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本迪克斯 |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Reinhard Bendix 社會學會社 2020-11-25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作者:[美]莱因哈特·本迪克斯 著

译者:刘北成 / 刘援 / 吴必康 / 刘新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0.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莱因哈特·本迪克斯(Reinhard Bendix, 1916.2.25-1991.2.28),生于德国柏林,1938年移居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研读并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1947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此后学术生涯一直在该校度过,1972年成为该校政治学系教授,1970年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他被视为美国和欧洲社会学之间的“桥梁”。[图源:Wikipedia]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杰出的社会学家,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本书追溯了马克斯·韦伯一生的轨迹,着重探讨了他早期关于德国东部农业工人的研究和有关证券交易所的研究,考察了他的宗教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并且集中分析了韦伯的统治类型学及法律社会学和政治著述。


目录

新版导言

初版导言

第一章 生平与个性

第一部分 德国社会与新教伦理

第二章 韦伯的早期研究与思想方向的确定

第三章 西方经济理性面面观

第二部分 社会、宗教、世俗伦理:文明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导论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与宗教

第六章 印度社会与宗教

第七章 古代巴勒斯坦社会与宗教

第八章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第三部分 统治、组织与正当性:韦伯的政治社会学

第九章 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第十章 卡理斯玛型领导与统治

第十一章 传统型统治

第十二章 法制型统治:法律理性的出现

第十三章 法制型统治(续):现代国家与权力斗争

第十四章 当代展望

第十五章 韦伯的社会观

附录:韦伯著作表

索引


新版导言(节选)

根瑟·罗斯(Guenther Roth)

围绕韦伯和马克思的著作及其影响的学术研究和争议一直绵延不绝。尽管对其他思想家和现代社会思想史上的其他“主义”也始终有人在研究,但是关于马克思和韦伯的研究规模之大则是无与伦比的。对马克思的关注是毫不为奇的,因为与马克思的名字相联的政治意识形态,为世界上一大部分地区的政府提供合法性证明,还因为在其他许多国家里,由于面对着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的革命情绪无法平复,其激进主义的态度维持着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韦伯则不同,他从未在政治或学术中创造某种“主义”,也未创造某些人所说的政治决定论或个人主义方法论。

 

那么,是什么使人们一直对韦伯的思想怀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最主要是它在学术上的优势。作为一种进行宏观研究的比较方法,它优于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非历史的结构功能主义。但是,韦伯的地位所以经久不衰,也有其政治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原因。韦伯作为一个研究者而探究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作为一个方法论者而探究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但实证研究绝不可能是超然中立的。因此,在学术领域之内和之外关于政府与社会的社会学知识及其目的与后果的争论中韦伯必然处于争论焦点。此外,尽管他自己表示对哲学不感兴趣,但是他所采取的独特立场,使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把他认定为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英雄形象。这种自我克制的存在主义立场,可能会比他的学术成果更有生命力,正如马克思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的和先知的精神比其科学成果更具影响。知识的进步虽然为人们所渴求,但不能解决生存抉择的需求问题,而马克思和韦伯则是这方面的榜样。


图为哲学家卡尔·特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 2. 23-1969. 2. 26),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基督教存在主义的代表,1967年成为瑞士公民。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著名的“轴心时代”观点。雅斯贝尔斯被看作是存在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将存在哲学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他同马克斯·韦伯保持了长年的友谊。[图源:Wikipedia]


本迪克斯这部韦伯思想介绍是在1960年问世的。当时美国的学术界尚未政治化。该书试图对韦伯的实证研究成果做一个全面冷静的解说。这一尝试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都受到高度评价。德国社会学家坦布鲁克(Friedrich Tenbruck)最近在一篇关于韦伯思想被接受情况(由于种种原因,韦伯的被接受度在德国不像在美国那样片面零碎)的生动评论中指出:“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人们总是试图抓住韦伯著作某些方面的想法。只是在莱因哈特·本迪克斯向我们提供了韦伯的思想肖像、勾画了贯穿韦伯著作的主要思想时,韦伯的成果才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最近的一部著作中,一位年轻的德国社会学家在论及自己与本迪克斯在思想宗旨上的差异时指出:“尽管本迪克斯的著作探讨了某些同样重要的问题,但与我的著作迥然不同。他的著作不是系统地说明韦伯的社会学观念(如我所做的那样),而是致力于使韦伯的理论与历史分析的巨大宝库通俗化。无疑,本迪克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这项极其困难的工作。”

 

