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国庆,你赢了!古代宫廷政变都没你厉害!| 热点分析20

沐沐整理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所有公众号的小伙伴们!上周答应大家的每周热点大事盘点,如约与大家见面啦!大家可以将之作为论述题的思路启发,也可以视为评论题的思路提示。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做到大事无遗漏、地毯式轰炸,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大家攻克考研的热点分析难关!


下面就是我们近期的热点大事啦~


1、 李国庆抢公章


4月26日,当当网发出声明,称当日早上9时34分,创始人李国庆伙同5人,闯入当当网办公区,抢走几十枚公章、财务章,公司已经报警。4月27日,李国庆发文称,该事件是经股东和董事会共同决议,由李国庆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此次的“抢公章”事件是合理的接管行为,何来抢公章一说?


当日,李国庆等人浩浩荡荡“闯”入当当公司,带走公章之时当众宣布,自己将接管当当,并“罢免”尚未成为前妻的俞渝,此时俞渝还未上班,全公司无一人敢阻拦,一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的态势。当当行政随即将大门全锁,不放李国庆一行人出去。之后,公司发布公章作废的声明,并就此报警。此后,当当网副总裁阚敏接受采访回应,称前期的股东会没有通知俞渝,所有股东都没有收到通知,并称最想对李国庆说的一句话是“离当当越远越好”。


1996年,李国庆和俞渝相识,一个北大才子,一个华尔街金融才女,在三个月之内迅速完婚,二人的闪婚一反往常的被看好。也是二人的强强联手,1999年创立当当网,经历拒绝亚马逊收购,上市纽交所,退市避免金融风险,私人控股,到2019年,李国庆和俞渝夫妇以70亿元人民币财富排名胡润百富榜第573位。也是在同年,李国庆宣布离开当当,成立「早晚读书」,开辟事业新战场。还是在同年,李国庆在采访中摔杯,称自己「年逾半百,被俞渝一脚踢出」,并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夫妻二人早已分居,自己净身出户「只带走了一把茶壶」,不料俞渝在朋友圈下公开评论,称李并非净身出户,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均不合格,出轨、患病、狐朋狗友……信息量之大一时间炸开了锅。



4月28日,拿到47枚当当网公章、财务章的李国庆,开始用“章”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在公告中,李国庆宣布聘请王曦、张巍、唐虓珲、李铮出任集团副总裁,聘请李雪梅出任总裁助理(董秘)。这些人多半跟随李国庆多年,不少目前也在李国庆的创业项目“早晚读书”中任职。


当日午间,继宣布当当网人事变动后,李国庆发布朋友圈表示:当当急需招募几位85后,90后副总裁。在知识付费,社交电商,在新互联网运营以及百货业务上。为此提请股东增发20%期权激励给现有和新骨干(不限于副总级别),财散人聚,希望赢得大股东之一,现董事俞渝的同意。 而俞渝方面回应称:4月26日,李国庆抢走公章,这些公章已挂失。李国庆在使用挂失的公章演闹剧。



结合前不久疑因出轨被妻子曝光在网上的天猫总裁被除名合伙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惊人的传播速度。不断反转与发展的信息,让记忆变形,让时间融合,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变得模糊,工作和生活难再分离,不仅是名人,普通人也是如此。但还是想提醒大家,不论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限有多模糊,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区分,还是要谨慎处理。


 理论关键词   网络传播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2、 罗志祥周扬青分手,Hebe意外上热搜


4月23日,周扬青的一封分手信,将她与罗志祥的恋情纠纷推入公众视野。事件发生后,许多圈内人也参与了发声。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田馥甄Hebe在外网社交媒体上转发的一篇反对网络制裁的文章了。这篇最初在转发自外网的文章,让Hebe意外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成为无数人吐槽的对象。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这篇文章,就带你看看,这场撕逼背后的网络“真相”。



 理论关键词   童年的消逝、网络制裁

 文章链接   讨论罗志祥事件会带坏小孩吗?为什么我不同意田馥甄的"逆风转发”

 来源   公众号“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点分析


3、 青春有你2:你喜欢“小作精”虞书欣么?


