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弗里曼 | 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Freeman 社會學會社 2020-06-07


会社编辑按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厂制造出来的世界里”,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来自大型工厂的产品。但越来越多的人对工厂知之甚少,仿佛所使用的一切产品都生而如此。可在百年之前,工厂,尤其是大型工厂,曾经是令人敬畏的存在。它象征着进步和效率,是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的绝佳代表。人们甚至还为其赋予了美学乃至道德层次的意义。人类对工厂的认知何以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我们又是否已经真正处于“后工业社会”中,远离了大型工厂所塑造的时代?答案并非如此,人类不但没有远离工厂,反而进入了一个制造业空前鼎盛的时期,“工厂仍然定义着我们的世界”。它们仍在引领着一方变革,却又给部分人带去难以弥补的灾难。《巨兽》一书正是将目光对准了大型工厂与其背后的百年流变,讲述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厂的故事”。从18世纪的英国到21世纪的亚洲,大型工厂这只“巨兽”有什么变化与不变?这些变与不变又说明了什么?能为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以何种启迪?作者弗里曼以“巨兽”为棱镜,重新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历程,思考了这个被工厂所定义的世界何以至此,又将走向何方。无论如何,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仍和大型工厂这只“巨兽”紧密相连。

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Behemoth: A History of the Factor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作者:[美]乔舒亚·B. 弗里曼(Joshua B. Freeman)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索·恩
出版年:2020.5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节选:隐蔽在视线之外
 
在中国和越南开设的巨型工厂,并没有像早年在英国、美国、苏联和东欧开设的那些工厂那样引起广泛注意。中国农民工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尤其是在电影中,但公众对他们工作的工厂的关注要少得多。部分原因是工厂主有意保守秘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看到工厂主允许看到的那部分,而不利的部分被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在19世纪和20世纪,各公司把自己的工厂看作活广告、它们在工业领域前沿地位的象征,以及使它们的产品在消费者中更广为人知的途径。苏联和东欧当局认为,他们的巨型工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象征,同样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它,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相比之下,中国和越南大型制造企业的所有者,不希望工厂与公众有任何瓜葛。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客户不是最终端的产品用户,而是中间的经销商。至于那些经销商,总的来说,对制造工艺了解得越少,对自己越有好处。
 
首先,像苹果和阿迪达斯这样的公司,希望对即将推出的产品的制作工艺和相关细节保密。另外,加工工厂担心人们对生产产品的恶劣工作条件提出批评,后者包括国际社会上那些经常传播“工厂虐待劳工”的图像和信息的公益团体。虽然普通游客以前曾经参观过,并且现在仍然可以参观胭脂河工厂,但是,参观富士康工厂或中国其他的大多数大型工厂,是不可想象的。学者、记者和纪录片制作人很难通过工厂的大门,即使进入,他们也会受到警卫人员的严密控制,不能完全“为所欲为”。在英国纺织工厂、洛厄尔工厂、霍姆斯泰德工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和诺瓦胡塔工厂的时代,主流媒体上充斥着它们的形象。相比之下,富士康、和硕和裕元的工厂照片却出奇地不起眼,关于它们的照片更是少得多。
 
图为富士康在深圳的厂区。[图源:Wikipedia]

亚洲这些最大的工厂,并不具有做产品的广告或符号的宣传功能,因此,亚洲的制造商没有动力像19世纪和20世纪的制造商那样为独特的或创新的建筑花钱。在中国没有贝尔特圆形工厂(Belper Round Mill)或菲亚特林戈托(FIAT Lingotto)那样的环形工厂。相反,工厂里的建筑很普通,看起来是很现代的的,但完全没有装饰,也没有与其他建筑相区别的特点,甚至连大窗户也没有,而这曾经是生产场所的主要标志。许多中国工厂看起来就像郊区的办公楼。《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形容富士康工业城,充斥着灰色或白色的混凝土楼房,“单调且实用”。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领先的知名建筑师的乐土,他们在这里建造不同寻常的、大型的、现代主义的建筑,但后者往往是办公楼、音乐厅、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购物中心和酒店,而不是工厂。
 
