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大学新传考博报考分析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13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象牙    ◎ 责编 | 北北  



往期回顾


☑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1

☑ 北大新媒体研究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分析02

☑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3

☑ 北师大新传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4

☑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博报考分析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5

☑ 湖南大学新传考博报考分析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6

☑ 南昌大学新传考博报考分析|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7

☑ 辽大新传考博报考分析|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8

☑ 重庆大学新传考博报考分析|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9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传考博报考分析|新传考博报考分析10

☑ 川大新传考博报考分析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11

☑ 北影新传考博报考分析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12



“她”沉默做事、精耕细作,为中国培养了元帅罗荣桓、国学家季羡林、文学家臧克家、金融数学家彭实戈、密码学家王小云......


在疫情期间,“她”甘于奉献,驰援武汉,被尊称为“东齐鲁”。


如若躺在“她”的怀里,有时还能听到海浪哗哗🌊的声音。


“她”是谁?


“她”就是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摄影/田春雨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摄影/田春雨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人文社科”在山大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


拿新传来说,山东大学的新闻学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可谓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常青树”。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逐步建立了山东省唯一的“学士(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全国10所与地方宣传部共建的高校新闻院系之一,其他的高校是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


另外,山大还是2013年教育部批准的16个部属高校新闻传播学文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之一。


👩‍🏫去山大读个新传博士怎么样?


不仅能享受到丰沛的学术资源,还能掌握传媒行业的各种技能,何乐而不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山东大学新传考博的有关内容~



1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山东大学的新闻学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设的新闻专业专修班。1985年恢复招收新闻专业专修班;1996年,山东大学重新开启全日制新闻学本科教育,当年成功申请新闻学本科专业;1997年成立文学院新闻系,正式招收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后,文学院改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同年获得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设计艺术学(视觉文化与传播)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国家首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为国内新闻传播学2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并于当年成为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授予单位;2014年获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新闻传播学院独立建院,同时山东大学电视台整体划归新闻传播学院建制。学院现任院长为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吕芃教授,现任书记为博士生导师王德胜教授。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目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点等研究生学位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为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部校共建”重点建设专业,设计艺术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7人(含博士导师);其中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超过60%;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超90%;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超过53%。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充满发展活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充分发挥山东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的良好环境,在新闻舆论工作研究、公共传播与公共管理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影像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的优势和特色。目前建有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品牌与传播研究基地,以及山东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在国际交流方面,新闻传播学科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科研及教学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除了派出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实地考察,以及派出学生进行访问学习或联合培养之外,还邀请高水平的国外教师、资深记者记者等传媒学界与业界知名人士到学院讲学或直接承担研究生课程。


在业界交流方面,新闻传播学科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以及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等省部级媒体,及其他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建设有教学实践基地,近三年聘请了23位国内外一流学者作为兼职导师,37位业界导师开设课程。


2

山东大学新传考博


01

山东大学新传考博招收计划


2021年,山东大学计划招收新传博士研究生7人,最终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报考情况进行调整。


山东大学新传考博专业目录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研招网


02

2021年山东大学新传考博报名时间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研招网


03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方式招收博士生实施方案


注:2021年的实施方案还未发布,对山东大学新传考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2020年的招生方案提前准备材料。


1.申请条件

 符合我校当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普通招考的报考条件。


 考生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


 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


 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


2.申请材料


① 《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申请表》。② 个人简历(含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从高中起不得中断)③ 成绩单(自大学本科阶段起,须就读单位盖章)④ 往届硕士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提供学位论文概要或学位论文成稿。

⑤ 反映自己学术能力的论文、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⑥ 一份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3000-5000字)

⑦ 所有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自本科起)

⑧ 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⑨ 两封推荐信(推荐人应为新闻传播学科正高职称专家,须在推荐信文末和信封封口处分别手写签名)

⑩ 拟在职攻读的定向就业考生,需提供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⑪ 《山东大学报考博士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须党委组织部门盖章)


3.山东大学新传考博材料提交方式及注意事项


① 申请者须将上述材料邮寄至: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郑老师(邮编:250100)


② 申请者须于3月20日前(以邮戳为准)以EMS邮政快递方式提交纸制材料,并同时将1-6的电子版发至wxyyjs@sdu.edu.cn(邮件以“姓名+博士申请材料”命名),逾期不予受理。


③ 上述申请材料提交学院后将不再退回。


④ 学院可视情况要求申请者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即使已被录取,亦将按照学校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04

导师介绍


1.刘明洋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山东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职于大众报业集团,历任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经济导报社社长、总编辑,大众日报政教新闻中心主任、经济新闻中心主任、品牌运营中心主任,大众报业集团编委等职务。2003年受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赴美国进修半年。200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传播学博士学位,2013年调任山东大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学术领军人才,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入库专家,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顾问,“山东百年品牌企业联盟”专家委员,齐鲁品牌建设名家,山东省留学人员协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新闻舆论、媒介发展和品牌传播


2.俞凡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79年10月2日出生,传播学博士。2005年7月起在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18年8月调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工作,受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会常务理事。


截至2018年5月,已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检索8篇),出版著作1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中央高等学校基本业务费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等10余项。(信息截至2018年8月)

