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能不能给新京报“洗个白”?

胡师姐叽歪小组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对于学新传专业大概有五六七八年的人来说,@新京报我们视频 被禁言不是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事后全网拍手称快才是。


有点怀疑人生:新京报怎么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不会对此感到困惑的人,可能因为他们不太清楚新京报的过去……


下面咱们来把这个事情捋一下(如果不想看过程,可以直接看最后一部分干货分析):



1

事件的起因


近日,网民举报“@新京报我们视频”(该账号的运营主体是《新京报》)在部分报道尤其是涉北京疫情报道中存在导向错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等问题,严重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



为切实规范网上传播秩序,保障涉疫情报道正确导向,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责令新浪微博依规依约对“@新京报我们视频”禁言处置。


当天,#新京报微博账号被查处#话题阅读量达到了4.4亿,讨论量达到了3.7万。



新京报这次被查处的原因,主要是疫情期间的几篇引发争议的报道。


 关于北京这次疫情的病毒来源


6月15日,吴尊友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从病毒的组成结构来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两个月以前出现病例的毒株,更像欧洲的,但是欧洲的不代表来自欧洲国家。



《新京报》在对吴尊友解答新发地新冠病毒的来源的报道中出现重大纰漏,完全曲解了吴尊友的说法,在遭受普遍质疑之后,新京报不得不道歉。



❷ 关于北京新发地咽拭子样本测试事件


“共采集核酸样本8186件,截止目前,5803份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人民日报的报道是有时间点的,是谨慎的态度。新京报删掉了“截止目前”这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认为检测结果全部出炉,除去了5803份阴性,其他的2000多件全是病例?



 关于李兰娟院士对病毒的言论


新京报报道称“新冠病毒零下二十度可存活二十年”。但是李兰娟院士的本意,是想说明冷冻冷藏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是较长的。新京报断章取义式的标题是非常容易引起恐慌的。



新京报“我们视频”禁言处置后,网络上几乎出现了一面倒戈的局面。


微博上一个博主发起的投票,“你如何看待新京报微博账号被查处”。1.2万人投票,1万人选择“活该,众望所归”。



尽管投票不能代表所有受众的意见,但也很反映大部分受众对于新京报的态度了。



2

新京报是怎么落到今天的境地的


上述事件汇总,最常听见有人说 “天下苦新京报久矣”……


听到这句话,年轻人可能拼命点头,但“老一辈革命群众”可能会有三观崩塌之感——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当年的报业先锋怎么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仔细琢磨了一下,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压死骆驼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根又一根稻草……


❶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在关于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案的稿件中,新京报的报道带有明显倾向性,使用了很多标签化的词语。例如:“女司机”“逆行”,这两个词看似在客观描写案发现场的情况,但是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是把事故责任直接引向了女司机。



❷ 成都警察打死司机事件


2017年3月14日晚,成都发生一起车祸。无牌肇事车横冲直闯后被警察拦下,新京报描述三名警察打死肇事司机。事实上是警察在控制肇事司机的时候,发现肇事司机身体存在异常,叫来120进行救治,无效后死亡。新京报在报道中写的是警察将肇事司机打死。



❸ 汤兰兰事件


2018年1月31日,《新京报》就汤兰兰事件发表评论《被全家“性侵”的女孩,不能就这么“失联”着》,该评论因曝光了汤兰兰写的举报信及其户籍信息而被网民大规模批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给公众留下记忆的事件,比如采访慰安妇暴露受访者真名等。


讲真,把事情连起来一想,我们自己也不敢相信了,想洗白也没脸了——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新京报》吗??



3

曾经站在神圣殿堂中央


《新京报》是2003年光棍节那天成立的——几乎是那一年的轰动性事件。


2003年还是有“新闻理想”的年代,也是报业的黄金年代,由南方日报和光明日报两大报业集团共同创办的《新京报》,因为开创了跨地域办报、央媒与地方媒体联合办报的先河,被誉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笼络了当时最优秀的中国报业管理团队和记者团队。11月11日当天,报社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走上北京街头,推销他们的创刊号,“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也流传天下。


 《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

我们不满意有闻必录

我们将致力于对报道的新闻负责,

一切新闻和一切责任

这是中国赋予我们这张报纸的特色

有责任报道一切新闻,

追求新闻的终极价值和普世价值

更要对报道的一切新闻负责,

包括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


经过几年沉淀,《新京报》有较高知名度的栏目和周刊有:时事评论、核心报道、目击、赛道周刊、娱乐周刊、书评周刊、汽车周刊、黄金楼市、地球周刊、北京地理、北京爱情等,各自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上学的时候,《新京报》也是许多高校新闻专业所推崇的纸媒,被和中国青年报、财新、凤凰、南方报业并列,成为莘莘学子新闻理想的孕育之地。每一次上新闻采访课,老师会要求我们到校门口的报摊上买一份当天的《新京报》 。


