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京内和京外读新传研究生还会有不同?

番茄&Kyh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二喵   ◎ 责编 | 北北  

◎ 封面图 | 部分源自dibustock.com



考研择校时,除了对学校专业本身的考量之外,就读的城市也要纳入选择范畴啊,毕竟要在那里学习生活好多年呢。


那么在京内读新传与在京外读新传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小编特意找到在北京读书的番茄学姐与在武汉读书的Kyh学长,他们的看法或许能成为你们择校的小小参考呢!


01京内读研

番茄视角:京内读书的体验跟北京这个首都城市的特点分不开啊。


1

优势

1

新传博士点多

同学,你读硕士是为了啥?如果不是为了找份满意的工作,那就一定是为了继续钻研学术啊!


试问,全国上下,还有哪座城市的新传博士点比北京多呢?北大、清华、人大、北师、中传……这些名校足够你挑选一阵子了。并且这些院校每年招收博士生的名额相对固定,博导也都是学界久负盛名的大牛,保你学不了吃亏,学不了上当哦!



而且京圈内的学术进阶是很自如的,院校间的学术壁垒很低。本来嘛,北京高校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地方,导师们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学术研究老搭档了,跨院校的硕博生推荐是常见操作啦。


我身边就有一位中传的新传硕士学长,在完成了北大博士学位后,前往清华读博士后,现在纠结要不要进北师教书……这种“集邮式”的学术体验,真是羡煞旁人啊!



2

名人大咖会议多

在北京读研究生可以让你持续沉浸在“粉丝见面会”的狂喜中,当然见的不是明星,而是学界名人啊。刘德寰老师真时尚、彭兰老师真女神、陈刚老师的玩笑真扎心……



能有机会成为这些“学界顶梁柱”老师的学生是件绝对的幸运。那些从前只有通过论文才能与之产生一点点思想共鸣的老师,现在出现在课堂上,向你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感,带你做课题,还不厌其烦地解答一些“幼稚”的问题,这种体验是现实与梦境的打通啊。


(想起我第一次见导师,激动得语序混乱、差点儿昏厥,也是极有纪念意义的。)



除了学界名人多之外,北京也是业界大咖云集的地方。很多老师会请业界大咖来到课堂上,为我们讲授第一线的资料。前不久刚听过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对媒介融合转型的看法,几天后又可以参加《青春有你2》总制片人的讲座,据老师安排,这学期还能与CGTN的主持人有一次座谈会的近距离接触。


当然北京也有很多的学术会议,行业报告发布会、新技术研讨会比比皆是,只要有心去找,一定会收获颇丰的。


3

实习机会多

未来的打工人们,你们对北京的实习机会一定有所而耳闻吧!


对于有新闻理想、想进媒体的同学来说,北京是实习的不二之选。人民日报、新京报、新华社、央视,这些央媒都张开怀抱迎接新鲜血液。在这里会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行政系统,参加更多行政会议报道。在实习阶段能接受央级媒体的专业报道训练,日后不论跑什么新闻,都不带怕的了。



对于想进互联网公司的同学们,北京也妥妥应该被考虑在内啊。抖音、快手、腾讯、小红书……很多互联网大厂都会把运营部、内容部建在北京。在这里,你会找到许多同你一样,愿为了老板过上幸福生活而不辞劳苦的打工人。试问在如此激奋昂扬的氛围中,你还会喊苦喊累嘛?加油吧,打工人!




2

劣势


1

竞争激烈

就好像硬币会有两面,在北京读研也有不好的地方。对于我这个秃头菜鸡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太激烈了!


就像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上讲的那样“出了北京,你们是人才,但留在北京这个人才汇集的地方,你们就是普通人”。


如果仅仅当个普通人,其实也无上大雅。但是当我听说有些大企业甚至都不满足于北大学生,点名只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时,我笑不出声了。


正是因为北京的资源丰富、机会充足,所以会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才涌入,参与竞争。如果你想来北京读研究生,请务必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在暴雨中狂欢的准备吧!


2

生活成本高

生活嘛,不就是吃穿住用行嘛。在京高校食堂价格都很亲民,在北大10块钱能吃得碗光肚圆,买衣服、买日用品都是正常物价,出行交通也很方便,如果住房也能……咳咳,没有如果!


