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年和20年最新考题中舆论考点可以归类为两种,其一传统舆论知识的考察,其二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但这些内容已经老生常谈了,我想各位也把舆论的经典考点做了整理。所以本文不给大家带来信息冗余,而是为大家拓展新知识点,给大家带来满满的知识增量。
在这次波及全国的疫情中,网络舆论纷繁复杂,不仅受到国内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干预。由此,这次的疫情舆论也成为舆论引导的典例。在今年这个特殊节点上,“疫情与舆论”很有可能成为众多院校的考核重点。
▼
舆论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至今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是指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人主体、事件客体、舆论本体三个要素。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共总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互联网技术的勃兴,带来传播媒介格局的解构与重构。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的、主流媒体主导的传播方式,被互联网技术所冲击,塑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局面。在当前去中心化、去组织化、去科层化的舆论格局中,话语权不断稀释分化,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推动者,舆论格局日趋扁平化。在疫情期间,政府、媒体、专家、组织、个人作为传播节点纷纷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圈层传播是互联网信息交流传播的一大特征。在社交媒体中,人们由于趣缘、业缘、地缘、血缘等不同程度的强弱关系组建了各自的圈子社区。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度与依赖感。一般来说,有关疫情的新消息被爆出来,个人最先想到的是与最亲近的人分享信息。由此,相关信息会在圈子内部流传并得到强化。由于疫情问题是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集中爆发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会产生信息激流,瞬间击穿无数相互独立的“圈层”,使网络舆情在不同的“圈层”之间蔓延,从而形成一个广泛的全民舆论场。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从论坛、博客、贴吧、人人网,到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网络社交平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网络社交平台作为网络舆论的承载地,其丰富与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舆论也呈碎片化散布于不同平台之中,加大了舆论监测的难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突发性与重大影响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疫情持续周期长,但是在网络上舆论的热度却从未下降,呈现出“新冠肺炎疫情”主议题不变,但子议题热点快速轮动的特点。相关信息不断在不同平台之间得到传播和强化。同时,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传播是无界化、全方位、零时差的,且舆论形式更加丰富。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形式各异的媒介都在传播疫情相关信息。
互联网技术给予的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者庞杂,素质良莠不齐。在主流媒体失语、真实信息缺失的背景下,由于负面情绪、弱者心态、信任危机蔓延等多重心理作用,不同主体在不同利益驱动的背景下抛出了真假难辨的信息。信息鱼龙混杂,谣言流言充斥网络。疫情谣言成为网络舆情的一部分,其传播不仅带来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挑动社会不安情绪,还会使公众对舆情关注点发生偏移。由于居家隔离、真实信息缺失、谣言作祟,加之“网络推手”别有用心的运作,使疫情笼罩着浓烈的消极情绪和负能量色彩,并不断积聚形成强大舆论势能,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风险。网络空间的舆论斗争纷繁复杂。一方面,某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处于博得眼球、获取利益等各类原因发布一些小道消息和虚假信息,蓄意用夸张的标题、耸人的词汇、煽动的字眼和戏谑的态度来解构主流舆论。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社会中,不少国家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极为偏激地抵制中国,捏造虚假信息,使得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的全力发声与其形成了对抗之势。主流媒体、官方平台坚持正面发声,以全媒体格局主动迎战,形成了主流声音与负面信息的舆论对冲。主流媒体通过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精心解读政策措施、深入报道战“疫”事迹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舆论引导。这些举措形成了强大精神正能量来对抗网络上消极、阴暗的负面舆论,对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信心起到了巨大助推作用。
网络舆论虽然复杂,但其中包含了民众的社情民意。民众的诉求通过形成舆论来作用社会。化解网络舆情的目的在于凝聚民心所向,而非简单消除表面的舆情张力。而是要做到凝聚民心、与民众实现对话交流、满足人民的合理诉求,实现上下齐心。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求放在第一位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遵循。民众的自身处境影响自己将在网上采取什么行为,如政府能及时回应民众的疑问、诉求,积极回应问题,增强民众对国家社会的信心和对环境的确定,有利于更多的人加入到主流舆论当中认同政府。
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在网络舆论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舆论主动权是党的宣传工作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疫情防控期间舆情的发展走向,很大程度取决于处置是否得当,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合理应对,主流舆论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主导权。
网络舆情应对是我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舆情的顶层设计,加强对网络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防控责任机制、风险评估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内容。在国家层面上,提高应对舆论危机的能力,这也是推动应对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推动协同治理。党政部门应当转变角色,将管控治理网络舆情转变为与其他主体互动联通共同治理舆情。政府部门应与商业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网民等主体建构协同治理的格局,构建起党政部门正面主导、主流媒体主动响应、领域专家合理发声、网民积极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应对舆情发展。及时主动地应对网民的诉求,满足合理需求,有利于舆论处于有利位置。此外,网络舆论传播具有首声效应,先发言的掌握主动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领。
形成立体舆论引导格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要打通中央到地方县区的多层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使得舆论引导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其二要打通政府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扩大主流舆论在网络中的影响范围,连通社区意见领袖下沉到垂直领域当中。
❶ 坚持时效性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有利于在舆论中掌握主动权。❷ 坚持事实为基础,事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也是树立权威的重要方式。❸ 丰富内容形式,构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全媒体传播机制,注重现场报道,注重丰富手段,注重交流互动,注重精准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余勤,李振.重大疫情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其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2020,(04):103-107.
[2] 骆郁廷,余杰.疫情防控背景下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18-21.
[3] 胡敏.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全媒体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20,(04):21-23.
[4] 陈松友,赵萌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共舆论的演变、影响与政府应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4):127-133+145.
[5] 细数疫情中的5次舆情风波[EB/OL].2020-10-1.http://www.ichmw.com/show-10-10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