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传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 22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04(送五年真题和论文)

经纶万变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雕雕    ◎ 责编 | 北北  



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显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仅有两所院校达到双一流A+的水平,一所是中国传媒大学,另一所是中国人民大学。🏫


一直以来,中传凭借其传媒专业的优势在我国传媒学界和业界获得极高的评价,不仅其学术水平、师资配备强,其就业情况也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能进入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新闻院校读书,那真是“此生无憾”。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中传的基本情况



中传概要


1

学校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办学66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197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48人,副高级职称599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196人。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2

学院介绍


由于中传是家专业性极强的学校,所以她的专业划分也是细致入微,并落实到不同的学院当中。今天主要介绍的是新闻传播学部的三个学院

新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建立于1959年,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教研机构。依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20名,半数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验。

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我校新闻传播学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的两个之一。2019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首个通过教育部专业试点认证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新闻学院目前共设新闻学、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传播学、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五个专业方向,有着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培养体系,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多所国外知名学校与新闻学院建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

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4月。按照整合研究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的精神,学校整合传播学优势研究力量,组建了传播研究院。

传播研究院包括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国际新闻研究所、舆论研究所、受众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传媒教育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等10个中心(所)。传播研究院集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卓越学术创造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努力营造兼具学术国际化和知识自主性的研究场域。

传播研究院现有博士专业2个(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专业6个(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传媒教育、出版、新闻与传播);教职工36人,硕博士研究生约500人(其中硕博士约400人,留学生约100人)。

电视学院

电视学院前身是1959年设立的电视摄影班,1980年独立成为电视系,1997年成立为电视学院,2005年9月,电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两大学院合并成立电视与新闻学院,2013年7月学部制改革后,电视学院加入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作为国内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始终引领着我国电视教育的发展。四十多年来,电视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一些交叉专业分布在协同创新中心、广告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不再赘述。

3

师资队伍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大多数教师兼具学术研究与指导新闻实践的能力,目前共有30位教授,25位副教授。他们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完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

传播学

本专业拥有30余位教授,20余位副教授,所有师资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近一半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能够用英、法、日、德、西、俄等多语种讲授专业课程。本专业教师在传播学基础理论、国际传播、应用传播、媒介素养、智能传播、数字伦理、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受众与视听率研究、话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与媒体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颇有造诣,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纵向课题近百项。

新媒体

新媒体专业新媒体理论方向的师资队伍依托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生导师组为8人,其中3名成员具有正高级职称;4名成员具有副高级职称;1名成员为中级职称。8名导师组成员中,最大年龄为49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39.1岁。在学历学位结构方面,8名导师组成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师资结构梯队合理。

新闻与传播

新闻学院本专业大多数教师兼具新闻学研究与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力,有21位教授,17位副教授。他们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完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电视学院本专业拥有一批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学者,本专业教师梯队搭建完善,其中33位教授;6位副教授,理论学养深厚,专业能力突出,国际化水平高。本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4

学费及奖助体系


学费及学制

注:传播学(媒介与全球化)和新闻与传播(国际广播电视)项目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项目,不属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就读期间不办理集体户口迁移手续,不办理人事档案转递。

奖助体系  
  

(图源中传官网2021年招生简章) 

5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502室)收。邮编:100024。
 
电话传真:
研招办咨询电话:010-65779227,研招办自动传真:010-65768805。
我校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相关网站: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报名、录取期间及入学前等,请考生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主页:http://by.cuc.edu.cn
 
电子邮箱:
研招办咨询邮箱:cucyzb@cuc.edu.cn


报考情报

1

专业情况

   


2

历年分数线

 

 

3

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是根据历年的多个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整理,但是对于考中传的同学,竞争压力较大,能够获取越多的专业知识就代表胜出的可能性就越大,读完以下参考书的同学一定要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可以读一些原典类的书籍哦。
   

 
注:本文数据均出自中传官网公开信息

福利时间

🎁

我们这些“数字劳工”没日没夜的已经帮你们把老师论文和历年真题打包整理好了。

 

只需你动动小手指,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中传新传”即可领取中传老师论文和真题大礼包!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