相信不少小伙伴最近都看了“青春有你”,也被其中不少可爱又努力的女孩子们吸引。从“青春有你”到“青春有瓜”,这档综艺节目毫无疑问成了当下热搜榜的冠军。那么,作为新传学子,我们该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档综艺呢?不妨点击下文,了解一下吧~



 理论关键词   拟剧论

 文章链接   真公主or小作精,反正虞书欣打败了你的仇富心

 来源   公众号“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点分析


4、河南原阳小区土方中发现四名儿童尸体


4月21日下,多家媒体记者前往原阳县采访4名儿童被压埋致死事件,其间有工作人员对现场拍摄的几者进行阻止,并夺走手机。然而,此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昨日,人民日报、人民网-河南频道发布了报道《原阳县涉媒体从业人员报警称“被殴打”新乡市调查督导组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创造了一个新词“涉媒体从业人员”,指的是对红星新闻的当事人王剑强的记者身份持怀疑态度,引起了广大记者群体的愤慨。


首先,“涉……人员”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官僚主义气息的修辞,是一种归类方法,带着官方行文的惯性,是以官方视角对社会的辨别和认知。其次,“涉媒体从业人员”字这一话语表述暗藏的措辞谨慎以及对“记者”一词的刻意回避,反映出一种话语困境。有意将“无证上岗”的“记者”与持证记者区别开,不愿承认“无证记者”为“真记者”。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但是目前,国内媒体从事采编业务的奔跑在一线的很多记者都是“无证上岗”,很多时候人们只看记者来自哪家新闻机构,不看个人是否有记者证。比如去年在香港被打的《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也没有记者证。 


没有记者证就没有采访权吗?并非如此。采访权来源于宪法对于表达自由的保护,在法律上属于表达自由的范畴。严格来讲,每个公民都有新闻采访权。作为被采访者,可以接受采访也可以拒绝,但绝不能因为缺乏某种证件而剥夺公民采访的权利。对于记者来说,记者证是新闻采编人员依法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时使用的身份证明,人人皆有言论自由和采集信息的自由。无论是否有记者证,只要记者行为不触犯法律法规,都享有采访权利。不管是不是持有记者证,红星新闻的王剑强在原阳现场都是执行单位指派的采访工作,是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能。


根据中国记协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的持证记者仅有23万余人。记者证一定程度上成了“稀缺品”,部分地市级媒体,何止年轻记者拿不到记者证,就连资深记者乃至领导都一证难求。若以“是否有证”来区别“记者”与“涉媒体从业人员”,势必会打乱“记者”二字的现实内涵,也无异于人为将整个媒体行业拖入一种话语困境。以后,媒体人出去采访,受访者是否都要问一句:你是“记者”还是“涉媒体从业人员”?


在所谓的“涉媒体从业人员”中,不乏能力担当激情兼具、获奖证书成摞的优秀媒体人。比起是否持有记者证,也许报道专业度、是否有专业媒体背书更值关注。毕竟,证件只是合法的身份证明,为正义发声却始终是记者的天职。


 理论关键词   采访权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5、学生因聊天使用“敲打”表情,被老师认为没家教


广东潮州的一名学生在微信群提问时发送了两个“敲打”表情,被老师认为“不礼貌、有殴打自己的念头”,称其没家教。老师随后还在群里表示,该学生“素质有问题”,并责令其写检讨。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使用表情包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表达习惯。网络交流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等信息,迫切需要表情符号来解释与补充文字无法表达出的语气和情绪。因此,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的微缩体现。


同一个表情,不同聊天对象的理解都有些许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差异更大。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更多根据表情本身结合文字,尤其是官方名称去理解这个表情的含义,而年轻人往往不会理会官方名称,全凭图案形象来定义表情含义,同时这种定义往往会因为年轻人的圈子迅速定性为一个特定的含义。在特定的圈层中,表情包可能包含着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特定的“梗”,”从这个层面说,表情包不单是聊天信息的载体,其中也伴随着潮流的演变和文化的认同。



缺乏对年轻人圈子的了解,中老年人自然也闹不明白这些“年轻人的东西”。比如温和、无害的”微笑“表情,对与中老年人来说,代表”会心一笑“的意思,而对于年轻人,这象征着嘲讽、假笑的“死亡微笑”。在这次事件中,学生发“敲打”表情表达的意思更倾向于表达自我敲打的意思,而老师则理解成了学生对自己有暴力倾向,误会由此产生。


因此,交流双方若要无障碍使用表情包交流,那么对同一表情符号的文本意义需要有一致或接近的理解。这样,接收者在获取发送者所发送的表情包时才能正确解释发送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回归到事件本身,只凭一个表情来判定别人的意图其实是很武断的,很多时候表情只不过是一种辅助,关键在于结合语境,你和对方的交流内容,以及双方的社会关系,都将直接影响意思的表达。除了学生需要明白说话尺度问题,而老师也应该更包容一些。


