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3

经纶万变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考博不仅是一个知识层面的考核,更是一个综合的素质考察。学术能力、研究旨趣、个人品行等都是考察的重要内容。尤其各位同学想要报考国内排名靠前的清华新闻专业。据第四轮评估显示,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达到A-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如果你还没认真了解其博士招生相关信息的,无疑将错过考博最重要的内容。今年的报考发生了一些变化最重要的信息是新闻学院将按照五大研究方向进行招生

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了新闻学院博士招生的相关信息,速速收藏。

导师介绍

今年新闻学院博士招生是按照五大研究方向进行招生的,这一部分介绍也将按照今年五大招生专业分别进行介绍各位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

 招生方向:中国特色新闻学、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据了解,每个导师每年基本都会带一个博士生。考博的同学还是要认真选择导师的。

中国特色新闻学:


➤ 王君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博士,原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II)做访问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媒介批评、新闻学、应用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 曾繁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2012年起任职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出版《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等。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公共传播。

 胡钰:清华大学本硕博,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研究。

➤ 吴璟薇: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博士,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媒介、文化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

➤ 虞鑫: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本硕博,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博士后,发表《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等研究论文。研究领域为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

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


尹鸿:北师大博士,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等,先后担任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研究领域为影视艺术、影视传播、文化产业。

雷建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影像人类学中心访问学者,出版《四个中国人》等。研究领域为纪录片研究。

张小琴:北京广播学院博士,曾任杂志社编辑、主持人、记者等职,第五届“金话筒奖”。研究领域为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研究、电视修辞研究。

曹书乐: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城大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梁君健: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导演。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司若:研究领域为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文化经济。

司若:香港浸会大学博士,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负责人,商学院MBA导师,香港银都机构影业公司董事长兼助理。研究领域为戏剧与影视、受众研究等。

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


崔保国: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等,《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主编。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传媒产业、网络空间治理。

杭敏:延雪平大学传媒经济管理博士,曾在多所大学及政府工作,出版《清华财经新闻大讲堂》等。研究领域为传媒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

张铮: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新媒体受众与效果研究、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等。

吕宇翔:清华大学文学博士,2004年起任职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产业、媒体技术、文化产业。

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


金兼斌:香港浸会大学博士,1992年起任职于在清华大学,《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研究领域为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陈昌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曾任北大新传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现为清华新闻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卢嘉: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传播系博士,2009年10月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至今,SSCI索引论文10余篇。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变迁、国际传播。

戴佳: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传播学博士,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评审人。研究领域为环境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与社会变革。

沈阳: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情报学博士,曾任多家高校教师、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委会秘书长等。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网络舆论、媒介大数据。

彭兰 (现已回人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博士,曾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CSSCI引用量在全国新闻传播学者中名列前茅,出版《新媒体用户研究》、《网络传播概论》等,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

蒋俏蕾: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本硕,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多家SSCI期刊审稿人。研究领域为媒介心理、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全球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计算社会科学。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范红:牛津大学跨文化传播博士,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课程教授。研究领域为国家形象、城市品牌、战略传播、跨文化传播、企业传播

李希光:中国社科院硕士,曾任新华社记者、哈佛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等职,现为清华新闻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新闻学、公共政策与媒体、国际传播

史安斌: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全球传播、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周庆安:清华大学博士,多家媒体作家及评论员,出版《软力量与全球传播》等。研究领域为公关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新闻评论

张莉: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博士,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终身教职,清华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欧人文交流与传播、媒体与国际关系

报名条件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可申请普通博士生;本校二、三年级非定向就业在读硕士生已按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学完全部硕士学位课程并完成开题、各科成绩优秀,经导师同意可申请硕博连读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推荐免试条件可申请直博生;

➤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 有两位与申请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 论文博士生申请人一般应为获硕士学位后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以及个别获学士学位后有八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已作出有创新性的成果,基本达到或接近博士学位水平;

➤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申请人具体要求详见: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招生简章;

➤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申请人应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体要求详见:《清华大学思政课骨干提升计划教育博士项目(2021年)招生简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对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的人员,需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 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申请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已修完所申请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 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学位申请人在资格审查时须已获硕士学位,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申请人按同等学力申请人员对待;

