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清华新传考博路:幸运都是一时的,努力才是常在的

Gigi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如果要我从至今二十几年的人生中,挑出一件最幸运的事情,那一定是博士被清华导师录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之前的人生其实非常顺利。本科就读于家乡985院校,硕士保研到北京,一直是第一名,拿了很多次国家奖学金,专业领域一直是传媒大类,不属于跨专业,没吃过什么读书的苦。



在考博之前,我的思维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认为认真完成作业就会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自然能继续往上读。是的,那时候的我思维线性而单纯,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获得。直到我开始准备考博,才发现这件事其实非常难,它不能够用线性思维,或者我们通常说的“努力就能考上”的认知框架来思考。


考博和考研有相似之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他们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1

考博的“难”,难在哪


在考博之前我经历一段漫长的纠结焦虑期。


一方面,我的硕士同门中有5个人意向读博,这意味着我们如果都留在本校跟着硕士导师读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人要考出去,或者被淘汰。


另一方面,当时我没有非常出色的论文成果,不认识其他院校的博导,由于我的硕士院校还不错,所以我在北京能选择的,更好的院校就只剩几所了。


当时我给自己制定的战略是:主要考北京院校,尽可能多报。每个院校的具体招生信息和博导情况,我都是通过官网了解的。 


官网信息检索能力是必备生存技能,在官网上主要看三方面的内容:


❶ 了解博导信息,寻找专业对口的导师。


❷ 了解考试时间和流程,通过招生简章和前一年的报名、考试通知,弄清楚这所院校有哪些门槛(比如英语成绩、c刊等)以及考试流程。

❸ 仔细阅读博士招生简章,选定自己要报的小方向。因为博士招生分的方向都会比较细,比如清华现在是分五大类招生:

☑ 新闻与传播历史及理论研究(李彬);
☑ 全球传播研究(范红、李希光、史安斌、周庆安、张莉);
☑ 广播影视传播研究(尹红、雷建军、张小琴、曹书乐、司若);
☑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崔保国、杭敏);
☑ 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王君超、陈昌凤、卢嘉、戴佳、曾繁旭、胡钰);
☑ 新媒体研究(金兼斌、吕宇翔、沈阳、彭兰、蒋俏蕾)



在选择大类的时候,一定要选和自己硕士专业以及所做的研究相近的方向。除了在方向上要找准,还要考虑导师具体的研究需求与你所拥有的技能是否匹配。因为博士其实更像一份工作,博导希望他招到的每一个博士生,都能够挑大梁承担一份科研任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报的博导是做量化研究的,但是你却没有掌握量化技能,比如python、SPSS、统计学,那么你对博导来说就不是一个直接可以“上手”的劳动力。当然很多同学会说我可以学啊!可是学习是需要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还有学不出来的风险。那么相比较之下,做量化的博导会更愿意选择一个已经熟练掌握量化技能、有一定研究成果支撑的同学。


全球传播是清华一些老师研究的方向,我相信全国其他院校基本都有。基于目前中国的全球传播战略,政府需要很多能够外宣和国际舆情分析的研究人才,这也为各大院校在此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都是有国际新闻硕士班的,这个班毕业生主要的去向是主流媒体的外宣岗。那么这些院校做国际传播的导师,也主要是在海外接受的硕士、博士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在回国之前都确定了做具体的地域研究范围,比如“中—欧”或者“中—美”的文化/传播/关系研究。他们对博士生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基础有要求,因此你要考量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英语硬件水平是否过关。



2

考博前我准备了什么


确定了导师之后,我开始制定复习计划。我当时的复习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复习专业课,二是学习英语。


(截图来自清华新传院2021年招生简章)


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看论文、看专业书以及过了一遍考研传播学工具书,由于我是保送研究生,所以没有一个正统的考研复习经历,而此时把所有经典论著读一遍时间上来不及了,所以我选择了考研机构整理好的传播学理论笔记,厚厚两大本。如果你们和我有一样的忧愁,可以通过胡师姐蓝皮书来速补一下理论知识。


Tip

详情可戳→ 胡师姐原创资料新传考研蓝皮书2.0版本上新了!更完善的内容体系、更新颖的案例组合,21考研上岸必备!