这两段评论表明,该书出版十五年之后,该书的宗旨——提供一个关于韦伯实证研究成果的全面解说——依然受到高度赞赏。本迪克斯也因此有意忽略了韦伯重要的方法论论文及其在当时方法论论争(方法论论争和价值评估论争)中的关联,以及在政治史和思想史层面的意义。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学术上出现了需要对韦伯的实证研究著作加以全面评述的形势。本迪克斯的研究实际上属于我认为美国接受韦伯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于1930年翻译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被普遍指定为美国大学的读物,但是当时并未涉及韦伯的世界宗教比较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大规模组织和社会分层的兴趣日益浓厚,韦伯的官僚制度观点与阶级和等级观点也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人们没有考虑它们在韦伯的类型学体系中的位置。本迪克斯对第一阶段所做的贡献是他的《美国社会的高级公仆》(1949年)若干篇关于官僚制度和社会分层的文章以及第一部关于社会分层的全面的历史分析读物《阶级、等级身份和权力》(1953年)。格思(Gerth)和米尔斯(Mills)编选的韦伯文选(1946年),突出官僚制度和卡理斯玛的对比,对韦伯思想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帕森斯将概念晦涩的《经济与社会》第一部分译成英文(1947年出版,书名是使人误解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使之拥有更多的读者,并使之脱离了主体而独立成篇。此外,在1950年以后,由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取得支配地位,他在《社会行为的结构》及其随后的著作中对韦伯的“创造性误释”——把韦伯说成他的思想先驱之一和未完成的系统论思想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迪克斯坚决反对帕森斯的这种解释,致力于使读者了解韦伯本来意义上的关于政治、法律和宗教的比较社会学。帕森斯最初是把韦伯当作他自己的能动社会行为理论的先驱之一。后来,在社会系统分析方面,帕森斯自认为已经与韦伯明确地分道扬镳了。这样,他就能提供一个研究超时空的社会行为者之间关系的框架。按照他的系统观点,韦伯关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定义和历史类型学似乎是一种原子化的但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第一章中也提出了一种一般性的“非历史”的社会集团社会学。其逻辑是从个人的社会行为经由各种社会关系,发展出在一种具有合法支配关系的组织(Verband)中的协调行为。对于书伯来说,这些定义提供了一种历史类型学的基础,只有在这种类型学的架构中才能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历史过程加以研究。相反,帕森斯把他的系统方法与一种新进化论联系起来,把传统到现代的“进步”视为几乎是直线发展成结构分殊和价值转换的过程——这明显地不同于韦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暧昧性与吊诡性的敏锐觉察。

 

本迪克斯和帕森斯在美国接受韦伯的第二阶段都占有突出位置,这与50年代比较研究的复兴是相互关联的。尽管许多社会发展研究继续遵循“韦伯-帕森斯”的方法,强调价值在新旧社会系统中的支配地位,本迪克斯提供的思想肖像则向读者展示了韦伯如何把观念同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联系起来的复杂方式。而且,本迪克斯明确地把《新教伦理》同韦伯的世界宗教研究联系起来,把官僚制度和卡理斯玛置于《经济与社会》中的统治社会学的原有类型结构之中,从而推进了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再者,本迪克斯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比较研究的重要传统作出贡献。他的《工作与权威》(1956年)是第一部关于工业化过程中管理观念的比较研究,《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公民权》(1964年)的论述范围包括了东欧、西欧、日本和印度。除了方法论和独立成篇的论文外,他还同一些研究者编了第一部比较政治社会学读物《国家与社会》(1968年),该书基本上依据韦伯的历史社会学的观念,反对强调进化观念的功能主义方法。

 

美国接受韦伯的第三阶段是从1964年德国社会学学会为纪念韦伯100周年诞辰召开的海德堡会议开始的,这次纪念活动变成把韦伯当作自由主义或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代表而大加讨伐的开端。讨伐者是一代政治新人。他们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没有进行今昔对比的个人尺度。在1964年海德堡会议上,本迪克斯发言反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对韦伯的公开抨击。1970年,他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发表主席讲演时阐述了自己的基本立场。此时,大学内外的反叛已经登峰造极。本迪克斯发表了两部论文集:《严阵以待的理性》(1970年)和《学术与派性》(1971年)。他尽力将批判见解与冷静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这两部文集表明,他又投入了有关韦伯论的第三阶段。

 