➤ 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申请,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须提交认证报告;

➤ 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学习资格;

➤ 申请人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不予录取或取消学习资格。

考博流程梳理
 

申请流程:


 

网申:


网上开放申请时间:

9月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8月21日12:00~9月4日16:00;11月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1月1日9:00~11月30日16:00。

(注:新闻学院将在9月进行报名。院系如在9月招满将不再组织招生,院系如9月未招满,将组织11月申请。)


网申内容:
填写个人信息、下载“清华大学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和空白“专家推荐书”。
 

材料提交:


材料详情:

 清华大学 2021 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打印)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原件;

❸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硕士论文(应届硕士生可提供硕士论文的选题报告)

 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

 两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称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或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信;

 其他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


材料提交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办公室(邮编:100084)(注:申请人将以下材料依次整理好,于清华大学研招网报名截止日期当日前寄(送)达到。)

资料审查:


申请材料至少3位专家(包括所报考的导师)逐一审核,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分,如有分组将对各组间成绩进行标准化,筛选出每位导师至多3名博士生候选人,确定参加综合考核名单,通知申请人参加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形式及项目:


综合考核:专业笔试和面试组成。(考试时间地点形式另行通知)

笔试科目为《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时长为2小时,满分100分,分为新闻学方向和传播学方向,考查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水平。新闻学方向主要考察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我国和世界新闻传播现象分析等;传播学方向主要考察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传播现象分析等,两个方向都有至少30分英文试题。

面试:每位考生约30分钟,满分100分。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

录取原则:
总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组成,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在综合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经由导师提出,可选择研究方向相近者调剂录取。
 
说明

➤ 港澳台学生及国际学生招生简章另行发布。

➤ 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同时向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博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发放学校基本奖助金,详见《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学费标准: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学年1万元人民币,教育博士(教育研究院\0451)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第一学年8万元人民币、第二学年2万元人民币,教育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提升计划项目\0451)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第一学年2万元人民币、第二学年2万元人民币、第三学年2万元人民币,工程博士(本部)(0854\0855\0856\0857\0858\0859)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第一学年9万元人民币、第二学年6万元人民币,工程博士(深圳)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第一学年9万元人民币、第二学年3万元人民币、第三学年3万元人民币。

➤ 部分院系9月如未完成招生计划,可能在后期继续招生,我校将在2020年11月网上申请前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各招生院系具体招生人数及对外招生导师,请申请人留意查询。

➤ 清华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 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申请人,须在发放录取通知书前,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 请在安全场所上网申请、支付报考费,因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露造成的损失,我校概不负责。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慎重考虑,因各种原因不能申请者,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 有关申请专业、申请导师及招生目录备注栏中的特殊说明等申请问题咨询,请直接与申请院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联系,导师个人信息请在申请院系网页查询。

➤ 如无特殊说明,各专业均可招收脱产学习定向就业博士生,招生名额含在各招生院系的总招生名额中。(非脱产定向,咨询院系)

➤ 2021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计划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专项计划仅在2020年秋季(9月)进行招生,后期不再接收专项计划申请。未按期提供相关专项计划审批原件的考生不予录取,也不得转为普通计划博士生录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录取申请人入学不迁转户口。

➤ 工程博士、教育博士、论文博士均为非脱产学习,定向就业。

➤ 我校研究生实行住宿收费制,2020级博士生学校住宿收费标准上限为600元/学期·人,2021年住宿费标准将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说明。具有学校住宿资格的新生,可申请住宿。定向就业(不转档案)博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住宿依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另行安排。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其录取标准、培养质量与全校完全一致。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含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的博士生全程在深圳学习,不安排校本部住宿。全日制博士生安排深圳大学城学生公寓宿舍,2020级博士生住宿标准为1000元人民币/年/人,2021年住宿费标准将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说明。


【内容来源】:
1.清华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1 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3.清华大学2021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END/

小编 | 雕雕
责编 | 北北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北大新媒体研究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分析02
2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博介绍 | 新传考博报考分析01
3. 我的清华新传考博路:幸运都是一时的,努力才是常在的
4你适合考博士吗?2020新传考博指南来了
5. 这回,扒一扒新闻传播大佬的博士论文都研究啥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