➤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史、新闻理论


3.王咏梅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74年生,女,四川内江人。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四川大学新闻学院,1999年就职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现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担任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传播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事业史


4.王华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81年生,江苏宿迁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所所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先后在南京政治学院、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接受新闻传播学教育,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工作。曾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在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干过兼职记者,在山东大学中国史学专业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分别做过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新闻史论、传播思想史、纪录影视、少数民族文艺传播、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方向研究。

➤ 研究方向:新闻史论、纪录影视、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5.吕芃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65年4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同时担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视新闻报道、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影视剧拍摄和电视频道管理经营等工作。其间,曾组织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山东传递、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中国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直播、报道。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原中国电视奖)。作为出品人出品的电视剧《父母爱情》、《马向阳下乡记》、《北平无战事》、《琅玡榜》等获国内多项大奖。

➤ 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的采制与传播、电视符号研究等,以新闻方面的研究为主。


6.张超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


以第一作者获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第三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媒体从业期间,获山东省广播电视优秀论文奖一等奖3次,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攻读博士期间两度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 研究方向:数据新闻、新媒体、电视新闻和公共外交


联系方式:zhangchaosdu@126.com


7.戴元初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传媒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电视台智库首批特聘研究员、CCTV国际视通社智库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市网管办微博客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传播》编委、《现代广告》杂志顾问。


➤ 研究方向:舆情研判、媒体融合、国际传播效果


8.李欣人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75年生,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普渡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并曾挂职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反思与重构:人学视野下的西方传播理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1世纪美国新媒体理论转型趋势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学艺术与现代传媒的关系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西方新媒体理论的引介与本土化改造》、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人的全面发展与传播学的创新研究》等多个省部级项目,入选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资助。

➤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新媒体研究和公共关系学等


 联系方式lixinren@sdu.edu.cn


9.倪万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满族,1974年4月12日生,现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建设项目执行人(执行主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华社瞭望智库首批入驻专家、北京新传智库特聘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山东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影像传播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10.冯强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86年生,籍贯山东省青州市,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2014年-2017年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并在信息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年-2011年担任广州日报记者。2019年8月起,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任访问学者一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项。

➤ 研究方向:媒介效果、媒介社会学、中国新闻业


11.杨晓冬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1987年生,现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曾担任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亚洲传播学刊)的助理编辑,现为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环境传播)、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中华传播学刊)等SSCI期刊的审稿人。现已发表12篇SSCI学术论文,所发表的论文期刊包括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Mass Communication&Society,Science Communication,Internet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论文连续多年被国际传播学会(ICA)和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AEJMC)年会会议接收。


➤ 研究方向:

健康、环境与科技传播,媒介效果,新媒体,青少年媒体使用


 联系方式:yangxiaodong@sdu.edu.cn


12.王德胜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 个人简介

山东大学哲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山东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企业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术专长、研究兴趣:


媒介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品牌与创意传播、企业文化与管理伦理、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主要研究兴趣:媒介战略与运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等。担任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MBA/EMBA、总裁班主讲教师。


 联系方式:0531-88361298;

邮箱:wdesheng@sdu.edu.cn



3

山东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1、招生方式

 本科直博是指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招录办法见我校当年发布的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简章。


硕博连读是指从我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招录办法见《山东大学关于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工作的规定》(山大研字〔2020〕70号)。


申请-考核是指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提交申请材料,校内各招生单位在材料审核的基础上,对通过材料审核的考生进行考核录取的招生方式。

普通招考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初试,符合初试成绩要求的考生由校内各招生单位进行复试录取的招生方式。普通招考仅接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报考。


2、报考程序


(一)网上报名(http://stu.sdu.yanzhao.edu.cn/)


报名时间:2020年11月25日-12月10日或2021年3月16日-3月30日。校内各招生单位一般只在一个时间段进行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考生登录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具体报名办法另行通知。报名时需交纳报考费。


(二)材料审核


1.考生在网上报名的同时,须将以下报名申请材料提交到校内招生单位。材料提交方式与截止日期以校内各招生单位的安排为准。


(1)《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简况表》,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等。

(2)攻读博士学位科研计划书。主要阐述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从事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科研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3)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4)反映本人科研能力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奖励、专利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或概要)。

(6)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毕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7)专家推荐书。须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分别签字出具。

(8)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或在学证明)。获得境外学历或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9)《山东大学报考博士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10)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另提交相应的报考审批表。

(11)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考生简况表、专家推荐书、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专项计划报考审批表等相关表格请从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常用下载”栏进行下载(https://www.yz.sdu.edu.cn/cyxz.htm)。


2.校内招生单位将组织专家结合考生的报名材料、科研背景、科研潜力等进行审核,并给出审核成绩。招生单位按照材料审核成绩,结合招生计划,确定参加考核的人选。


(三)校内招生单位考核


校内各招生单位根据属地和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采用合适方式组织考生进行考核。考核前,将对考生的报考材料原件和报考资格进行复审。考核内容包括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外国语、第三门考试科目,以及综合素质考核。其中,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根据相应报名时间段,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12月中下旬(1月初)或4月中下旬。具体考核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以校内各招生单位安排为准。


3、学制学费


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所有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均须交纳学费。全日制学术型各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领域)每生每年16000元。


4、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研究生招生官方网站:http://www.yz.sd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531-88364334;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试听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