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霍格沃茨毕业典礼”火了,是年龄限制了我的想象

胡果冻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1

 科技赋能:从云毕业到云生活


今年毕业季,在全国多所高校明确表示本学期不开学的情况下,全国各高校纷纷解锁“云端”毕业模式,借力云端举行毕业仪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典礼现场等,各式(shi)(fen)(sha)(diao)。

比如说5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的云毕业典礼仪式。从智能AI到在线拨穗,非常硬核了。


大家感受一下这画风。


长春工程学院2020届“云”毕业典礼则在电脑游戏《我的世界》中举行,学校历时一个月在游戏中搭建了1:1的学院场景。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毕业典礼更有意思,直接打造了一个游戏世界中的毕业典礼。根据校园实景1:1打造的游戏地图,毕业生可以在像素风校园完成打卡校园、走红毯、领取学士服等多项任务,模拟“线上毕业典礼”。


(视频来源:抖音@cctvnews)


毕业典礼的画风清奇,场面感人。



走红毯环节,有红毯上飞的。



有在红毯上打架的。



有赖在红毯上不愿下去的。



有偷红毯的。


还有打院长的。



这个sao操作我真的笑一天……

新冠疫情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管是“云”课堂、“云”答辩,还是“云”毕业典礼、“云”就业,其实都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切割出不同的“毕业”场景。

保持社交距离是防疫的必要举措,但这造成了用户之间无法实现面对面式的交流,“零接触”式的各类需求被不断激发出来。

比如,为了满足工作这个刚需,而出现“云会议”等工作场景的“云化”;学习也是刚需,“云学习”就成为一种重要现象。

云端生活成为新的常态渗透到各种典型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无疑是特殊时期下的一种应变策略,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彩体现。


2

云生活的背后:传播的场景化


“云生活”从场景中而来,也在场景中落地。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让用户与场景的连接实现移动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离开场景之中。因此,“云生活”的背后是我们生活与传播的场景化。

➤ 什么叫场景?学术性的解释一下。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Age of Context:Mobile, Sensors,Data and the Future of Privacy)(2014)为新闻传播学领域引入了“场景”这一概念。


它是描述移动时空的新维度,是基于特定的时间、空间、行为以及心理的环境氛围的总称。


和场景相关的五个概念: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他们又被称为场景五力,搭建了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概念,使"场景"得以完善和实现。



这个概念其实有点难理解,我们用举例法,或许可以更容易理解“场景”。

➤ 场景化可以分为偏向“场”和偏向“景”先后两个阶段,前者侧重实现信息、服务的适配,比如,社交媒体通过算法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场景实时推荐新闻资讯,这是偏向于“场”的场景式传播。

偏向“景”的场景化传播侧重实现“景观化”呈现和沉浸式体验,比如说,用户凭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等等技术,可以随时进行“云购物”“云会议”“云毕业”。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云毕业典礼”


当“万物皆可云”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在“云生活”背后,场景作为突出的传播要素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场景传播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5G、AI、云技术的普及则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换句话说,场景必然是向生活的全景覆盖,这是场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必然逻辑。


3

媒介化生存:虚拟化在场


由于疫情原因,2020届的毕业生们不得不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通过技术手段的“云毕业”通过媒介,毕业生们实现了一种媒介化的在场。

“云生活”的落地是技术赋能下的场景化传播,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们越来越依赖媒介而存在着,越来越进入一种“媒介化生存”的状态。

媒介像无形的网,辐射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让我们有机会脱离物质环境,进入虚拟社会。

比如,昨天的日环食,因为写稿的原因没亲眼看见……

我太苦了


但是!机智的我掏出手机,在微博、微信、抖音上看朋友刷屏式地展示、转发的各种角度拍摄到的日环食,由此体验一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妙感觉。


虚拟空间里的场景,更全、更美、更真,跨越时空,替代了我们的亲身体验。真实的生活,将越来越存在于虚拟时空的场景里。虚拟时空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地代替我们的真实生活。这样的“媒介化生存”的情形其实早已到来。

