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押题:数字劳工、数字鸿沟、数字资本主义“三兄弟”要注意!

团子&文文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象牙   ◎ 责编 | 北北  



新闻传播虽然不考数学,但是考“数字”,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今年放榜的21个新闻传播学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就有2项与“数字”相关,一个关系“数字社会”,一个关系“数字新闻学”,总之本期推送是新闻传播的前沿热点+重点没跑啦!


以下就让我们结合考试来解析三个与“数字”有关的概念——数字鸿沟、数字劳工、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

鸿沟



01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来源于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经典理论“知沟理论”。“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纳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将这一理论放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即是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的差异导致了新的知识沟,即数字鸿沟。


02

数字鸿沟的突出表现——老年人数字鸿沟


哈尔滨一老人乘坐公交车无法出示健康码被拒载
图源腾讯网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鸿沟尤为突出地体现在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和年轻人接近、使用新信息技术的机会与能力的差异造成老年数字鸿沟,具体体现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方面。这既是老年群体接近或使用信息基础设施机会不足和数字素养水平较低的结果,也是社会转型的结构张力导致的结果。


❶ 接入沟:主要指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条件所导致的信息技术在不同地区或人群中的接入差距,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老年群体接近或使用诸如智能手机的机会比起年轻一代显得远远不足。


❷ 使用沟:主要指人们由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地域等因素的不同,在信息技术的接入和采纳、使用等方面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分层为信息技术富有者与信息技术贫穷者。年轻群体在新媒体接受程度、使用频率及新媒体知识的掌握上都领先于老年群体,老年人通常很难像年轻人那样“自然而然”地接受和使用新技术。


❸ 知识沟:主要指接入及使用互联网之后,人们因此在认知、态度、价值观念乃至行为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差异。老年群体本身就由于身体原因,知识结构、思维逻辑等方面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而在新信息技术使用越来越频繁的当下,老年群体们面对不同媒体和各类新数字设备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和年轻群体间的差距也会随之拉大。


03

培养数字素养


1.个体层面

信息和数据素养(浏览、搜索、过滤、评价和管理数据、信息和数字内容)

沟通与协作素养(通过数据技术互动、分享、合作;通过数据技术以公民身份参与;网络礼仪;管理数字身份)

创造数字内容素养(开发、整合并重新阐述数字内容;版权和许可证;编程)

 数字安全素养(设备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健康和福利保护;环境保护)

问题解决素养(解决技术问题;发现需求和技术响应;创造性地使用数据技术;辨识数字素养鸿沟)

2.社会层面

基于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取和掌握数字技术的事实,社会也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为此技术应当有包容性🙆‍♀️的问题。


❶ 基础设施及其主流信息技术应用包容所有人


❷ 采用替代技术包容对信息通讯技术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❸ 采用主流信息技术之外的传统传播技术包容所有人


真题链接
 

① 数字鸿沟(2020,北京师范大学专硕440名词解释;南京大学学硕名词解释)

② 简述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案。(2020,中国传媒大学专硕334简答题)
③ 请论述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鸿沟。(2020,北京邮电大学专硕440论述题)
④ 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当代社会中的“数字鸿沟”现象,并提出对策。(2020,四川大学学硕636论述题)


数字

劳工



01

数字劳工是什么


数字劳工👩‍💻这一概念的诞生其实只有10余年的时间,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它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方马克思研究传统中。


主要是借用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关于劳动的概念和论述。具体来说,劳动有两大特点,一是它创造价值,二是它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会被资本家剥削。而劳工即是劳动的主体,进行劳动的人,因此也就是提供劳动并被剥削的对象。


数字劳工可以理解为劳工在数字环境/互联网环境下的表现。与过去的劳工较为不同的是,信息时代的劳动不仅意味着物质生产,还包括了“生产商品的信息和文化内容的劳动”,以及并未被传统划入“工作”领域的活动。也就是说,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传统产业工人的日益萎缩与信息化、知识化的新中间阶级队伍的壮大,传统劳动工人群体之外的人群越来越多地被纳入被剥削的对象。


而这种剥削无疑更加普遍和具有遮蔽性。某种意义上说,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码字整理考研资料,你们在手机端刷着这篇文章,我们都是数字劳工都是可怜的给微信打工的人啊!