中肯的说,在这么些年里,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角色,也没有盛名难副——过去能体现其专业性、社会责任感案例作品不在少数,尤其以深度报道见长,几乎每年都有堪称专业主义标杆的深度报道问世,比如2004年的《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调查》,2005年的《陕西凤翔“易子而杀”事件始末》,2007年的《12名童工的死亡记录》……


2010年之后,社会风气转向,报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深度报道日渐凋零,但新京报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输出优秀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意识到了危机的传统媒体中,新京报是最早有转型意识、建立起新媒体矩阵的那批中的一个,其中微信矩阵包括30个公众号。


(新京报媒体矩阵,图片源自“新京报传媒研究”公众号,数据截至2017年1月)


我们再详细了解一下“新京报微信矩阵”——这里面一定有许多新传学子耳熟能详的公众号,有的可能你甚至都不知道它属于新京报,比如“新京报书评周刊”“新京报传媒研究” “剥洋葱people”“重案组37号”……而2016年上线的“我们”视频——知名媒体人王志安主持的《局面》就是“我们”视频的子栏目之一,在江歌案等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了推动揭示真相的关键角色。

(新京报微信矩阵,图片源自“新京报传媒研究”公众号,数据截至2017年1月)


接下来,我再简单举几个新京报全媒体矩阵所生产的优秀作品:


 ❶ 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故。


新京报连续七天把头版给了天津爆炸事件。在头七当天操作的《无人生还的消防队》,报道了消防支队五大队无人生还的悲惨消息。通过及时报道事态变化,深入调查灾难原因和伤害,以及面对灾难时的人的故事,用全景、犀利的报道倒逼真相。



❷ 2016年,河北保定坠井儿童救援事件。


新京报“我们视频”的记者在现场进行了107个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既有救援挖掘、志愿者及家属民众的实拍画面,也有追问、连线等诸多形式的采访融合,同时利用航拍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辅助叙述施救过程,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同步、可信、完整又富有悬念,呈现出全面、专业的播出效果,体现了新京报的人文关怀和专业素养。



❸ 2017年,15岁自闭少年之死。


新京报记者追踪月余,锐意突破,悄悄拍下死亡名单,潜入殡仪馆验尸查证,逐一坐实抚养中心49天死亡20人的骇人真相。前后四篇报道,全链条还原地方救助体系失守的关键环节,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拷问整个社会救助体系,最终推动全国范围内救助站外托养中心的整改。



 2018年,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



 2019年,响水爆炸


响水爆炸发生后,新京报紧急派出深度调查记者和精锐摄影记者,通过一系列深度报道、言论报道、摄影图片报道准确报道灾难实况,得到了新闻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新京报还推出了关于该事件的系列评论,分别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角度反思“响水爆炸案”,做出了深度和理性反思,以严肃为基,彰显人文关怀。




4

深度分析:《新京报》口碑瓦解的背后


见过她万人之上,如今见她被人人喊打,才尤其觉得难过。


新闻作为一项事业,从来艰难。


首先是技术上就一直很难,媒体的信誉资本要积累起来需要经年累月地冲锋、呕心沥血地报道,但是只要有一次不慎,辛苦积累的信誉资本就会大量流失。


早在李普曼发布于1922年的《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李普曼就提出:新闻只是真相的“signal”。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说新闻不是告诉你什么是真相,只能告诉你这个地方可能有真相,你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挖挖看。


李普曼也对记者的有限功能也做出了解释:“记者一旦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场所,一切固定的标准都会烟消云散”。


说到这里,我们很多人会非常失望,尤其是我们传媒学子。但我恰恰要说的是,正是因为新闻与真相之间天然地有距离,记者在其中的努力才显得尤为可贵。这也是调查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原因,他们孤身作战,抵抗着客观外力,一步一步争取更接近真相。


有些东西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当它正常存在的时候我们对它全无感觉,但是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感到它须臾不可失去的珍贵。媒介公信力便属于这样一种东西。


今天《新京报》遭遇的,不仅仅是国家审查的危机,还是媒介公信力的危机。国家部门只能下架它的一个产品,但是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这个媒体品牌就失去了价值与流量。


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


其次,新闻业生存环境从来艰难,要一直和权力、资本周旋博弈,一方面要照顾生存,一方面又不能失节,头上顶着社会期待和新闻理想的光环,实际是在夹缝中经营——但这样如果能活下去也行啊,可是到了当下,甚至连活下去都难了。


互联网媒介的竞争、二次售卖的商业模式垮塌、言论空间的逐年缩水……新京报媒体公信力的坍塌背后,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主义失范和操作失误只是表象——在表象背后,我的确看到了更庞大、更不可扭转的力量。


一方面是,网络市场规则打响了所有媒体的流量战。


传统媒体的改革与转型是近几年的业界关键词。在新媒体与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传播格局里,传统媒体处于劣势,其版图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手的蚕食和消解。


2020年第6期的《新闻大学》卷首语中,张涛甫老师提到了一个词——技术活性。它指的是“媒介技术具有先天的解放效能。因有这种解放功能,给行为主体赋能,从而突破时间或空间的限制,挣脱社会外部性约束,以获得更大的表现空间。”在这样的局面下,互联网技术扩张呈现出从边缘向中心的创新扩散路线。而那些传统的新媒体机构,是在“野生动物园”里放养出来的,他们逐步建立自己的阵地,再向中心腹地步步逼近,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围剿之势。