湖北大学云端毕业照

在媒介化生存时代,即使人的身体无法物理性或实体性地在某一场合(特定的时空集合)中出现,也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符号化的信息方式进行显现,使符号化的实体对象即使并不亲自在场时,也能使其他在场者对其产生一种在场的感觉,也就是一种虚拟化在场。

武汉大学万名毕业生通过观看5G直播方式参加毕业典礼


在技术加持下,也在疫情这个特殊的节点,“云生活”的背后是人的在场方式随着媒介类型日益多元化。人可以运用各种媒介可以重现过去、复制现在、虚拟未来。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物和人的显现方式的变迁。


4

 认同的维系:去仪式化与再仪式化


任何一个场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必然有历史和文化的维度和内涵。场景不单单是是对人类在具体环境下、情境下活动的再现,更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实践性关系的数字化记录,包含着人类在特定场景下活动的“仪式感”。

“云毕业”不等于有一个仓促乏味的毕业,通过直播、连线等方式,除了还原了“毕业典礼”的场景,还原了在科技的赋能下,弥补学生对毕业仪式感的现实诉求。

仪式感是维系彼此认同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秩序与民族信仰的工具,仪式对人类来说很重要,对家庭和集体来说更加重要。

杜骏飞认为“仪式这类规范作为一种表象,它透射出的是人们的一种群体文化自觉性和本地化的道义感。”

对于基督教徒,洗礼很重要;对于情侣,婚礼很重要;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典礼很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认知、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发生巨大改变,而作为人际交往方式与传统文化结晶的仪式也正在不断遭受解构,即“去仪式化”。

然而,在实际空间中仪式的消失并不代表身处其中的成员失去了所有的仪式,相反,传统仪式被“再仪式化”转而变成“新”仪式,其表现形式、符号、场景都发生了变化,仪式的社会功能也随之改变。比如:过年发微信红包,网络祭奠先烈,网络升国旗等。


毕业典礼是一种毕业生的传统仪式,是对大学四年生活完结的一个象征性结尾,是大学生活的句号。云毕业,实际上就是将“毕业典礼”这个传统仪式的网络化以及“再仪式化"。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网传中山大学微信群聊毕业典礼


它既继承了传统仪式的文化规范、公共性和由符号构成的特定仪式场景,又因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移动性、跨越时空等特点具有新的表现特征。

尽管“云毕业”是无奈之举,但是也让毕业生跨越空间上的隔阂,感受到特殊的毕业仪式,体验着大数据时代的独特变化。


5

写在最后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新信息和传播技术、智能技术不仅高度侵入,并且开始重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在移动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社会结构以及交往方式逐渐进入互联场景的话语范畴。

技术也将人类带领进入了永久在线、永久互联的移动互联时代,虚拟时空和现实时空已经融合,人也成为线下和线上生活融合在一体的半虚拟人。

可以说,互联网等对社会的影响是结构性变革而并非局部的功能性变革。

从“云毕业”到“云生活”,技术的创新和‘技术一技术"之间交互的自我衍生能力,给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赵子忠,付姝姣. “云生活”的场景传播 [J]. 新闻与写作, 2020,No.432 06 16-22.

[2]许超. 社会化媒体中的再仪式化研究 [D]. 暨南大学, 2016.

[3]颜敏. 媒介化生存视阈下关于人的在场问题研究[J]. 今传媒, 2016, v.24(02):73-75.

[4]阎峰. "场景"即生活世界[D]. 2018.



/END/

小编 | 北北
责编 | Polaris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推荐阅读 
1. 要理解版权和事实核查,川普和推特的干架真是举了个好例子2. 微博热搜,要不,你还是别回来了?3种草带货有何魔力?听听胡翼青老师怎么说4.  那天我逛地摊,竟然发现了这几位大佬……!!!!5.“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儿女”,杨丽萍的抖音热评惹怒我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