02

数字劳工的分类


1.有学者根据劳动的不同,将“数字劳工”分为:


❶ 互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产与消费💸


在互联网时代中,商业化网站上“分享”后的内容版权都归属于网站,意味着网民并没有合理拥有其生产的知识与信息,他们的数字劳动遭受着商业网站的剥削,如在新浪微博中发表日常生活信息的使用者。

❷ 弹性雇佣制度下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作品等,其创作的目的直接指向金钱利益。其名义上是商业网站的“自由工作者”,实质上强烈依赖于网站,必须服从网站指定的分成规则。

❸ 游戏产业链中的廉价“玩工”🎭

随着网络游戏的产业化与竞技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被吸纳进这一高度市场化的领域之中,成为游戏领域里的劳动者。在中国,近200万人以这种劳动形式谋生,一方面忍受雇用老板的劳动剥削,一方面也在劳动者无偿地驱动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与增值。

2.还有学者根据劳工性质的不同,分为专业数字劳工和生产性消费数字劳工。

“专业数字劳工”即专门从事数字劳动的人,如网络主播、网络写手,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主动的从事数字劳动服务的人;生产性消费数字劳工则的“劳动”则更加遮蔽,在更多时候反而体现出一种主动的消费行为而非劳动,如我们看网络主播表演或进行网络打赏时,表面上是在消费,实际上还是一种劳动。


真题链接
 

① 简述数字劳工的内涵,并说明它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2020,浙江大学学硕简答题)



数字

资本主义



01

数字资本主义的产生


19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接续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资本主义世界提出精简劳动力和定制高质量产品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成为资本积累的工具以及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


丹·席勒(Dan Schiller)在1999年出版的《数字资本主义》一书中最早提出数字资本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网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规模渗透到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与动力”。数字资本主义实现了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转化,是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阶段。


以社交网络平台为例,社交网络平台似乎给个人表达意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是个人创造力的意识形态表达,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在数字技术的客体化和主体化实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社交网络平台的运转逻辑是基于工具理性,但同时又受主动玩乐劳动所驱使。


02

数字资本主义的影响


1.商业领域的变革


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创建和分享内容,人们依靠搜索引擎实时了解变化中的世界。网络公司在网页中夹杂广告,并向广告商销售目标广告空间从而赚取利润,而数据也开始成为各方争夺的核心资源。


2.新业务模式平台的出现


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以新的数字资本的形式存在。数字资本主义需要更有效地提取和使用数据,平台业务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已经成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主流的运营方式。


平台👁️‍🗨️是一种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通常由处理数据的内部需求产生,能独占、提取、分析和使用记录下来的日益增加的数据,能够承载两个及以上群体的交流互动。平台可以将公司的客户、广告商、供货商集中起来,通过提供各式各样的工具,帮助用户选择商品、寻找市场、获取相应服务。


3.劳动过程的重组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场所已经扩展到网络虚拟空间,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具备连接不同劳动过程的功能,通过网络形成的协作关系,被视为一种内在性、总体性的特征而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关。数字资本主义的协作劳动模式仍然在按照剥削关系分层进入社会,这种模式背后仍然是资本在征用共同资源与共同劳动。


03

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反思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为资本主义创造丰厚利润,但是数字化衰退已经证明了数字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仍将持续下去,我们应该通过对这一发展进程的审视和批判来获取经验。数字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不是计算机如何运作的因素,而是我们选择怎样让它们运作的因素。

真题链接
 

① 数字资本主义(2019,北京师范大学专硕334名词解释)

② 数字资本主义理论(2017,北京大学学硕简答题)



参考文献
[1]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126-128.
[2]卜卫,任娟.超越“数字鸿沟”:发展具有社会包容性的数字素养教育[J].新闻与写作,2020(10):30-38.
[3]夏冰青.数字劳工的概念、学派与主体性问题——西方数字劳工理论发展述评[J].新闻记者,2020(08):87-96.
[4]陈文旭,徐天意.数字资本主义及其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20(01):61-67.
[5]周裕琼,林枫.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J].国际新闻界,2018,40(09):6-28.
[6]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06):124-137.
[7]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43-53+95.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试听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