照一定的社会契约建立起的社会群体。它不受血缘和地缘的限制,而是源于一定的社会需要所形成。
2.“镜中我”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二)托马斯的“情景定义”思想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的行为。人们互相调试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体环境的反映。
他提出“情境定义”思想: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在任何自决行为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的阶段,这个在客观环境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主观定义的过程,即“情境定义”。一套支配人们行为、调节个人愿望的道德法规是通过连续的情境定义建立起来的。情境定义使人们注意到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人类行为特有的解释、选择、判断等主观心理活动。
(三)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他的论文和讲稿集《心灵、自我与社会》对该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米德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自我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强调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米德发表的关于人类行为互动和组织的观点,是社会科学中关于符号互动的大部分现代阐述的概念基础。
1.社会行为与符号定义
他强调外在的客观世界、客观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也强调内在的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主观的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
符号在完成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使人们能预先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能够期待将要发生的互动过程;使人们在互动发生之前调整各自的行为或选择某种行为;使人们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结果以及人们之间行为的结果,因而大大促进了合作性活动。
2.《心灵、自我与社会》
(1)“心灵”
心灵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隐蔽性的意识活动,是某个人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内在动因。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共同互动构成。心灵的能力有:
①用符号表示环境中的客体;
②暗中排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
③抑制不适当的行动路线,选择一种可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路径。
(2)“自我”
米德提出“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自我可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主我”和“客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3)“社会”
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与“他人”互动的产物。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
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可概括为:生理性冲动和反应性理智间的互动是心灵的本质(微观);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是自我的本质(中观);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是社会的本质(宏观)。所有这些本质又通过作为符号性的行动外化于世。
(一)布鲁默全面总结与发展了符号互动论
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布鲁默正式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概念,并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互动论》中将其上升为一种社会理论。
1.“符号互动”
他认为,“符号互动”指的是人们相互之间有意识地阅读、解释各自发送的符号信息,并使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对对方姿态的依赖上的这样一种过程。当个体相互作用时,每个人都根据别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通过符号来表达,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意义,被个人主观阐释、理解,然后做出相应的符号反应。
2.主体、客体与解释性行动
(1)社会中各主体(行动者)之间进行互动时,针对的对象(客体)并没有固定的意义,其意义是符号互动的产物。
(2)客体分为三种:物质客体,社会客体和抽象客体。虽然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但对同一社会的成员来说,遇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定义的。正是通过这种共同的理解与定义,通过“移情”,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同一客体的意义,人们的互动才得以进行。
(3)解释性行动是由人们对事物的解释和在这种解释基础上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构成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就是由这些解释性行动组成的,包括个人行动和集体行动。
3.符号互动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
①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
②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③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这三个概念对于考察社会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4.共同行动
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采取的行动。在共同行动中,处于不同地位上的人通过各自的解释、定义而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当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定义有共同认识时就会出现固定模式的行动。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5.与功能主义的区别
传统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一种结构或组织,认为人的行为是这种结构或组织的必然产物,宏观的社会结构决定着人们的活动。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组织的活动与变迁是人们活动的产物,每个人的行为都受行动者自己控制。
(二)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戈夫曼从更为微观、新的角度研究人际互动,着重考察了两种场合的互动:社会机构内的互动和社会机构外的互动。
1.对于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分析社会互动,提出了“拟剧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研究了在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
(1)戏剧分析要素
他把表演的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就是演员(行动者)在表演(行动)时的“形势”,以一般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则地发生作用,为观察表演的人限定情景。后台是指演员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2)印象管理
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何努力去反映一些有意性的行动,给他人留下所希望的印象,同时努力避免一些非期望性的行动。对有意性的行为进行管理的具体方法有选择、隐藏、掩饰等,管理非有意性的行为的具体方法则是预防、神秘化、补救等。
2.对于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
(1)相遇
指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
(2)角色距离
在对相遇的研究中,戈夫曼提出“角色距离”的概念:在个人与其角色之间,在一个人所做的与其本性之间存在着差距,称之为“角色距离”。用于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是否能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标签理论
也称标志理论、标定理论,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行为之所以是越轨行为,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标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要点:对越轨行为成因的重新解释、标签的张贴是有选择性的以及越轨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被辱的过程。代表人物有勒默特、贝克尔等。
(四)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
M·库恩是依阿华大学符号互动主义的创建人。衣阿华学派认为:经验科学的要旨是研究数据要客观;研究程序要经济且合乎理性;研究结果能接受测试性的检验,能经受其他研究者的批判,要易于应用于实践。该学派对符号互动主义最重要的贡献是“能被操作和有效地运用”。
1.意义
(1)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把人当作被动的客体;
(2)注重微观、人际互动研究,重视个人特殊条件。因此有助于寻找产生问题的个人或个别原因;
(3)重视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理论,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2.缺陷
(1)过于强调主观因素、心理意识,忽视客观实际。强调已表现的被认识的东西,忽视内在规律性。
(2)过于强调个别人因素,没有看到整体社会结构、制度的作用。
(3)研究过于微观,只能研究个人或小群体,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
(4)片面强调感觉、知觉的重要性,否认理性认识的真实性,存在经验主义倾向。
参考资料
郭庆光 - 《传播学教程》
胡 荣 -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意义
戴 福 - 微信朋友圈中的大学生自我建构研究——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
黄晓京 - 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布鲁默
毛晓光 - 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
渠改萍 - 符号互动理论述评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