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生“扎堆”进体制:体制内有多“香”?是否适合所有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高才医学 ,作者Holly


签约就业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中

超过3/4的进了体制

越来越多的名校生选择进军“体制内”

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您更倾向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01


北大毕业生“扎堆”进体制引热议..


不久前,腾讯新闻在知乎上发起提问:“签约就业的北大毕业生中超过四分之三进体制,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名校生进入体制内的趋势?”该提问发布之后,吸引了超过450万次浏览,并迅速引发了热议。


小编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感觉是:超过3/4?北大竟有这么多毕业生选择了进军“体制”!这么高的比例?数据可靠吗?


为了验证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小编特地去北京大学官网下载查看了(感兴趣的可点击下载查看),并截取了该报告中的“单位性质分布表”给大家作展示:

图表:2019年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百分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去党政机关的占17.08%、去事业单位的占32.71%,去国企的占27.14%,去部队的占0.57%,总共占到了77.5%,确实是超过了3/4。当然,这一数据仅限于签约就业的北大毕业生,并不代表当年所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不过,随着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度的持续升温,大家可能察觉到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进体制,很多名校毕业生更是把“进体制”当做了就业首选。之前就陆续有新闻报道“清华、北大毕业生入职某地街道办”、“985”毕业生争抢高校行政岗等,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02


这么多人想去的体制,“香”在哪


体制内一个岗位万人争抢的现象,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了。但是名校毕业生“扎堆”进体制的现象并不常见,尤其是北大,想进体制内的毕业生比例竟然这么高,真是有点令人惊讶。很多人可能还感到好奇,这体制内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引得这么多名校学子“竞折腰”?


其实,这么多人想进体制,也好理解。我们都是接受着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我们的传统文化追求“学而优则仕”(仅取其字面意),精英入体制,人才向体制流动本就是历史常态。之所以大家都感到惊讶,大概是因为我们出生的年代,有点反常态吧。


那么“体制”究竟香在哪呢?一番了解后小编发现,体制内竟有这些优点:






1.经济支柱,资源聚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意味着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它在产业结构和规模等方面都具有着绝对优势。


进体制,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体制就相当于巨人的肩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看得高,走得远,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2.工作稳定、不易失业

工作要什么?安全、稳定、有职业保障。前段时间“996”和“007”的新闻层出不穷,都是打工,体制内稳定又体面,很多地方收入也尚可,对比之下,优劣立见。


这在去年疫情期间对比更为明显,疫情爆发后体制外很多公司破产关闭,很多人遭遇了降薪和裁员,还有很多人为保工作自愿降薪等等,而体制内的人则完全没有这些烦恼。


目前职场上还有一种风气叫“35岁现象”,详情可点击《35岁这道坎,绊倒了很多人,包括“985”博士...》了解,很多人担心自己35岁之后的职业生涯,并为此烦恼不已,而体制内工作稳定,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稳,是体制内工作的一大优点。





3.福利完善,养老不愁

虽然“八项规定”之后,公务员的福利大幅降低,但是相比体制外还是很完善的,体制内的生存成本也比较低,比如体制内很多单位有平价食堂,十几年不涨价,健康安全又便宜,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还可以低价购买住房、申请公租房等。


此外公务员退休待遇比体制外要好,还享有职业年金,公务员在退休后,可拿到手的退休金应该不低于退休前的80%;还能享受到完善的医疗保障,报销比例相对较高,部分单位还可享受公费医疗;在子女教育方面也能够为子女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4.社会认同,有成就感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父母有个在体制内工作的子女,脸上总是堆满笑意,逢人就夸赞,就连家里有个在体制内工作的亲戚,走路时腰杆都能不自觉的挺直几分。这种现象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社会对“体制内工作”的高度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感”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我们的职业成就感和个人价值感。


通过一个例子,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南方日报曾经采访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感受,小李是被采访人之一,曾经就职于北方某实权部门。


小李说,刚进单位时他只是一名普通职员,但是求他办事的人却接连不断,且态度谦卑。每年过年回家,小李表现得尽可能的低调,不出门也不串门,但是亲友们听说他回来了,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虽然有些烦恼,但也让小李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认同,这也让小李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从小李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体制内的工作会给予我们一定的职业成就感和较多的社会认同感。



03


BUT~ 体制虽“香”,却不适合所有人


看完,很多人会觉得体制内“真香”!而且体制内的优点还不止于此哦,以上只是简单的给大家罗列几个。当然,也正因为体制内的工作有这么多优点,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的为进体制努力,就连很多名校毕业生甚至是北大毕业生,也把“进体制”作为了就业首选。


虽说体制这么“香”,但进体制可不能盲从哦,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况且进体制不易,很多人为了进体制耗尽心力,进去后却发现体制内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既白费了一翻努力,也浪费了时间。


所以准备进体制前一定要反思下自己:

“我了解体制吗?”

“这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

“我能坚持多久,我会一直做下去吗?”

“如果我后悔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每一份工作,都应该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


▶ 体制内的工作很安稳,但不一定适合您,这几类人,建议您不要进体制:


● 如果想进体制的想法不是您的,是您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建议不要进体制。

● 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建议不要进体制。

● 公务员不得经商,不得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如果您是独生子女,有企业要继承,建议谨慎进体制。

● 如果您没有准备好要在一个岗位坚守十年、二十年,建议不要进体制。

● 如果您是专业技术人才,急需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建议不要进体制。


话题

讨论


以上就是针对“名校毕业生扎堆进体制”现象的一点探讨,对于这一现象,您如何看待呢?(留言区走起)


#找工作,您更倾向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为什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 | 2021年4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2021年

4-5月

360+优质单位的“心动Offer”即将重磅来袭!七大专场陆续开启~

单位多又好,offer任你挑;足不出户即时聊,双向交流效率高!





   热议话题   

1.【交流贴】在高校工作的你,实际收入是多少?

2.编制取消,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3.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热文推荐   

1.35岁这道坎,绊倒了很多人,包括“985”博士...

2.他985名校博士毕业,却去了中学当老师?

3.一辈子待在一所高校,你能接受吗?

4.博士求职不知该从何下手?听听985高校任教6年的博士怎么说

5.“学历查三代,二本毁一生”,清华博士毕业7个月找不到工作,学历困境如何摆脱?

点亮“在看”,求职有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