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秘的角落》这么火,从传播角度来看,原来是因为……

Mable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隐秘的角落》是真的火了!开播第一天就拿下豆瓣9.0的评分,截止6月24日上午十点,已经有19w人参与评分,评分仍是9.0!上一部评分9.0的国剧还是2017年的《白夜追凶》。国剧能有这样的表现,真想发出姨母的微笑!


连章子怡都发微博:


   



< 滑动查看下一张 >

(图片来源于豆瓣,张张海报都打在我的审美点上)


还有谁没看吗?我可以分享账号给大家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是,发誓除了会员绝不再给视频网站多花一分钱的我,立下的Flag纠结了两天还是倒了,颤抖的双手扫了码,一口气熬夜看完!


不得不说,真是太爽了!


再加上原著小说《坏小孩》,豆瓣热评细节分析,配合剧集全套食用,更加恐怖。



都不敢去爬山了。



‍牛奶也不敢不喝。



这部宣传0,流量明星0,由一票的老戏骨和小戏精,在优质拍摄团队、精良剧本团队的精心打造下,着实带来了惊喜!


可见,「内容为王」这句真理,在当下依旧成立。



1

内容优质,互动精巧

不依靠流量也能出圈


首先,好的剧作,一定有好团队的支持。


《隐秘的角落》可谓有一只精良的创作“部队”。


原著作者是《无证之罪》的作者紫金陈,当年的市场反馈也非常好;编剧监制是参与过《纸牌屋》等作品剧本工作的编剧Joe Cacaci;导演辛爽虽为青年导演,但在节目《幻乐之城》导演的短剧都备受好评,商业和情怀通通在线;音乐制作丁可曾为《踏雪寻梅》创作原声配乐唱片,其静谧、梦幻、后摇的风格正适合「隐秘」的基调,不少观众感叹,刚开始看,bgm就先把我送走了。其余的均为《无证之罪》的创作班底,强强联合,好剧到手。


对了,还有监制是,韩三平。



其次,剧情的设置并没有完全闭合,而是给观众在观影之后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引发讨论,带来二次创作的高潮。


比如这几天的微博热搜,#朱朝阳的日记#、#普普的信#、#刘琳 信不信我让你喝牛奶#、#隐秘的角落 片头细节#、#隐秘的角落 还珠格格#、#严良工具人#,全剧埋的都是线索!



感觉这剧看的,就好像玩了一场剧本杀,自己的剧本看完,还得跟着队友一起攻略通关。


自网剧的发展以来,和观众的「互动」就是网剧的一大重要特色,也是和传统电视台影视剧相区分的地方。


就拿前两天上线的同为「迷雾剧场」作品的《十日游戏》来说,和《隐秘》相比,这两部剧不论演员阵容、剧本设置、拍摄手法和剧集设定都不相上下,但是在热度和评价上,《十日》远不如《隐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高。



我们可以从互动仪式链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互动仪式链是柯林斯基于涂尔干和戈夫曼关于仪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认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是沟通过程中的“情绪能量”的传递、社会成员聚合的促进和社会行为共同性的建立。在互动仪式市场,人们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


其中,身体在场的亲临,对局外人的局限,共同的关注点,分享情绪和情感体验是发生的基础。


情绪能量可以让沟通者体验到效能感、群体认同和情感联结的一致性。(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也就是说,互动可太重要了!互动是绝大多数感受产生的重要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交往的互动仪式理论指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早期的柯林斯并没有将媒介作为中介的互动放置在理论中进行讨论,他认为物理空间是成功的互动仪式中建立共同焦点的重要基础,人们的距离越远,沟通的仪式感越弱。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他对该理论也做出了进一步的延伸。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以媒体为中介的沟通者体验到被理解、相互联结、卷入与互动,使他们体验到类社会性临场。


也就是说,网络的社交环境,能够在没有现实交往的情况下,也能为用户提供仪式感和在场感。这种感觉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中的小队开黑、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追星小组的超话互动,也可以是影视剧创作、营销和观众的拟态沟通。


剧本创作者会根据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观众的沟通,从中获得观众对情节的偏好,以将剧情引导至观众更喜欢的表达方式上。


而观众在互动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是剧作创作的一份子,“我喜欢什么就得播什么,我觉得这个好就得这样演。” 从而达到观众和剧作的群体认同和情感连结,吸引观众收看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在网络环境中引发二次创作的效能,扩大剧作的影响力。


