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传媒业中的应用现状、机遇和挑战 |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15
扫码
论述题
人工智能在传媒业中的
应用现状、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和想象,传媒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对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新的挑战,每年都有学校关注到这一大热的考点。可从本题题目所问组织答:
☑ 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简单介绍,
☑ 再从人工智能在传媒业中的应用现状、机遇和挑战三个方面结合现实例子展开论述,
☑ 最后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展望。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其目标是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其中的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都与新闻信息生产相关。在传媒业,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分发等环节全面渗透,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1
人工智能在传媒业中的应用现状
❶ 最早开始于美国传媒业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写作最早开始于美国,2014年,美联社开始运用 Wordsmith 机器人写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新闻,是业界最早使用机器人写作的媒体之一。目前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三家媒体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纽约时报》用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原创聊天机器人有30多个,在美国大选、里约奥运等重大新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盛顿邮报》则投了近100个机器人辅助编辑部工作。
❷ 人工智能在我国传媒业的应用
2015年9月,腾讯财经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用时一分钟写出第一篇报道。同年11月,新华社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的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岗。今日头条实验室研发的AI机器人“张小明”在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后一周内就生成了超过200篇的简讯和消息。目前,BAT三巨头以及今日头条已经将机器人写作应用在门户网站以及App客户端上。
除了百度、腾讯、阿里、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新华社、人民网等央媒在人工智能开始试水外,地方新闻媒体中,天津北方网在客户端中加入了人工智能的角色用于客服工作,而浙江传媒的新闻App“浙江24小时”在与微软合作推出的小冰,不仅突破了客服的角色,而且利用机器人的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加上自然语言的交互能力的,让小冰从机器人客服向机器人记者进行了转变,并在客户端开设了专栏,保持了稳定、高质的内容输出能力。南方都市报推出写稿机器人“小南”,投入春运报道中,迅速完成了数据描述和分析,并自动完成稿件的撰写。
如今,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房地产分析报告、民意调查、市场调研报告等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迅速普及推广。从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到至少包括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分发与评论管理各方面技能技术的更新,人工智能给人类的新闻传播业带来了大革新。
2
人工智能在传媒业的机遇
❶ 内容精准、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效率上,这也是对新闻业最直观的影响。机器人写作使得新闻生产形成了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全天候的工作模式更体现在海量地生产内容上。写作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将使得机器人写作远远超过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更大范围内替代人工。
❷ 反应迅速,应对突发
这一点地震信息的推送上应用最为频繁,基本上在人体感知地震发生后就能在网上刷新到由机器人发布的快讯,信息准确、迅速,极大地补充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资讯发布优势。此外在应用较多的股票行情报盘、上市公司公告简要报道以及体育赛事的赛果播报上,机器人写作更是以“秒发”的反应速度和准确信息为人称道。
❸ 算法推荐,个性化分发
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让受众的资讯需求得到放大和精确计算。内容分发由以往的人工编辑处理变成了机器人操作,按照设定的算法,进行准确有效的信息推送。今日头条的客户端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先对用户进行海量推荐,根据从用户“反馈”到的信息选择进行算法计算,意即通过分析用户的喜好抓取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并自行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送到用户的终端上,用户信息越多,推送内容越精准。在推送信息的同时,还能提供与用户个人生活场景相匹配的私人定制产品。
❹ 节省人力物力
人工智能的出现在很多方面取代了记者和编辑的职能,让记者和编辑从以往的简单又繁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使得新闻机构可以将人力投入到信息处理更具人性化、内容的深度挖掘、报道的角度独特和多样性上面去。这样减少了新闻机构在“新闻蓝领”角色上的投入,而集中更具高级写作、采访和编辑处理能力的新闻人才, 从而在人力和物力上达到了简约并精细化。
3
人工智能在传媒业的挑战
❶ 对新闻工作者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应用趋势,已经使得从事新闻业的广大媒体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职业危机。人工智能对于新闻生产、分发流程的重构,使得原有流程节点上的人工面临了岗位调整甚至是失业的危机。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不断升级,机器人的写作能力在快速迭代,代替人工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文字稿件的撰写到图片的处理,到如今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在采访过程中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处理,从而达到资讯从收集到处理的全程自动化,人的角色将更一步被弱化甚至是完全消失。算法推荐的技术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人力的依赖大为减少。
❷ 新闻没有温度,品质、深度无法保证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了对海量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发布,使得每一条信息都发挥了最大效能。但算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分发模式,只将用户感兴趣的资讯进行推送,拓展了某一话题或领域的宽度和深度,但这也导致受众长期接受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同质化信息。经过机器人写作的稿件虽然在速度、数量上达到了人力之不可为,但是传统意义上读者能感受到的新闻的温度就没有了。人工智能处理成的稿子只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成稿,尚无法进行系统、缜密的深度报道,用户更难以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同时真实记者写出来的稿子质量和可读程度 也是机器人没法相比的。
❸ 更易形成信息茧房
人工智能技术将算法推荐作为信息推送发布的首选要素,而接受信息的用户则是之前算法根据回收到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指标获得的。它将传统媒体中以“受众应该知道什么”的新闻编辑选取标准转换为“用户想知道什么”, 而大量同质化的信息会形成“信息茧房”,使得受众无法知晓兴趣点之外的资讯,长此以往将陷入认知、交流的狭隘或封闭的状况。
人工智能技术给传媒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我们既已无法逃避技术,就只有提高我们对技术的理解与驾驭能力,才能避免未来成为机器的奴隶。未来新闻业的走向,仍然在人的手上。
1. 传播学效果研究三个阶段 |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142. 《舆论学》|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11
3. 媒介依赖理论 |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12
4. 互联网隐私与便利的边界 |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13
5. 冷媒介和热媒介 | 19北师大新传学硕真题解析09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