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丨22级新传考研报考分析05(送五年真题和论文)

Harry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象牙    ◎ 责编 | 北北  



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排名评估结果中,北京师范大学新传只排到了C+,💁但近年来北师大新闻传播学实力在不断攀升,已然成为了学界的一匹黑马,此外在喻国明老师的带领之下,学院的建设也是蒸蒸日上,在下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师大新传综合实力排名也值得期待。


小编也曾留恋过北师大的研究生生活,作为“京师重地”,也引起了无数学子心向往之,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北师大的新传考研情况!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19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昌平校园G区),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现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0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70余万册,电子图书830余万册。



学院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我国媒体创新研究的重镇,开新闻传播跨学科建设之先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


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在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努力打造国家智库,积极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由喻国明老师担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任学院“新媒体传播实验室”首席专家。学院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一批学者在学界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学院SCI/SSCI论文发表量位居全国兄弟院系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六所高校之一。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创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2014年11月,为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合作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新闻与信息传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已将“新闻传播学”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方向。学院目前开设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等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多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并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媒体传播、传播效果分析、媒介素养教育、数字出版、文化传播等特色学术方向。



师资队伍

 

1

喻国明



1957年9月生, 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❶ 主要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传媒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

主要研究领域:

新媒体研究;舆论学,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

迄今为止,独著、合著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蓝皮书共26本,论文600余篇,自1979年记录以来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引文数第一(据中国知网学术数据)

近期学术论文:

 

2

方增泉



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研究员,博士。
 
❶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新闻与传媒、教师教育政策
 
开设课程:

全媒体战略与实践、全媒体与媒介素养
 
研究课题:

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跟踪调查与政策建议”(项目编号:07JC880023)


②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委托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对策


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ZD002)


学术成果:

 

3

秦艳华



秦艳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高校中文系任教,后进入出版社,在编辑、记者岗位工作10余年,获省部级、国家级奖50多项。2004年被评为编审。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❶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出版与文化传播、媒介融合、新媒体研究、出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开设课程:


媒介研究、媒介融合研究、新媒体研究、图书策划与营销、中国编辑出版史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现代出版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古代女杰》(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业发展创新研究》(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从文学到出版——基于文化与商业的双重视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多部。


▶ 发表论文《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传播的大众化趋向》(《文艺研究》)、《畅销书为什么不赚钱》(《中国出版》)、《“影视同期书”出版热的文化反思》(《中国出版》)、《雇佣关系下<现代>杂志品格的生成》(《清华大学学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出版》)、《出版产业媒介融合发展之我见》(《中国出版》)等几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

宋素红



宋素红,新闻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2 年,师从新闻史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其中,2015.7-2016.7,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❶ 主要研究方向:

媒介与性别、传播史、传播伦理法规

主要课程:

中外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包括媒介与性别)、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伦理法规

学术成果:  


5

吾守尔·斯拉木



吾守尔·斯拉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多语种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计算机民文处理新领域;发展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民文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与国内区内有关公司合作,在自治区形成了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取得重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6

王长潇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香港浸会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自1991年开始进入电视传播领域,先后在山东济南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做专职和兼职记者,辗转于电视广告部、新闻部、专题部、记录片创作室等部门。精通电视业务,有若干电视作品分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广电总局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3部学术专著,主编大学专业教材2部并参与编写专业教材4部。

❶ 主要研究方向:

电视传播理论与业务、视听新媒体研究

近期学术成果


7

万安伦



万安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首都文明礼仪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中组部专家库专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等特约撰稿人。

学术成果:


8

吴冬艳



吴冬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文学博士,高级编辑。

▷ 1992年9月—1996年7月 辽宁大学中文系 文学学士
▷ 1996年9月—1999年7月 辽宁大学中文系 文学硕士
▷ 1999年7月—2013年12月 辽宁日报农村部记者、要闻部记者、产经新闻部副主任、专题部主任
▷ 2005年7月—201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博士

学术成果:


9

徐敬宏



徐敬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 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指导委员会成员及大陆负责人。联系方式:xujinghong@bnu.edu.cn

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曾在美国、英国、瑞士、韩国和中国多所知名大学做中英文讲座。

湖北大学英语学士,武汉大学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研究兴趣包括新媒体研究、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媒介融合、互联网治理与网络法、传播法与信息法、影视传播、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等。

主持包括新闻传播学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法学的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课题以及中文的国家语委一般课题等多项纵向课题。

出版学术专著2本。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CSSCI论文20多篇。有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有英文论文在SCI期刊发表。

学术成果:


10

禹建强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

▷ 1993年,从郑州大学新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电视一线从事新闻采编8年;
▷ 200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 2005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2009年,纽约长岛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成果:


11

张洪忠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传播效果测量、智能传播、传媒公信力等。在SSCI刊物和CSSCI等各类中英文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资本影响下的中国传媒业》、《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等4本专著,合著和编著5本,主编3本。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课题,以及近五十项省部级和横向课题,长期开展大型调查和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联系邮箱:zhanghz9@126.com.

