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缩编5%,“铁饭碗”岌岌可危
最近正好开会,关于改革的建议是一条一条地上热搜,时不时就有网民朋友来一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虽然建议不一定落地,但最近一些官方消息的发布,确实让有编的没编的人都慌了。
近日,包含5%的比例编制精简在内的几则官方新闻,无一不透露出:以后编制可能既不能保证100%稳定,且考编还更卷了。
PART
01
第一个消息:人行分支机构改革
前段时间,有个央行编内的朋友告诉我,她可能要“下岗”了。
我说:“你都快十年工龄了,还是体制内,我失业你都不会下岗。”
她说:“那可不好说。”
聊起这个话题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直到3月7日下午(也就是昨天),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后,根据提请的最新议案——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
……干了十年的岗位说没就没,这改(一)变(刀)来得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PART
02
第二个消息: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相比之下,这则消息更加重磅,7日下午一出,直接引起热议。根据官方最新提请议案的内容要求——
“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各部分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对此,很多人表示了困惑——
“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指的是公务员吧?不是,考都考上了还能给人收回啊?”
“最近不少地方省份考公扩招呀,而且有的还提高了年龄限制,40岁也能考了,这里精简编制岂不矛盾吗?”
其实,这里有三个注意点。
(一)编制与招聘的关系:缩编并不等同减少招聘。
打个比方:A单位原来核准的编制是100个,从现在开始只有95个,假设A单位现在人员编制是满编的,100人在岗在编,那么就不招人了,等退休,退6个人的时候,才开始招1个;假设,A单位人员编制没有满编,95个编制,现有只有80个人,那还可以招15个人。
(二)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区别
根据新闻原文,是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不涉及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根据本地需要,扩招也是有可能的。
而如今全国多地扩招编内人员,一是因为这两年老年化,退休的老员工多;二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社会失业率提高,体制内要消化一批劳动力。
(三)收回的编制不是取消了,而且留用其他部门
有人看到“收回编制”就以为编制白考了,这就收回了,但其实体制内的编制流动池依旧在起作用。
这里的“收回”可以理解成“转移”,多余的编制挪作他用,按照原文字面上的理解,原本在体制内边缘部门的编制,很可能调去一些重要领域的部门使用。
PART
03
第三个消息: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
3月7日,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新提案。
同时,教授发文称:“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
近几年,对事业编制的“大刀阔斧”,已经让许多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在招聘新人时都不提供编制了。
尽管这篇提案已经类明了“非必要事业单位和人员”是指: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和协会、原来管理计划生育的部分机构和人员等。
但最终政策一旦落地,这个「非必要事业单位」的范围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可能就需要如今许多备考编制的朋友们多多思考了。
如果你是为了上岸编制,而不挑地区和单位,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可能迟早有一天会落下。
缩编是大方向,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收回编制……如果想要上岸,还是趁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