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22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01(送五年真题和论文)

◎ 小编 | 芋圆    ◎ 责编 | 北北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顶级学府之一,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高校。
 
每年有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最后能够进入清北,是很多同学一生的梦想。
 
对部分学生来说,考上清华,意味着自己能光宗耀祖,成为“全村的希望”。
 
虽然都说学校、学历没办法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当别人问你:你在哪个学校读书?或者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想,当我们说出:我是清华毕业的。
 
大概率收到的是:那你很厉害诶!!伴随其艳羡的目光。
 
而不是:um....还不错的学校。
 
无论是虚荣心作祟,还是对学识的向往,名校光环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
 
如果去清华读本科的机会你没有把握住,那么去清华读研究生的机会你还要让它溜走吗?
 
 关于清华大学你想了解的那些事 

1、学校简介 


图片源自清华大学官网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
 
图片源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多年来,从中文系的编辑学专业到传播系,直到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凭借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围绕着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主要方向,清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精干的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增强了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在国际传播、媒体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和影视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成立,正值世界进入媒体作用日益显著和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的时候,中国的新闻与传播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实践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在原有传播系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多方资源,组建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师资水平


(出场顺序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简单介绍完学校,那大家更感兴趣的或许是清华大学新传学院的师资水平。
 
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大牛在清华新传学院!
 

1

曹书乐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联系方式

caoshule@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影像传播导论、影视传播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东亚跨文化传播(中韩对话)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士、编辑学专业文学士、传播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2009)。2007-2009,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3月,香港城大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主任(2014至今)

Global Media Journal(China)执行编委(2008-201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编、英文编辑(2002-2005)


近期发表论文
 


2

陈昌凤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联系方式fengchen5266@163.com


 ➤主讲课程

传媒与社会,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概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中外传媒制度比较,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理论研究


教育背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198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助研班(1991-199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1993-1996)


学术兼职

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做访问学者

2003年—201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2015年—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2006年—今,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昌凤老师可是常江老师的导师哦~


近期发表论文:
 

 

3

崔保国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传媒产业、网络空间治理


主讲课程

本科生:传播学原理

硕士生: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

博士生:传媒经济研究


教育背景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获得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硕士、信息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等职。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任教,2002年聘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4年任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任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2011年担任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等。


近期发表论
 

 

4

戴佳




研究方向:环境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与社会变革


联系方式:

jiadai@mail.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媒介伦理与法规》(本科生)

《传播研究方法》(本科生)

《学术规范与传播职业伦理》(研究生)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与社会》(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英文)

《学术训练与职业伦理工作坊》(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英文)


教育背景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新闻传播学博士


近期发表论文:
 


5

范红




研究方向

国家形象、城市品牌、战略传播、跨文化传播、企业传播。


主讲课程

本科生:《跨文化沟通》英文授课

硕士生:《战略传播》、《企业传播》英文授课、《跨文化传播》、《公共演讲》

博士生:《全球传播》

EMBA:《管理沟通》、《企业传播》


教育背景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应用语言学硕士班。1993年至1997年在我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做外交官工作,任大使秘书。1997年回国后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系主任,2000年晋升为教授。


2001年至2004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年至2008年赴美教学,担任美国肯恩大学全球EMBA项目特聘教授。2009年赴法国巴黎欧洲商学院(INSEAD),担任Tsinghua-INSEAD EMBA项目跨文化传播方向的客座教授。2009年受聘担任美国普度大学传播学院荣誉教授。



近期发表论文:
 


6

郭镇之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


联系方式:

guozz@mail.tsinghua.edu.cn


简介:

1978年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1979年成为研究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1989年初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工作。


1994年至2004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并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教授。主要研究并讲授新闻传播史、外国广播电视和国际传播课程。2004年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2016年退休。



近期发表论文:
 


7

杭敏




研究方向:传媒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


联系方式

hangmin@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传媒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领导力》、《财经新闻报道》、Economics Basics for Journalists等


教育背景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河海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瑞典隆德大学商业管理与商业法硕士学位、瑞典延雪平大学国际商学院传媒经济管理博士学位



近期发表论文:
 

 

8

胡钰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研究


联系方式:huyu@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新闻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新时报工作坊、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文创产业前沿、新生导引课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企业媒体联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近期发表论文:
 


9

胡显章



个人简介: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工作至今。1987-1989年曾赴美从事纳米定位技术研究。1991-2002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2002-2005年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曾兼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传播系主任、美育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领导清华文科恢复建设工作。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顾问委员会顾问、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理事长、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等。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研究



相关成果:

编著相关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委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2012年获素质教育学会开拓贡献奖,2013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10

蒋俏蕾Qiaolei JIANG



研究方向

媒介心理/Media psychology、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ICTD、全球化/Globalization、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开设课程/CURRENT COURSES:

新媒体与社会/New Media and Society

学术研究工作坊/Academic Research Workshop

新媒体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New Media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Email:qiaoleijiang@tsinghua.edu.cn

学术网页/Academic Profil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Qiaolei_Jiang


主讲课程

新闻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新时报工作坊、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文创产业前沿、新生导引课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新闻学学士/B.A. in Journalism, Peking University, 2005

北京大学艺术学学士/B.A. in Arts, Peking University, 2005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交换学习证明/Certificate,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2006

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M.A. in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2007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Ph.D. in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学术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


学术期刊审稿人: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SSCI】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SCI】

Behavi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SSCI】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SSCI】

Internet Research【SSCI】

Games and Culture【SSCI】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SSCI】

Journal of Adolescence【SSCI】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SSCI】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SSCI】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SSCI】

Convergence【SSCI】

Computers & Education【SSCI】

Applied Economic【SSCI】

Asian Journal for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Athens Journal of Mas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传播与社会学刊》



近期发表论文:
 


11

金兼斌




研究方向:(新)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94429

传真:010—62771410

电子邮件:jinjb@tsinghua.edu.cn


社会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会副会长(2008-2017);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副会长(2015-);

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



近期发表论文:
 


12

雷建军




研究方向:纪录片研究


教育背景

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理学学士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文学硕士

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

2006年8月至12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影像人类学中心访问学者



近期发表论文:
 


13

李彬




教育背景

1978年3月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曾任郑州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副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主任。


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2002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副院长(2010年辞任)。


曾任河南大学黄河学者。兼任天津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政治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近期发表论文:
 


14

李希光




教育背景


1978年9月-1982年7月 南京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 文学学士

1982年8月-1985年8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 研究实习员

1985年9月-198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采编 法学硕士



相关成果:



15

梁君健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


教育背景:

2000-2004,清华大学,文学学士

2006-2012,清华大学,文学博士

2012-2016,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2014-2015,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2017至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成果:
 


16

刘惠芬




研究方向:网络媒介与社会文化;数字博物馆及传播;互动媒体策划与设计


联系方式:

liuhuifen@tsinghua.org.cn



相关成果:
 


17

刘建明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舆论与传播


联系方式:010-62781011


简介:

1942年9月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提名小组成员,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北京政协特邀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新闻传播研究机构或院系兼职研究员或兼职教授,多种学会理事。曾任《北京观察》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第八、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学委会副主任。


近期发表论文:



18

柳斌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科学认识论、宏观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文化社会学


社会兼职: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期发表论文:
 
 

19

卢嘉




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变迁、国际传播


主讲课程

传播学研究方法,新媒体与社会,传播学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学术训练与职业伦理工作坊等课程。



近期发表论文:
 


20

吕宇翔



研究方向:新媒体产业、媒体技术、文化产业


主讲课程

本科生:清新网工作坊

研究生(合开课程):新媒体研究、数字媒体设计



近期发表论文:
 

21

司若




联系方式:siruo@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营销管理、影视制片、受众市场研究等。



近期发表论文:



22

司久岳



研究方向:

新闻学 英语新闻采编 高级新闻采编 


讲授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本科生)

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

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



23

沈阳




研究方向:AI和大数据、新媒体、网络舆论


联系方式微博:http://www.weibo.com/rost 邮箱:124739259@qq.com


主讲课程:开设近15门课程,目前主讲:数据新闻、媒体数据挖掘、新媒体营销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委会副会长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副会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委会秘书长



相关成果:



24

史安斌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全球传媒与中国研究双聘教授。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


社会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与文明对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授。



近期发表论文:
 


25

王君超




研究方向:媒介批评、新闻学、应用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联系方式:achao@tsinghua.edu.cn


学术兼职: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兼资深研究员

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研究会副会长

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评议员

《光明日报》读者代表

快手内容专家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期发表论文:
 

26

王健华


研究方向:信息科学


联系方式:010-62781145


简介:长期从事光电子器件及光通信系统方面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承担了有关量子阱光调制器、激光器、放大器、探测器和集成器件研制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863高技术课题2项,并取得显著成果。发表学术论三十余篇。



27

吴璟薇




研究方向:新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


主讲课程:

本科生:新闻学原理,外国新闻传播史

研究生:新闻学研究



近期发表论文:
 


28

澄宇



主讲课程:新媒体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媒介发展史、西方电影研究、摄影与特技、专业外语等。


教育背景:


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建人之一,中国传播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第三届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委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委员,国家互联网发展与管理专家委委员,财政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专家委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委员,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副主席,数字中国研究院副理事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兼任北京大学全球化创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鹏程学者。近年来积极参加政府推动的中美、中英、中日、中欧等高端学术对话,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专业方向为跨学科战略研究。


近期发表论文:
 



29

尹鸿




研究方向:

影视艺术 影视传播 文化产业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编剧委员会指导委员。

 