学术成果:


12

吴晔




吴晔,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已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影响因子为9.8的《美国科学院院刊》,被SCI收录三十余篇,被引用三百多次。

研究方向:

计算传播学

教育经历:

▷ 2007/09-2010/10,德国波茨坦大学,自然科学系,博士,导师,Prof.J.Kurths
▷ 2005/09-2007/07,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硕士,导师,肖井华教授
▷ 2001/09-2005/07,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 2016/12-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2013/01-2016/11,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 2010/12-2012/12,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讲师

学术成果:


13

丁汉青




丁汉青,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传媒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广告等。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传媒版权管理研究》、《电视广告视觉注意研究》等四部学术专著。

学术成果:


14

刘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

▷ 1991-1994年,荆州师院中文系。
▷ 1994-1998年,湖北潜江江汉石油机械厂党委宣传科。
▷ 1998-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硕士
▷ 2001-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传播学博士

学术成果:

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成人动画发展现状及竞争战略 
北京21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动漫基地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广协及高校联合研究基地:大数据背景下影视产业链重构及制度创新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动漫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传播研究

参与:
北京市重点课题:《我国互联网运行管理研究》(参与)
国家级重点课题:《二十一世纪我国传播战略发展研究》子课题——我国广播产业发展
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地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近代传播科技史汇编
论文信息:
在《现代传播》、《中国出版》、《传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15

姜申




姜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
▷ 英国莱斯特大学大众传媒研究中心,硕士。
▷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文化研究系,博士。
▷ 清华大学,博士后。

学术成果:


16

闫文捷




闫文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学博士(2014)。曾先后就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爱德华·默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博导(2014-2017),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17-2019)。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传播与治理创新、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政治传播、舆论学、传播心理等。

学术论文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同时有30余篇论文被ICA、WAPOR、AEJMC等顶级国际学术会议收录。现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同时作为核心成员,曾在中美两国参与完成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美国斯宾塞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荣获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会奖”、国际传播学会政治传播分会年度最佳论文提名等学术奖励。担任《传播与社会学刊》,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等十余份SSCI学术期刊和ICA等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


17

周敏



博士,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博士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BA

学术成果:


18

刘茜



▷ 2017年9月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讲师
▷ 2011-2017年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 哲学博士、博士后
▷ 2007-2011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学学士

学术成果:


19

王蕊



王蕊,2016年8月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讲师。此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文学硕士和调查方法学科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参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过程与效果》《社会中的数字媒体》《实验设计》《民主对话》《调查方法学基础》《数据收集方法》等课程的授课,并在《民意季刊》《调查实践》《美国统计学会会刊》发表多篇SSCI论文,在美国政治学会年会、美国民意研究学会、国际传播学会年会多次发表论文并演讲。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后,担任研究生《质化研究方法》、本科生《传播研究方法》《国际传播》等课程的授课老师。联系方式:wrui@bnu.edu.cn

学术成果:


20

杨雅



杨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中心、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开设课程:舆情研究。

学术成果:

A、期刊论文


B、出版论著


21

甘晨



▷ 2014年~2019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博士学位
▷ 2011年~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闻学硕士学位
▷ 2005年~2009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士学位
联系方式:ganchen0111@163.com

学术成果:


22

朱毅诚



▷ 南卡罗莱纳大学(美) 哲学博士 (新闻传播学)
▷ 谢菲尔德大学(英) 文学硕士 (国际新闻学)
▷ 中国传媒大学 双文学学士(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新闻学)
▷ 2018年9月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讲师
▷ 2013-14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 拉丁美洲孔子学院组 担任项目专员

学术成果:

在《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SSCI),《Journal of Media and Religion》及《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上发表学术文章。在《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pdates and Fundamentals》(Routledge)和《Political Public Relations》(Routledge) 等美国传播学教材中主笔章节。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Comm》、《Chinese Journal of Com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做文章评审。

会议文章常年被ICA,AEJMC,IPRRC,BEA等国际/美国主要传播学学术会议接受,分别在ICA、BEA上获得会议文章奖项。并多次在各会议上做关于国际媒介公信力,政治公共关系、媒介自动化等主题展示。