比如,2015年的《太子妃升职记》,因观众不满意编剧设定的双结局,片方表示,已经收到了观众的“怨念”,决定要拍摄第三版结局。



虽然让观众加入到影视剧创作中,可以增强粘性,扩大影响力。但是对于巨作的质量来说,并不一定能够加成。而《隐秘的角落》将与观众的互动后置,既能达成观众的使用与满足,也保证了剧作的完整。


相比较缺乏群体成员讨论基础的《十日游戏》来说,《隐秘的角落》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话题和讨论点,在剧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深了观众之间的情感连结。



2

IP借势,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主要源泉


纵观当下热门的剧作,大多都是由已经成型的小说IP改编。


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猫腻的《庆余年》,墨香铜臭小说《魔道祖师》(《陈情令》原著),墨宝非宝小说《蜜汁炖鱿鱼》(《亲爱的热爱的》原著)……但凡说的上来的网络爆款,都和IP小说改编有关。


首先,自带粉丝资源进场的大IP,能够帮助创作方节省部分营销资金。


其次,成本投资向剧作而非流量倾斜。


广电总局也下达文件,限制参演明星片酬,打击注水的“天价片酬”。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再次,平台助推优质IP文创作。


在IP剧的影响下,网络文学平台如阅文集团也在以此作为融媒体时代的业务目标。知名的《盗墓笔记》《扶摇皇后》《琅琊榜》等大热网文IP,被改编成电视剧、动漫、游戏等多种形态的产品。而在今年4月阅文决定大力推广免费阅读开始,作者的合同针对版权问题重新界定,可见IP的重要性。这是平台的摇钱树啊。


爱奇艺也在打造自己的「爱奇艺文学」,爱奇艺聘请了高名气的南派三叔、唐家三少、Fresh 果果等为爱奇艺文学创作优秀的网文IP,签约10w余名作者,可以将优质网文第一时间用做影视剧等其他周边的创作和变现,实现全产业链的开发。



3

平台助推,双管融合打造规模效应


2017年,爱奇艺开始筹备「迷雾剧场」,主打悬疑题材的短剧。目的是,用类型化的平台模式,延长优质短剧的影响时间,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能为平台带来观众流量。



国内电视剧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由于需要收回成本,剧集数量的设置很多时候不能完全依照剧本和剧情走向,要适当延长剧集数,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国产剧都是30集,甚至40集以上。


这就会导致市场中的很多剧集,高开低走,明明开头很美好,结局却很潦草。《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个例子,原著作者亲王马伯庸在一次论坛中就直接回应:“我也知道烂尾了,但是没办法啊,投资方也得收回成本。”


结果是,剧集长了质量不好,剧集短了影响力和资金又跟不上。


此时资本的助力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类似于「迷雾剧场」的平台垂直化剧场模式,开启了新的路径。不过剧场模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2018年,爱奇艺就上线“爱青春剧场”和“奇悬疑剧场”。除了已亮相的、布局女性化内容的“宠爱剧场”,优酷也宣布了即将开启全新的“悬疑剧场”;与此同时,腾讯视频所打造的“季度剧场”,已经拉开了花式招商的大幕;芒果TV电视剧板块的青春偶像剧也持续不断供。(来源:IP价值官)



视频网站纷纷出击,而此时的「迷雾剧场」像是一个行业标杆,在《隐秘的角落》爆火的助推下,用短剧模式,类型定制,团队强大,IP把关的定位,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打出自己的品牌。从公开的作品一览表也可以看出,爱奇艺要在内容质量上发力了!


平台papa加油!!!



4

写在最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已经很久不再对国产剧心动了,欧美剧的快节奏、浓缩信息量、烧脑剧情、悬疑走向让我对国产剧的拖拉剧情和逻辑bug总是很失望,相信2倍速看剧的朋友不止我一个。


「迷雾」和「隐秘」的出现感觉给国产剧带来了新气象,但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不能由一个爆款决定,而是需要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支持。看好,但也不盲目



参考文献:

1、 广告门 《纸牌屋》背后的秘密

2、 河豚影视档案 《隐秘的角落》:一部另类的文艺悬疑剧是怎么诞生的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网络交往的互动仪式理论指什么?

4、 周珂 李潇 融媒时代网络文学 IP 运营模式

5、 IP价值官 迷雾剧场“谜底”揭秘:IP、短小、类型化



/END/


小编 | 小山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推荐阅读 
1. 疫情之下,“霍格沃茨毕业典礼”火了,是年龄限制了我的想象
2. 要理解版权和事实核查,川普和推特的干架真是举了个好例子3. 微博热搜,要不,你还是别回来了?4种草带货有何魔力?听听胡翼青老师怎么说5. 那天我逛地摊,竟然发现了这几位大佬……!!!!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