 理论关键词   采访权符号、能指所指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6、全民吃瓜日,罗志祥、彭昱畅齐上热搜


清博舆情数据显示,4月23日零时至4月23日15:00,共有事件相关信息628,794条。4月23日10时事件热度达到顶峰,引爆舆论场。


从罗志祥人设崩塌到彭昱畅公布恋情,再加上小编的目标院校公布复试线,昨天的信息量太多了,吃瓜吃得脑壳疼。众所周知,万物皆可传播学,在吃瓜的同时你是不是也不知不觉用5w来分析热点了,哈哈哈…



吃瓜之余,我也在思考明星的隐私边界是否随着技术发展而延伸。传统媒体时代,明星的八卦或许只能从一些小报可见;网络时代下,从罗志祥到李小璐再到前面的马蓉,家庭的亲密关系被摊平在网络上,无处遁形。去中心化的传播逻辑让网友议论他们时跟聊亲戚朋友同事的家长里短似乎并无二致,每个人享受着吃瓜的乐趣,粘贴复制制作各种表情包;从他们的新闻母题中找到共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姑娘们纷纷高呼“渣男当道”。


回看罗志祥的道歉文,开口第一句就是“抱歉占用公共资源”…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居然成了明星发文的标配。网络社区成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还为时尚早,但公共领域私人化已成为常态,不管什么八卦家事都往网上捅,网友却对这等“后台”事暴露于“前台”喜闻乐见,沉浸在“本人黑眼圈声明”等迷因流行语的网络狂欢中。


媒介和公众共同参与这场狂欢,将议题推向引爆点。微博通过热搜榜进行议程设置,引导着网友搜索话题,并通过“热”、“爆”等符号突出事件热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搜索的网友们也在设置着议程。


但这种议程真的重要吗,对于公众真的有实际意义吗?微博热搜每次将明星娱乐内容作为“大事”加以呈现,网民在这种不断吃瓜的过程中不断娱乐狂欢,消耗注意力。而作为一个新传考研人,理性地进行学术吃瓜并在庞杂的信息洪流中进行反思,用所学指导生活才是我们的课题。


 理论关键词   议程设置、前台后台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7、洛天依在李佳琦直播间唱歌没声音


4月21日晚,洛天依亮相李佳琦直播间,三次元主播和二次元偶像同框跨界直播带货。而在直播过程中,洛天依在唱歌环节完全没有声音,李佳琦却在一旁拍手叫好,场面一度尴尬,网友纷纷吐槽称:“这特效最多值五毛!”“洛天依假唱实锤!”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虚拟偶像”四字的概念,依旧停留在双马尾初音及洛天依上。虚拟偶像是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偶像活动空形象,最早的歌姬式虚拟偶像,即更多以语音合成、调音软件和全息投影为技术基础,以歌舞形式“贩卖”人设及个人魅力给粉丝,得以盈利的经营方式。



而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中国的虚拟偶像也早已走出了初代“虚拟歌姬”的固有模式,开始更加趋向网红化、大众化的三次元运行模式,从单一的歌姬式虚拟偶像,到多路径互动式虚拟偶像,并逐渐朝着“人人皆可”式的方向发展,虚拟偶像的形态,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起来。


虚拟偶像直播热的背后,是二次元文化与粉丝经济相融合发展的结果。比起真实偶像,虚拟偶像打破中心化的权力结构,充分满足粉丝的心理投射和深度参与,定制性和非唯一性让虚拟偶像成为粉丝心中的“全能偶像”,TA可以是你幻想中的任何人且随时随地保持完美状态。与此同时,能够带来更加多样化的互动和沉浸式体验。


大家可以联想近年来时兴的ZETEPO捏脸软件,能够让用户可以创建虚拟身份,一键实现虚拟互动,并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虚拟互动和社交场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同好。面向垂直领域,如《恋与制作人》的横空出世,再如虚拟游戏主播的受人追捧,虚拟偶像开始泛化,逐渐走向“人人都是虚拟偶像”的未来时代。


随着偶像工业与粉丝文化的拟象化不断强化,虚拟偶像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出现与兴起理所必然。虚拟偶像成了一种象征,作为粉丝期望的“物”,被重新建构成可以获得普遍认可的人格符码。但值得关注的是,当“虚拟”无限放大和崛起,对虚拟偶像直觉化与极端化的社会学习和依恋也需警惕,避免在“拟态环境”中迷失自我。


 理论关键词   拟态环境、粉丝文化、偶像工业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读书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