图为马克斯 · 韦伯在海德堡大学的故居。马克斯 · 韦伯是在欧洲文明变革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他的思想脉络中始终有鲜明的欧洲属性,因而他的作品进入英文世界的过程相当坎坷。[图源:angelfire.com]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绝对的序列。《新教伦理》依然经常被孤立地加以解释。格思和米尔斯编的文选非常流行,继续被广泛地作为了解韦伯思想的主要指定读物。甚至时至今日,人们仍脱离理论和历史背景公式化地引用《经济与社会》第一部分中的各种定义。然而,尽管用于研究外国地区的资助大大减少,比较方法现在毕竟已经确立起来了。美国社会科学的政治化并没有影响本迪克斯。他仍致力于完成一项对日本、俄国、英国和法国政治权威的形成以及转型的大规模比较研究。另外,右翼和左翼对韦伯著作的政治批判可以追溯到30年代,当时不仅在学术上围绕《新教伦理》和价值中立问题(韦伯多年涉及该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自1960年以来,在韦伯研究方面有什么进展呢?当本迪克斯撰写韦伯的思想传记时,“像这部著作这样全面的论述还未曾有过”。因此,该书的许多篇幅用于细致地阐述韦伯的比较研究,尤其是《经济与社会》的内容。直至1968年,韦伯的这部主要著作才全文译成英文,而且是昂贵的精装本,使研究者不便问津,也无法用于课堂教学(八年后大约有一半的学术引证是出自各种文选,而不是出自全译本)。我在为《经济与社会》写导言时有一个目的,即对本迪克斯的著作做些补充,特别强调它所忽略的那些内容,尤其是对古代和中世纪资本主义的研究,并且试图从时序上重构韦伯构想《经济与社会》的长期过程。从50年代起,韦伯关于世界宗教的比较研究就有英文译本了但是原文和译文都需要加以考订。而本迪克斯在这部著作中对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的概述,依然是了解其各个部分之间复杂关系的基本读物。

 

尽管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讨论现代社会科学的性质与方向时,围绕着韦伯展开了政治论争,但是,仍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而且毫无停顿的迹象。与韦伯有重要关联的文献大量涌现,以致读者个人已无法把握其发展轨迹。由于本迪克斯引用的参考文献大部分是20多年前的,因此似乎需要对某些重要著述做一个概述。这些著述超出了本迪克斯著作的目标,其中涉及韦伯的认识论、社会学、政治和生平。它们是对本迪克斯这部著作的补充或反论。

……

 

然而,本迪克斯的这部思想传记依然很重要。它对韦伯大多数实证研究著作作了重要而有机的介绍。这本书不仅概述了《经济与社会》和论宗教社会学的三卷著作,而且它的第一部分还向读者介绍了韦伯早期关于德国工业化的著述,包括对普鲁士土地贵族(容克)的资本主义改造和东普鲁士的传统农业劳动力的个人主义改造的研究,以及对股票交易既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市场机制又是资本主义地位群体的内化道德标准的阐释。

 

本迪克斯对韦伯著作的研究侧重其社会学方面,因此与沃尔夫冈·蒙森和比瑟姆所做的政治解释以及米茨曼所做的心理分析相比,可以说是自成一体。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稍微有些陈旧,一如谢尔廷(Alexander von Schelting)于1934年对韦伯的《论学问》的研究。但谢尔廷的著作至今仍然是对韦伯关于方法论的批判性和纲领性论述的经典介绍。


本迪克斯的这本书不再是《经济与社会》的全译本空缺时的替代品,但它依然是这部十分复杂的著作的一个明断的导读。韦伯并不是个深奥晦涩的著作家,即所谓“深刻”的德国思想家。他本人不喜欢这种传统,而力求成为研究者而非哲学家。(但是,对于他的精细而复杂的句法需要仔细地读解。他的主要著作大都是初稿——正如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一样。他关于宗教的论文是篇幅较长的草稿,只有第一卷经过润色。他从未想获得广大的读者。)本迪克斯的著作一问世,帕森斯就表示,希望不要因为有了它而使研究者不去读原著。尽管许多研究者会读一点原著,以体会韦伯的成就,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对宏观社会学和比较研究有兴趣的人来说,在通向真正理解(舍此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的漫长而艰难的路途上,本迪克斯的这部著作依然是块垫脚石。


〇编辑:烟波    〇排版:林岭
〇审核:灵睢 / 孜然

往期新书回顾



社會學會社【新书推荐栏目】
2020年,社会学会社推出【新书】新栏目。新栏目旨在推荐高质量的社科类新书,推送内容主要为该书的简介、书摘或书评。新栏目秉持会社一贯方针,为非盈利性纯公益栏目,不会收取任何推广费用,力图为读者推荐高质量社科学术类新书。如有意合作,欢迎各出版社联系本公众号小编(杜谔)微信洽谈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