当时代的大潮拍过来,有的媒体就默默死掉、被冲走了,而有的媒体还在挣扎——但大部分挣扎都属徒劳,它们仍然不可逆转地被一步步拖向深海。


成功的也有,但少得可怜——澎湃或许算一个。


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显然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当天其前身《东方早报》就停刊了。这是难以想象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自己过往的全面抛弃,没有雄心、胆魄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是绝对做不到的。澎湃团队采取了推动原有采编转型、扩大外部招聘、广纳新媒体英才,并辅以内部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向新媒体转型。


澎湃新闻除了守住自己的看家本领深度报道,还走出了一条文化评论的宽阔路径。在微信平台,“澎湃新闻”、“澎湃私家历史”、“澎湃有戏”等形成了一个传播矩阵,涵盖了历史人文多方面的兴趣内容。


其官网和APP都经过精心设计,力图走出一条“泛文化”知识科普类的道路,提供给用户更多可读性。


(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页面截图)


而新京报则是挣扎得结果不那么好的一个。


如上文所述,新京报意识到危机不可谓不早,转型也不可谓不卖力,但是自2016年新京报从“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向“创建中国最好的原创内容平台”全面转型,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用户依然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自己的APP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付费订阅业务也未开通。总的来说就是除了传统广告之外,营利模式非常不清晰。


2018年,新京报记者的平均工资是8700——而据北京市社保中心发布的数据,2018年北京市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为10712元。


(图片来自“看准网”,时间截至2018年8月)


在与新媒体的激烈流量战争中,新京报(特别是旗下的新媒体)显然在压力之下部分放弃了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权威性、公信力等方面的原有优势,在眼球经济中与新媒体竞争噱头、话题度和标题党。这些他们本不擅长,也不应当擅长的技能。


进而,多维传播格局及竞争倒逼,导致新闻失真。


媒体融合时代,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格局,突出展现了多维传播格局特征。传播主体呈现大众化,传播内容显示碎片化,传播方式体现多样化,传播速度达到零时差等。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为了抢发新闻,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有去进一步核实自己报道出去的新闻,必须去跟网络媒体竞争——甚至还有新闻记者故意造成新闻失实以求吸引眼球的可能。


几次事故中,可以感受出来,新京报有几篇新闻报道明显在抢新闻,这种动机让他们在对新闻真实核查中可能有所松懈。比如在报道女司机逆行时,也在下面标注“据目击者回忆”。也就是说,新京报在事故报道中找到了一手资料,但是他们再进一步的核实,最终造成新闻失实。


从新京报的“失误”报道中,我们既能看到在制造噱头、制造故事的意识下出现的标题党和对立叙事,也能看到他们摘取片段内容传递偏颇信息的不严谨。当记者、或媒体从业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眼球而放弃社会责任担当时,就已经离媒介“社会公器”的定位越来越远了。


(图片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媒体行业竞争带来对时效性的争夺,导致“新闻专业主义屈居后位”。对“时效性”的追求,使其在事件还未尘埃落定时就抛出噱头,引流牟利。


对于全程目睹了《新京报》一路走来的新传学子,我们痛心于这样的堕落,但也明白他们的无奈。


大势比人强,其实无数个优质媒体倒下的过程,都在证明“传统媒体转型”的艰难,近乎一个伪命题。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营利基点也是不可能的。尽管我们的确在深受后真相的荼毒,但很多人都在呼喊新闻专业主义,实际却在用脚投票——给更快(哪怕更不准确)、更有趣、更符合口味的信息投票,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忙,而这些信息食用起来更方便。


我们其实无力给新京报洗白,首先我们也不能为这种情况的改善做些什么,更因为怕被喷成筛子(去知乎搜了一下新京报,结果让人瑟瑟发抖,知乎现在真是一个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方)……但我们确实感受到,就信息环境而言,今天或许没有比昨天更加美好。


我们不敢洗地,但是我们卑微地希望,生于1999年以后的你,不要只知道新京报旗下微博被封这一件事,而是能够知道这件事上下游的全部过程。


回想2008年以前的中国新闻业(它现在只在学术论文和回忆录中存在),能明显感受到人的面貌变了,舆论场变了,甚至连时代的气息都变了……对此,我们也只能感叹一声,唱一唱新闻专业主义的挽歌。


(本文作者:Gigi学姐/瑶瑶琳/胡果冻)


/END/

小编 | 小邱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推荐阅读 
1.为什么我对《乘风破浪的姐姐》有点失望了2. 爆红的李子柒和《一剪梅》,外国网友的high点怎么捉摸不透?
3. 从顶替上大学到考研中的猫腻,我来告诉你为何教育的黑暗绝不能原谅!4. 《隐秘的角落》这么火,从传播角度来看,原来是因为……5. 种草带货有何魔力?听听胡翼青老师怎么说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