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



相关成果:

著有《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新中国电影史》等20多种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近300篇文化和文艺评论。
 

30

虞鑫




研究方向: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


联系方式:yuxin1@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

本科生:新闻学原理、清新时报工作坊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硕/博)、比较新闻学研究(博)

学术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相关成果:
 


31

曾繁旭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公共传播


联系方式:

zengfanxu@tsinghua.edu.cn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

多份SSCI/C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近期发表论文:
 



32

张莉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欧人文交流与传播,媒体与国际关系


联系方式:

lizhang11@tsinghua.edu.cn,62788766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终身教职,博士生导师。在英国期间,指导毕业的硕士生有26名,指导3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博士生已通过答辩。


相关成果: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和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出版个人英文专著1部,参加撰写英文著作6部(章)。英国高等教育学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的Fellow,曾获亚欧基金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

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和论坛做邀请报告或邀请评论,是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sia Europe Journal等SSCI期刊和英美著名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和 Routledge的审稿人、国际知名大学博士论文评审人。曾多次受英国BBC、卫报(The Guardian)等国际媒体邀请参与现场直播讨论和采访等。
 

33

张小琴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研究,电视修辞研究


➤联系方式:zxq001@sina.com


教育背景:曾担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编辑,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全国普法办公室与山东电视台合办的《金剑之光》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曾兼任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主持人,《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曾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士明杯”第二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社教类金奖,第五届“金话筒奖”。参与“2003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推出活动,担任央视记者节特别节目主持人、撰稿人,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特别节目类一等奖。



近期发表论文:
 



34

张铮


 


研究方向: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新媒体受众与效果研究、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等。


联系方式:

zhangzheng@tsinghua.edu.cn


➤主讲课程:主讲本科生课程《媒介经济学》《社会化媒体应用》,硕士课程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化媒体运营》等课程,主持《文创发展前沿讲座》硕士讲座课程。



相关成果:
 

 

35

赵月枝



简介:

作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她代表海外华人学者登上过“九·三”阅兵观礼台,曾以专家身份参加过上百次国际性高端学术活动和应邀到世界许多知名学府讲学。


赵月枝教授致力于文化传播方面的前沿研究和教学,研究领域涵盖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体治理、国家传播战略与新闻传播政策、文化产业与国家软实力建设、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等,现已出版8部中英文学术专(编)著、4辑中英文学术特刊和18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访。先后获达拉斯·思迈斯奖(Dallas Smythe Award)和埃德温·贝克奖(C. Edwin Baker Award),是国际传播学界第二位拥有这两项终身学术成就奖的学者。


赵月枝还是英文国际学术刊物《全球媒体与传播》(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创刊主编之一,十多种中外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的Geopolitics of Information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批判传播研究》书系的联合主编。


近期发表论文:
 



36

周庆安



研究方向:

公关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新闻评论


联系方式:62772841,

zhouqingan@tsinghua.edu.cn

➤个人简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2006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全球公共外交,媒体与外交政策分析,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评估等研究,还是国内多家媒体的国际时评专栏作者。



近期发表论文:



4、学费标准


(源自清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住宿费:2020年录取的硕士生学校住宿收费标准上限为600元/学期·人,2021年住宿费标准将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说明。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
 

5、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位于清华大学二校门东侧
通信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4
电 话:010-62782192 
传真:010-62770325
咨询电子邮件:yjszb@mail.tsinghua.edu.cn
申诉电子邮件:
yanzhaoban@mail.tsinghua.edu.cn
新闻学院联系方式:62797670
 
 
 清华大学到底难不难考 

报考信息
 
清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统考)
 
历年分数线
 
那我们来说说考清华新传难吗?

这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可能有些学生就像我一样,每次考试前都会在脑子里想:这个考试难吗?我有机会吗?

这时,我就会反问自己:如果特别难,你就不尝试了吗?这时候,不更应该尝试吗?

我们的生活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只有怪物越来越强大,你才会越来越强大!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马飞的母亲将“考上清华北大”视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面对儿子惨淡的成绩暴跳如雷。而父亲却把人生理想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考上了清华北大,然后做什么呢?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只要你真正想考上!清华肯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Somebody has to win, so why not be me?
总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Kobe Bryant
 

 考清华前我要做哪些准备? 
 

参考书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彭兰《网络传播》(第四版)赵曙光《媒介经济学》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邓建国《媒体融合:基础理论与前沿实践》赛佛尔·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六版)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刘建明《新闻学概论》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

除了参考书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出题人的研究兴趣!

那有些同学会说,出题人对哪些感兴趣我怎么知道呢?


这倒霉孩子!当然是出题人的论文啊!

 福利

我们这些“数字劳工”没日没夜的已经帮你们把老师论文打包整理好了。


只需你动动小手指,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清华新传”即可领取清华新传学院老师论文大礼包!


◎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