23

曲慧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学硕士;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学士;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
▷ 意大利RCS传媒集团《ABITARE》杂志中文版编辑总监;
▷ 美国《Surface》杂志中文版资深编辑;
▷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记者、编辑。

学术成果:


24

刘淼



刘淼,2018年10月加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师资博士后。毕业于美国犹他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健康传播。在博士期间,参与Strategic Communication, Visual Communication, Statistics in Communication等课程的授课 。

先后在Health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New Media and Society, Health Informatics, Health Expectations等sci和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传播协会大会(ICA)、美国全国传播协会大会、美国预防肿瘤学协会年会、美国广播教育大会多次发表论文并演讲。曾参与Encyclopedia of Health Communication的编写。先后参与多项包括NIH、索伦森基金会的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报考详解

 

1

专业目录




2

历年分数线





3

参考书目推荐


▶ 专硕


❶ 334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1. 段鹏主编:《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2. 郭庆光主编:《传播学教程》3. 彭兰主编:《网络传播概论》4. 邵培仁主编:《媒介管理学概论》5. 宫承波主编:《媒介融合概论》6. 王军主编:《传媒法规与伦理》
❷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 郭庆光主编:《新闻理论教程》2. 刘明华、徐泓、张征主编:《新闻写作教程》3. 刘毓庆主编:《国学概论》4. 李彬主编:《传播学引论》5. 李磊主编:《外国新闻史教程》6. 雷跃捷主编:《新闻理论》

▶ 学硕:


4

历年真题


▶ 20年北师大新传真题:


❶ 学硕 732

一、名词解释(10*4)

1.大众生产

2.区块链

3.文化折扣

4.公共物品

二、简答题(15*4)

1.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维度有哪些,请简述其内涵

2.简要辨析信息茧房,回音室,过滤气泡的区别和联系

3.流动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用以形容受众消费行为,请谈谈你对流动的受众的理解。

4.什么是新闻常规

三、论述题(50)

2019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结合新闻实践谈谈对四全媒体的理解



❷ 学硕 829一、名词解释(6*5)1.法兰克福学派2.媒介霸权3.社交机器人4.内容分析法5.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20*3)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关系2.信息载体经历巨大的变革,谈谈你对数字出版的理解3.简述麦克卢汉对新媒介的观点,结合当代媒介进行理解三、论述题(30*2)1.谈谈说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并谈谈其在大众媒介中的作用2.基于社交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关系


❸ 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一、消息改写(30)

材料:云浮市公安局民警薛某权因超生三胎被辞退情况通报。根据材料撰写一则不超过500字消息。

二、新闻评论(40)材料:云南宾川县电商直播卖水果,电商和农村邮政快递合作,开启扶贫新道路促进商业发展。根据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论述题(40*2)

1.结合实例,谈谈社交媒体背景下你对“媒介审判”的认

2.谈谈抖音等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❹ 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一、名词解释(10*3)

1.第三人效果

2.数字鸿沟

3.后真相

二、简答题(20*2)

1.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与转向

2.简述内容分析的步骤

三、论述题(40*2)

    1.区块链+时代给对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加强主流媒体“舆论纠偏”的能力

5

学姐经验帖


我考上北师大大概花了一年吧,第一年准备了六个月,第二年也差不多六个月,中间过程比较复杂,就是第一年复习时间不太够,第二年因为一些事情也耽搁了,所以7月才开始准备,准备到12月。第一年就是自己做了专题的笔记,学习的比较浅,刚开始还看不太懂四大刊的论文。第二年就是有了自己的逻辑,自己做了各门课的笔记,四大刊的论文看的也很轻松了,也学会怎么去答题。

✨报考北师大的同学都很强,所以大家专业课水平都不差,在提升自己专业课水平的时候也要注意公共课不要拉开差距,注意学习深入一些,不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此外,北师大出题风格不稳定,考题活泛,研究领域很广,平时注意多积累。

6

学费标准


💡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费总额为3万元,分学年平均缴纳,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1.5万元。

7

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808156
Email:yanzh@bnu.edu.cn
传真:(010)58800519
办公地点:主楼A区103室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学校研招办:
招生咨询电话:(010)58808156
电子邮箱:Email:yanzh@bnu.edu.cn
传真:(010)58800519
办公地点:前主楼A区103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福利时间

🎁

我们这些“数字劳工”没日没夜的已经帮你们把老师论文和历年真题打包整理好了。

 

只需你动动小手指,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北师大新传”即可领取中传老师论文和真题大礼包!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