假如学校给分配宿舍,那么万事大吉,一学期也就不到两千块钱的住宿费。但如果不分配宿舍,那一个月的房租就得几千块钱,这还不算水电费、物业费。


今年北大新传给所有新生都分配了宿舍,但有的学校就不提供住宿,想要报考这些学校,一定要把住宿费考虑在其中了!如果还想在学习生活之余去看看展、旅旅游,那么这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无边无际了。





02

京外读研

Kyh视角:事先声明,我作为一个在武汉读研的学生,因没办法完成在北京与武汉两个物理空间同时读书,只能讲一些自己在武汉读书的主观感受。如有冒犯,请多担待。


1

劣势


其实,当我在构思此部分内容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为,对武汉来说,今年的“它”实在太苦了。在这个时间节点,让我谈一下在这读书的劣势。我...实在于心不忍啊!


钟南山老先生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一个英雄,一般都会有缺点的。玩过王者荣耀或者英雄联盟的都知道,战士就比较笨拙,射手就比较“易碎”。


今天就简要说说一个河南人在武汉读研的感受吧。


1

天气:没有春秋,只有夏冬

武汉,别名“捂汗”,荣登中国四大火炉排行榜,其他三大火炉分别是南昌、南京和重庆。据官方数据显示,武汉夏季能达到135天,夏天的温度轻轻松松超过37℃,极端最高气温能达到44.5℃,夏季全天最低温最高值达到34℃,是我国夏天温差最小的城市。


图片源自重庆晨报


朋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认为的气温极限,只是武汉夏季气温的起点”。


朋友,你以为我在武汉读书为什么要减肥?不减肥的话,到夏天,气温加上脂肪。那感觉....


夏天过完了,到冬天了。


武汉的冷不是干冷,是那种湿冷。


举个例子来说,我在冬天洗件卫衣。可能一个星期后,穿上去袖子还湿漉漉的。



走在街上,就算你穿着大袄子,穿着优衣库的HEATTECH保暖衣,不好意思,没用的!


那风还是飕飕的往衣服里钻。


2

饮食习惯:口味比较重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嘿嘿嘿。


因为,当我压力特大的时候,就喜欢在临睡前逛逛大众点评的必吃榜。想象着这些美味已经被我吃到了,就会比较释压。


偷偷给你们看看我的收藏夹~



给你两个关键词:“武汉”与“美食”,你能想到什么👀?


我猜,第一是热干面。


芝麻酱与碱水面的美妙组合,再配上萝卜丁,大头菜,葱花和辣椒油。

是武汉人过早(吃早饭)的首选。


图片源自“乐享美味圈”


下一个,就是三鲜豆皮。



金黄的豆皮加上雪白的糯米,色泽金黄透亮。一口咬下去,焦脆的豆皮,充足的馅料。最重要的是,馅料有鲜肉、香菇!


第三个,面窝。


图片来源:美食天下网站


把黄豆与大米混合而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后,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


吃起来薄处酥脆,厚处松软,但是就是太油了!


对于我这个平常吃饭不沾油的人来说(为了保持体型),来武汉读书,实属折磨!


武汉的特色小吃大多口味都比较重,或是炸的或是煎的。


3

公交车司机开车较猛

在武汉,第一次坐公交车。乖巧的掏出手机,扫码上车。


人比较多,就走到了公交车的中段,找了个扶手拉着。


公交车开动,“这什么情况,急刹急停的……这怎么回事,我怎么来回摆动??”


然后,我就看到了整车人都在来回摆动,那个场面,着实一言难尽。



那天和我一室友聊起武汉公交车,他给我讲:“有次我和本科同学坐公交车,刚上车走到车中段,结果司机一刹车,我一扭头发现本科同学躺到上车口那里了……”幸好我底盘稳,说着他还拍了拍自己的肚子。



2

优势


1

房价相对便宜

与北京相比,武汉最大的优势就是房价相对便宜。


武汉的房价对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


至少,在我梦中,我敢梦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在武汉买了套房子。


在北京的话,可能我连做这样的梦都不敢做。


图片来源:楼盘网(https://wh.loupan.com/fangjia/)


2

烟火气十足

开头我引用了钟南山老先生的话,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英雄,都是打不倒的。


而且这个英雄还十分可爱,包容性极强。


无论你来自哪,来武汉待久了,可能每句话后都会不自觉的加一个“撒”。


虽然这个英雄在2020年初受到了重创,但它挺过来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武汉的生活气息也越发浓郁起来。


街上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走街串巷时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地把酒言欢。


图片来源:武汉吃货


其实在我心里,武汉不止是英雄,因为英雄大多离我们比较远。


它就像一个大哥哥,特别温暖。


虽然公交车司机有时会有F1的赛车梦,但当你扫码扫不上,窘迫的时候,会有热心的乘客帮你扫码。


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图片截自:武汉吃货评论



◎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