看这种知识点浓缩的小册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拉出一个知识框架图,现在有很多便捷的做知识框架的软件,比如Xmind、幕布(在线网站),大家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整理出整个传播学的框架脉络,在头脑中对宏观知识架构有了把握,再往里面填充具体的大部头书籍、前沿的论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本热点集合,是学姐向我推荐的,我自己没认真看,但我发现我下一届考博的师妹也在备考中使用了它,说明还是挺有认可度的:


(图片来源于淘宝)


最后,在读论文上,学界知名学者的新近研究都应该跟进,目标学院里所有老师的论文要通读一遍,重点读报考导师和本方向老师的论文。对于我而言,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有很多提供看待问题坐标系的宏观理论,对我的复习和笔试答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学英语,是一件入股不亏的事情。虽然清华对英语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但是雅思6.5,六级500分以上应该在报考的人中算是平均水平。而这些成绩我都没有。所以我当时迫切需要考到雅思6.5,这不仅仅可以作为一个英语水平的证明,还可以成为之后北大、中传博士考试英语免考的凭证(这两所学校对英语有硬性要求)



3

“债”总是要还的


我尤其记得,某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寝室用颤抖的双手点开研招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当场痛哭。我的室友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围着我叽叽喳喳说着祝贺的话。其中一定有“哎呀,你看你当时那么焦虑,不也等到了好结果吗!”


后来我给父母、男朋友打了电话,分享好消息,那个下午就像镀了金一样,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光,阳光的颜色、路上的微风,每当我回忆起这个场景,所有的景色会一起被唤醒。


同学们会说:“哇,你完全是人生赢家啊”。幸运之后,也有狂风暴雨的磨练。


入学后我经历了人生的艰难阶段。博一的我面临三座大山:完成课程、完成导师课题任务、考雅思。而清华博一的课程特别扎实而密集,一周5-6大节课,每一门课每周的阅读作业都有半本书的体量,而且全是英文的。(意味着一周读3本英文书…)


(因为太累有同学在小课上会睡着。
睡眠 学业 有时候你只能选一样)


不仅仅是看英文阅读材料,还需要在课上和大家讨论,并且做1次课堂分享,发言就意味着不能划水。最后结课时,每门课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在这样强度的课程压力下,我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学英语,联系外导为之后申请联合培养做准备,以及完成导师的任务。


刚入学时我经常哭脸,后来偷偷和硕士师妹交流了一下,她说这很正常,她刚入学的前半年也是经常哭。名校的光环下,是实打实的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周围的同学都太优秀了,稍有松懈,你就可能成为课堂上的笑话。


被清华录取,这当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高兴、纪念的时刻。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考博前后经历的那些艰辛、挫折和焦虑,人生的高光时刻确实闪耀,但它只是一个瞬间。漫漫求学路的底色,依然是咬牙坚持的恒心和不断进取的自我鞭策。


(清华又被称为“五道口体校”,
因为实在太有运动氛围了!
这个操场每天傍晚都会用大喇叭播放:
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微信号)


 如果你想知道我考博时具体读了哪些书,可以联系小助手领取,暗号是“考博书单”。 


胡师姐团队,有很多成功上岸的博士师哥师姐,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他们会用过来人的经验,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复习书单,在择校、报考导师上给你提供建议,并全程指导申请与考试,直到你考上!


博士定制课程定制服务:

专业top高校在读博士、博士后或教师指导,不限次数的一对一授课

 笔试指导提供针对申请院校和专业的学习资料

规划整体考博学习和申请安排

参谋选择哪所学校、申请哪个导师

在申请邮件、个人简历、学术资料压缩包制作提供辅助和建议

 联系上导师之后的后续沟通提供建议

❼ 提供每所院校内部情况供参考导师申请难度、导师风格、竞争者等)

申请研究计划proposal指导(中英文)

模拟面试以及面试技巧指导

笔试真题演练和批改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END/


小编 | 二喵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Disney


 推荐阅读 


1.  罗志祥是谁?20清华新传MJC专硕初试第一的我才是时间管理大师

2.  这个北大哲学双学位的男人花了9天9夜研究中传新考纲,给你上一次免费考研课。

3. 中传研究生考试科目增加了人文社科知识!这预示着什么?你要如何应对?

4.  北交新传考研怕踩雷?手把手教你排雷 |20跨考北交新传专硕状元经验分享

5. 双非三跨辞职备考,所幸功不唐捐:20北师大新传专硕上岸!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