近年来,在中国和越南建立的工厂,并不像在宾夕法尼亚种州的布洛克(Braddock)和波兰的诺瓦胡塔建造的工厂那样被当作民族自豪的源泉。与过去那些巨型工厂不同,在中国和越南新建的大型工厂主要是外国所有的,由外国经理人经营,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为了在海外消售。它们并不象征着东道国的发达程度,而是提醒人们,要在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赶上韩国和日本等,他们必须在多大程度上付出努力。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把本土拥有的、大规模的制造业视为他们真正的目标,也没有将其视为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标志。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像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一直在削减自己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业,转而专注于生产高端的专业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服务和金融。无论好坏,基础制造业在许多发达国家似乎都像过时的东西一样,特别是在美国。这种对待制造业的态度,在欠发达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精英紧紧盯着生产线。相反,他们把大规模制造视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落伍的阶段。中国官员仍认为,大规模生产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希望通过将低端、低薪制造业转移到比较贫困的内陆地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中国较富裕的地区,包括经济特区,官员们希望推动更高层次的生产,超越装配线基础作业。深圳是中国工业巨人主义的中心,在那里,老旧的工厂正在被拆除,地皮被腾出来建造高档住宅和商业建筑。
 
中国和越南的工厂被视为一种必要手段,而不是胜利,这些工厂缺乏早年的大型工业项目、中国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如三峡大坝)、摩天大楼、桥梁和高铁线路所带来的英雄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性别问题:现代服装、鞋类和电子工厂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性,不像在钢铁厂、汽车厂和大型建筑工地等地方,男性是主要劳动力,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女性工人较多的行业,有时被与乌托邦梦想联系在一起,比如早期新英格兰的纺织工厂。但是,普罗米修斯式的开拓精神,通常与强壮的男性工人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形象就如同普罗米修斯本人一样。
 
亚洲巨型工厂生产的平庸产品决定了它们本身的平庸。在21世纪,员工最多的工厂通常是生产小物件的工厂,比如咖啡壶、运动鞋或智能手机,这些东西可以装进一个小盒子或捏在手心里,而不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大的那些工厂生产的巨大的令人敬畏的大炮、超级计算机、机器、汽车和飞机。全球数十忆人可能想要苹果手机或耐克运动鞋,把它们视为现代化的象征,但这些东西太不起眼了,缺乏昔日巨型钢铁厂和汽车厂所生产的产品的历史厚重感和宏大气魄。
 
现代的巨型工厂,并不代表着人类精神力量的蓬勃发展,而似乎常常象征着它的衰落。中国工厂的形象,通常不是对机械或人类掌握自然的赞美,而是对单调乏味的现实的记录,或者整齐千篇一律的复制。伯汀斯基拍摄的中国工厂照片,非常与众不同。其原因并不是中国人对材料和机器的掌握,或者机器本身的美观和人类的力量,而是这是许多早期工厂描绘的主题。在他拍摄的照片里,展示的是在工厂巨大空间中的一排排网格里,人头攒动,每个人就像蚂蚁一样渺小。与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一样,伯汀斯基也以拍摄越南和中国的工厂以及公共场所的壮观照片而闻名。他通常从远处拍摄大画面,以抽象的模式展示人类,像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和沃克·埃文斯这样的早期工厂摄影师那样。他们很少关注单独的某个人,偶尔几次除外。
 
富士康、裕元和其他现代亚洲制造业的巨头,代表了工业巨人主义的顶峰。它们以过去为基础,吸收了有关聚集和协调工人群体的所有经验、详细的分工、外部动力设备、部件的装配体系和生产节奏、规模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工人生活的方面。过去的所有事物,在当下依然鲜活。但未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至少技术会有创新。巨型工厂不再代表一个全新世界的到来、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或者一种新的梦魇。富士康式的现代化,可以与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创新的技术联系在一起,却不再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它不再像曾经的巨型工厂那样了。那时,在英国和美国出现了全新的阶级社会,而苏联和波兰出现了新型无阶级社会。未来已经来临,而我们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简要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如同从朱庇特大脑中诞生的智慧女神”
——工厂的发明

第二章    “生命之光”
——新英格兰纺织品和乌托邦愿景

第三章    “文明进步”
——工业展览、炼钢和普罗米修斯的价值

第四章     “我崇拜工厂”
——福特主义、劳工和巨型工厂的浪漫

第五章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
——苏联工业化的崩溃

第六章 “工业化的共同要求”
——冷战时期的大规模生产

第七章 “富士康城”
——中国和越南的巨大工厂

结论

致谢

索引


〇编辑:多肉     排版:悦怿
〇审核:二氧化龟/叉烧

往期新书回顾



社會學會社【新书推荐栏目】
2020年,社会学会社推出【新书】新栏目。新栏目旨在推荐高质量的社科类新书,推送内容主要为该书的简介、书摘或书评。新栏目秉持会社一贯方针,为非盈利性纯公益栏目,不会收取任何推广费用,力图为读者推荐高质量社科学术类新书。如有意合作,欢迎各出版社联系本公众号小编(杜谔)微信洽谈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